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2021-08-19罗光荣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纤溶心梗肺栓塞

罗光荣

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如何确认患者处于血栓风险之中,如何进行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预防,如何选择抗凝预防干预的最佳时机,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疑难问题。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检验医学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出现,从传统的定性检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因此,D-二聚体作为血栓标志物,被普遍采纳和广泛应用,为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些血栓性难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途径。

D-二聚体正常值定性是阴性,定量是≤0.5毫克/升;对于D-二聚体化验定性阳性或者定量>0.5毫克/升,我们称之为D-二聚体阳性或者增高。

D-二聚体升高的来源有两条:一是已形成血栓的溶解,二是纤溶系统激活或亢进。从这两点考虑,我们就可以理解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那么,临床遇到D-二聚体升高,该如何处置呢?

D-二聚体检测常用于哪些疾病

1.静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深静脉血栓(DVT)的可能性;D-二聚体阳性,则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CT血管造影证实;证实为DVT者,可做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D-二聚体含量下降后再次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说明治疗无效。

由于肺栓塞(PE)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及时正确的治疗依赖早期诊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DVT)者,应警惕肺栓塞。D-二聚体检测是肺栓塞必备的筛查方法,<0.5毫克/升可除外肺栓塞。

2.主动脉夹层。2017年《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指出,D-二聚体快速升高拟诊为主动脉夹层(AD)的可能性增大。发病24小时内,当D-二聚体达0.5毫克/升时,其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7%,故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排除指标。

3.心梗。在急性心梗(AMI)患者中可以观察到D-二聚体的升高,且使用尿激酶溶栓后D-二聚体的浓度较前下降。因此,冠心病患者伴有升高的D-二聚体,可能预示着更高的急性心梗风险。但其不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在急性心梗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尚不满意,与急性心梗预后也存在矛盾,暂不能指导治疗。

4.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D-二聚体持续上升或下降缓慢,提示存在新发血栓,溶栓药物用量不足;D-二聚体变化不大,则可能为陈旧机化的血栓。

急性心梗、脑梗溶栓后,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1~6小时,24小时降至溶栓前水平;DVT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24小时或以后。

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征是微循环内发生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导致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状态。在DIC早期,D-二聚体即有升高,随病程发展可持续升高10倍甚至100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正常则除外DIC。

此外,纖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合用的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效率可分别达到91%、94%与95%,故在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的DIC诊断标准中,两者作为高价值指标计分项。

6.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患者多伴有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且伴随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估算eGFR30~60毫升/分钟,有很高比例伴有D-二聚体升高;eGFR15~30毫升/分钟,基本均存在D-二聚体异常;eGFR<15毫升/分钟,纤维蛋白降解减少,D-二聚体代谢半衰期延长,水平升高显著。

7.肝病。D-二聚体的浓度可作为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的标志。肝功能不全时,由于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导致出血和启动凝血-纤溶的正反馈过程,D-二聚体继发升高;肝衰竭时,解毒作用下降,炎性因子和病原可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同时纤溶酶原激活物能力下降,也造成纤溶亢进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肝癌时,通过分泌促凝因子,导致纤溶亢进和D-二聚体升高。

8.妊娠。在妊娠期各个阶段,均可存在静脉血瘀滞、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病理因素;生理改变则可导致静脉内血容量增加、静脉血管扩张,在妊娠3个月后更为明显。此时很难使用D-二聚体来判断血栓形成,更多强调的是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此外,某些妊娠期疾病也会引起D-二聚体增高。

如妊高征。相较于正常孕妇,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升高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妊高征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胎盘缺血等变化,激活了继发性纤溶系统。

再如先兆子痫。先兆子痫患者D-二聚体可达正常孕妇的4倍,尤以妊娠III期变化最为明显,分娩后D-二聚体不降反升,至4~6周才恢复正常。主要病理改变为凝血活化与纤溶增强,导致微血管血栓与D-二聚体增高。

另外,恶性肿瘤也可引起D-二聚体浓度升高。

D-二聚体升高该如何处置

目前临床上D-二聚体检测常用于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主动脉夹层及DIC等的诊疗。

1.排除诊断。根据上文,若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及DIC等疾病。

2.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测结果。若D-二聚体阳性,则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    D-二聚体检测仅适用于急性VTE患者,症状超过10天,D-二聚体可逐渐回落。对于血栓时间较长、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远端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可不升高,评估时须结合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发病时长、临床症状以及其他辅助检查。

主动脉夹层对于主动脉夹层临床评估可能性大的患者,D-二聚体敏感性反而下降。因此,对于疑诊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同样根据2017共识,推荐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术,作为首选确诊手段;因碘过敏、严重肾损、妊娠、甲亢不能行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时,可行磁共振明确诊断。

DIC    根据2017年DIC诊断中国专家共识,D-二聚体升高不能直接诊断为DIC,还需要利用积分系统(CDSS),进行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动态评分。

妊娠通常孕晚期D-二聚体在0.5毫克/升以内可被视为无明显异常,做好出凝血监测即可;如果D-二聚体大于0.5毫克/升,且确定无出血风险,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3.不能解释的D-二聚体升高。对于不能解释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即使不存在临床表现,也应考虑VTE可能;在排除血栓性疾病和肝肾疾病后,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可能。

猜你喜欢

纤溶心梗肺栓塞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