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联合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2022-07-25席锐,范骎,王芳,陶蓉,顾刚
席 锐, 范 骎, 王 芳, 陶 蓉, 顾 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上海 200025)
2019 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数 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1],2017 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死亡率城市为58.90/10 万,农村为76.04/10 万。 随着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的开启,更多AMI 患者早期获得及时的血运重建, 但由于AMI后坏死心肌无法恢复,而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本身又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性病变, 所以患者后期仍是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
AMI 发生机制通常是在冠脉斑块基础上,由于斑块破裂、糜烂、侵蚀等原因,继发血栓形成而发生急性冠脉阻塞[2],其中冠脉血栓形成及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的生物标志物[3]。既往研究表明,D-二聚体高水平人群与低水平人群比较,冠心病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增加70%[4]。 在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中,高D-二聚体组的院内心血管死亡率更高,6 个月全因死亡率更高[5],D-二聚体可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和出血事件[6]。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cystatin 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由机体有核细胞产生分泌到血液中,浓度相对恒定,可自由透过肾小球[7-9]。 胱抑素C 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吞噬功能和细胞外活动基质的降解。 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心肌细胞释放胱抑素C 显著增加。 Akgul 等[10]研究表明接受直接PCI 的急性STEMI 患者,胱抑素C 与住院期间和1 个月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相关。 Tang 等[11]的研究表明入院高胱抑素C水平是6 个月随访时血管造影无复流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与心肌灌注受损独立相关。
血清中单个生物标志物对于接受PCI 治疗的AMI 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通常有限,因此,本研究将D-二聚体和胱抑素C 结合,旨在评估这一组合是否对接受PCI 治疗的AMI 患者发生MACE 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连续收录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我院心脏内科住院患者中接受PCI 治疗的AMI 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共287 例,其中男性252 例,女性35 例,平均年龄(62.76±12.29)岁。患者或其委托人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AMI 的诊断依据[2]如下:心脏肌钙蛋白升高,至少1 次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并至少具备心脏缺血症状、新发的心电图表现、符合缺血导致的存活心肌丧失或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依据、冠脉造影提示血栓中的一项。 入选的AMI 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①符合AMI 的诊断标准; ②接受PCI 治疗;③基线资料完整;④知情同意。排除特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风湿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严重肝或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二、方法
1. 收集资料:准确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基本资料,采集既往史(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脑卒中)和用药史。收集患者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数据,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I、凝血指标等。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采用Gensini 评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
2. 分组: 根据患者入院后测得的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 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高水平组 (≥0.33 mg/L) 和D-二聚体低水平组(<0.33 mg/L),胱抑素C 高水平组(≥1.06 mg/L)和胱抑素C 低水平组; 并联合D-二聚体和胱抑素C 中位数水平, 将患者分为4 组, 组1:D-二聚体<0.33 mg/L、 胱抑素C<1.06 mg/L; 组2:D-二聚体<0.33 mg/L、胱抑素C≥1.06 mg/L;组3:D-二聚体≥0.33 mg/L、胱抑素C<1.06 mg/L;组4:D-二聚体≥0.33 mg/L、胱抑素C≥1.06 mg/L。
3. 随访:采取电话随访或面对面访谈,主要终点为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衰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中位随访时间2.89(2.62~3.76)年。患者在随访期间接受指南推荐的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治疗。
三、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版软件完成统计。 连续性变量首先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变量用x±s表示,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基线期2 组间差异; 对于非正态分布的变量,则正态变换后行后续分析。 分类变量用样本数(%)表示,运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和Log-rank 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情况。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研究D-二聚体、 胱抑素C 分别以及两者联合与AMI 后MACE 的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不同D-二聚体水平组临床资料比较
D-二聚体高水平组肾功能不全患病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血肌酐、CRP、NT-proBNP、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明显高于D-二聚体低水平组 (均P<0.01)(见表1)。 而LVEF、血红蛋白、白蛋白、eGFR、三酰甘油水平则明显低于D-二聚体低水平组(均P<0.01)(见表1)。D-二聚体高水平组谷丙转氨酶高于D-二聚体低水平组(P=0.01)(见表1),高密度脂蛋白低于D-二聚体低水平组(P=0.02)(见表1)。2 组年龄、性别、BMI 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不同胱抑素C 水平组临床资料比较
胱抑素C 高水平组年龄、 肾功能不全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血肌酐、尿酸、CRP、NT-proBNP 水平明显高于胱抑素C 低水平组(均P<0.01)(见表1),而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eGFR、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胱抑素C 低水平组(P<0.01)(见表1)。胱抑素C 高水平组高血压患病率及冠脉病变Gensini 评分高于胱抑素C 低水平组(P=0.01)(见表1),糖尿病患病率、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胱抑素C 低水平组(均P<0.05)(见表1)。2 组超声心动图指标、用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根据D-二聚体、胱抑素C 水平分组后患者基线临床特征[±s/n(%)]
表1 根据D-二聚体、胱抑素C 水平分组后患者基线临床特征[±s/n(%)]
1 mmHg=0.133 kPa;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
三、D-二聚体和胱抑素C 对AMI 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和Log-rank 检验结果表明,D-二聚体高水平组较D-二聚体低水平组MACE 发生更多(见图1A);胱抑素C 高水平组较胱抑素C 低水平组MACE 发生更多(见图1B)。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校正年龄、 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D-二聚体和胱抑素C水平分别都能预测MACE 发生[风险比(hazard ratio,HR)=1.36,95%置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CI):1.11 ~1.66,P<0.01;HR =1.34, 95% CI:1.15 ~1.57,P<0.01](见表2)。
表2 D-二聚体及胱抑素C 分别预测AMI 患者MACE 发生[HR(95%CI)]
图1 分别按D-二聚体和胱抑素C 中位数分组后患者生存曲线
四、D-二聚体与胱抑素C 联合预测AMI 患者MACE 发生的能力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和Log-rank 检验结果表明,联合D-二聚体和胱抑素C 后,D-二聚体和胱抑素C 水平均高的患者,MACE 发生率显著升高(见图2)。 依次纳入校正模型1 与模型2,模型1为年龄、性别和BMI,模型2 为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I、CRP、NT-proBNP 和冠脉病变Gensini 评分, 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4(P<0.01)与组3(P=0.01)MACE 发生率显著升高(见表3)。
表3 D-二聚体及胱抑素C 联合预测AMI 后MACE 发生[HR(95%CI)]
图2 MACE 发生情况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尽管随着医疗救治手段的提高,AMI 患者30 d 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存活患者仍是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优化评估指标,筛选高风险患者,早期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工作的重点,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PCI 治疗的AMI 患者D-二聚体高水平组较D-二聚体低水平组MACE 发生更多,肾功能和心功能更差,这与Charoensri 等[12]的研究结果相符。 Choi 等[13]利用心脏磁共振检查技术在接受直接PCI 的急性STEMI 患者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入院时高D-二聚体水平与更大的心肌梗死面积、更大程度的危险区(area at risk, AAR)和更低的梗死核心区(myocardium infarction core, MIC)相关,提示在接受直接PCI 治疗的STEMI 患者中,初始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晚期心肌损伤的标志。 亦有研究表明高D-二聚体组急性STEMI 患者在PCI 治疗后30 d、6 个月和1 年内MACE 的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增高,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独立于PCI 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14]。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D-二聚体能够预测MACE 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胱抑素C 是评估GFR 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心肌细胞也可以释放胱抑素C,而缺氧会增加胱抑素C 的产生[11]。 初步研究表明胱抑素C 可能在冠心病患者中作为预后标志物,能够预测新发或恶化的心血管疾病[15]。 较高的胱抑素C 水平和≤40% LVEF是急性STEMI 患者长期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16]。 Chen 等[17]的研究发现,入院时高胱抑素C 水平是接受晚期PCI 的急性STEMI患者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1.105 mg/L 是最佳预测指标。对于高龄AMI 患者(>80 岁)胱抑素C 也是长期全因死亡和MACE 的独立预测因子[18]。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PCI 治疗的AMI 患者中胱抑素C 高水平组较低水平组MACE 发生更多。 这一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发现入院时胱抑素C 水平升高与AMI 患者的心肌灌注受损、 心功能恢复不良和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独立相关[15]。 本研究结果亦表明了胱抑素C 高水平组的患者NTproBNP 水平更高,肾功能更差,且高血压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 评分更高。 Wang 等[19]研究结果表明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 水平升高与冠脉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提示胱抑素C与冠脉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但是独立于肾功能。既往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基线时循环中胱抑素C 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MACE 和全因死亡率增加的风险密切相关,测定循环中胱抑素C 水平有可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20]。
近年来, 国内外多项研究都在探索AMI 时能够预测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或生物学标志,除传统的NT-proBNP、冠脉病变程度、肌钙蛋白、血糖、血脂外,近期被发现的还有ω-3 脂肪酸[21]、胰高血糖素样肽-1[22]、半乳糖凝集素3[23]以及一些炎症趋化因子[24]等,但很多指标目前尚未投入临床应用。 本研究探索的D-二聚体和胱抑素C 均是临床常规检验指标, 希望能够从日常指标中发现预后判断因子,帮助指导临床工作。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与冠脉斑块不稳定性及血栓形成密不可分,血清中单个生物标志物对于接受PCI 治疗的AMI 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本研究联合D-二聚体与胱抑素C 预测接受PCI 治疗的AMI 患者MACE 的发生, 显示两者联合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小样本、前瞻性研究,在后续的临床研究中拟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验证和制定更有效的AMI 远期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