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2022-07-31刘玲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阳上亢针药高血压病

刘玲艳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2407)

高血压病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发的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据报道,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大约有2.5 亿,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动脉压升高,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患者的脏器功能。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大约占高血压病的87.3%,以往临床上主要是给予西药治疗,控制血压水平,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长期用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降低服药的依从性[2]。有学者认为,对患者进行中医针药治疗,可以增强疗效,为此,在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研究对比观察了西药治疗和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北京市房山区长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18 名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分为2 组,各59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30 例;年龄50~80 岁,平均(68.5±12.6)岁。对照组男35 例,女24 例;年龄51~70 岁,平均(65.8±7.3)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出现头晕头痛症状,面红耳赤,口干舌燥,依从性较好;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能交流者;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医药物治疗,患者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0)10 mg,每日1 次。观察组采取中医针药结合法治疗,中药处方:珍珠母20 g,煅磁石10 g,龟甲10 g,决明子10 g,天麻10 g,葛根10 g,钩藤10 g,益母草10 g,川芎10 g,全蝎3 g,菊花8 g,夜交藤8 g,白芍8 g,夏枯草8 g,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加减,若痰热盛者,可以加入瓜蒌10 g,胆南星10 g,帮助患者清热化痰;若肝郁热盛者,可以加入水牛角10 g,清泻肝热;若血瘀者,可以加入丹参10 g,三七粉2 g,帮助患者活血化瘀。用水煎服,每次取药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针刺治疗主要是选择患者的风池和太冲穴,协助患者正坐位,消毒好针刺的穴位后,用针刺入穴位,得气后进行捻转泻法,10 min 行针1 次,1 次2 min,留针时间为0.5 h,每周1 次。2 组患者均治疗1 个月后观察效果。

1.4 观察指标对比2 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压降低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收缩压降低大于20 mm Hg(1 mm Hg ≈0.133 kPa);有效:收缩压降低大于10 mm Hg;无效:没有任何效果或者是病情反而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便秘、口干舌燥、头晕头痛,每项1~3 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4]。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57/59),高于对照组的88.1%(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mm Hg)

表2 2 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mm Hg)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1)t=11.338,1)P<0.05;2)t=9.740,2)P<0.05。

2.3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8.34±1.36)分,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2.16±0.58)分,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现在临床上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患者出现肝阳上亢的原因主要是机体阳盛,气郁化火,导致肝阴不足,风阳升动,肝失所养,使得肝阳上亢,引起眩晕[5]。因此治疗的时候主要帮助患者平肝潜阳,滋阴降火。眩晕是由于肝胆之风阳上冒而引起的,中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本次试验所用的药主要有天麻、钩藤、菊花、珍珠母等,可以帮助患者平肝泻热,葛根可以帮助患者解肌升清阳为君,白芍、夏枯草为臣药,可以帮助患者清肝泻火。川芎、菊花用药后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头痛症状;龟甲可以帮助患者滋阴潜阳,养血安神,缓解患者的烦躁失眠症状;益母草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全蝎可以帮助患者扩张血管,改善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晕,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平肝泻热效果。针灸是现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中医治疗措施,需要就明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本次试验主要为肝阳上亢型患者,主要采取泻法治疗,主要选择患者肝经的腧穴治疗,刺激患者的穴位,调节脏腑阴阳,维持气血功能,降低血压。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及时控制血压上升,缓解症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降压机制主要是抑制血管神经元,加强迷走神经的运动,控制心率,降低血管阻力,平肝熄风,宁心安神,补血益气,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6]。针灸穴位治疗原理主要是借助经络刺激,可以和患者的脏腑器官相连,形成一个纽带,针灸刺激内源性物质的释放,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微循环,控制血压水平降低[7]。其次还可以兴奋患者的神经系统,扩张血管,促进活性物质的分泌,发挥出较好的降压效果。且中医治疗价格便宜,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安全性较高,不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受到很多患者的青睐。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57/59),对照组的88.1%(52/59),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8.34±1.36)低于对照组的(12.16±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更好。高血压病的病因较多,情志失调,不良的饮食习惯,劳累过度或者是体质虚弱等,都可能会导致大多数人出现高血压病,因此治疗的时候要注意详细分析患者的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法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增强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在今后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推广。

猜你喜欢

阳上亢针药高血压病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针药并用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拌蕨菜安神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