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2022-07-31王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免疫学价值观检验

王婷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河南 南阳 473000)

思政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势在必行”[1]。这也为现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高校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指明前行方向。免疫学检验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举足轻重,主要讲授免疫学检验的概念性知识、基本理论及相关实验技术,综合了临床医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其课程意义在于介绍各种快速准确检验临床标本的方法,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免疫学检验课程兼具专业技能教学和道德教育功能,其所体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是实现思政教育的关键载体。授课教师均担负思政育人职责,注重将思政理论和道德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2]。2019 年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以“课程思政”为目标,促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任务的教学体系改革,该课程被列入重点试点课程。本课题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2020 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了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教学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 级医学检验技术1、2 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普大检验2 班为对照组,男生16 人,女生82 人;年龄(21.32±1.03)岁。普大检验1 班为研究组,男生15 人,女生84 人;年龄(21.14±1.10)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教学实施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授课即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将知识点逐一讲解,学生针对知识内容适当分组讨论。课后借助学习通平台布置作业,但不开展后续课堂讨论。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元素持续性融入教学全过程。(1)研讨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等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有关课程思政的培训会、研讨会。每周三下午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组织教师集体研讨,集思广益,采用导入病例、问题导向、翻转课堂、模块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对每章节内容进行讨论、提炼、探讨相关思政元素与理论内容结合的方式,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把“盐溶于水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2)调整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思政教育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将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目标深度融合,明确课程思政的考核标准,授予评价权重,引导学生塑造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确立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功能。开学第一课时,强调思政元素在本课程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课前导学阶段,教师以自身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进行民族爱国教育及职业素养熏陶。课中以分享、故事激励、生活案例联系、热点话题讨论、情景剧等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谨求实精神、奋斗精神及职业操守教育。课后精心设计延续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劳动教育、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如利用职教云平台发放探究型学习任务与拓展性知识,确保学生将专业化知识彻底学深悟透,并学会将思政元素渗透至个人生活。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义诊,立足于回馈社会,高效达到“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交流思政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促进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实时反馈与改进,达到思政课程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中增设“一课一练”思政测验单元,强化思政效果。终结性评价中,期末考核中增加思政案例内容,提高主观题比例,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采用问卷星调查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满意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意义,并比较各阶段考试成绩。分值越高,提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施效果越好。兴趣度=(感兴趣+稍感兴趣)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比较课程开始时,2 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时,研究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学生对课程兴趣度比较 [人(%)]

2.2 2 组学生的课程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学生对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8.99%(98/99)高于对照组77.55%(7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48,P<0.001)。

2.3 2 组学生各阶段考核成绩比较研究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2 组学生各阶段考核成绩比较 (,分)

表2 2 组学生各阶段考核成绩比较 (,分)

2.4 2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评分比较研究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本课程对2 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比较(,分)

表3 本课程对2 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比较(,分)

3 讨论

免疫学检验课程属于一门交叉学科,理论性强、技术性强、内容繁杂、知识琐碎,加之学时较少,为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思政教育内容较少。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思政教育与学生无关,仅属于思政教师任务”的错误认识,继而使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难度增大。教师作为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实施者,首先应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显著提升自我思政教育水平,以自我行为规范传播职业道德及医学科学精神并影响学生,从而逐步增进思政教育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模式常以传统讲授为主。学生常对抽象概念不理解,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只能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师生互动缺乏,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理想[3]。本课程组基于课程性质特点,通过优化教学大纲,深挖与课程紧密关联的思政教育资源及优势并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和融入点,借助教材、互联网等载体的作用,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适时融入,继而利用“润物无声”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使课堂教学中难理解、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增添更多“思政味”及“人情味”,强烈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夯实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使命感,促使学生在学习免疫学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自身素质与职业素养,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增强道德和医德水准,能在临床实践中发自肺腑地爱岗敬业,保持热心、爱心与责任心,促进医患人际关系,最终达到技、艺、德三位一体化的境界。此外本课程还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优化考核指标,基于同行评议、教师及学生等评价动态分析授课教师、资源库建设、教学设计及效果,有效保证“课程思政”持续推进,稳步增进思政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更高,其对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总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不同阶段的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4 结语

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思政育人”的理念持续贯穿于整个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将蕴含于专业知识的德育元素精准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时代正能量,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精湛的技术及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服务人民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从而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胜任力与自豪感[5],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免疫学价值观检验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