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任务型教学,催生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2-07-25顾兴乾
顾兴乾
摘要: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合理采用任务型教学,设计新颖独特的任务,必要时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展开互动式师生任务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課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反思评价任务教学内容,从而检验任务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催生更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道德与法治课;高效
小学阶段是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形成和培养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素质教育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道德与法治课内容较为枯燥和晦涩难懂。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任务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催生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畅游道德与法治的海洋。因此,教师可应用任务型教学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授课之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身心特点,观察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在预习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搜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小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要了解教学所需,确定学习方向,帮助学生高效搜集相关资料。在搜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学生交流共享。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并加以改正,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课堂进度和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1 新颖的任务设计,催生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趣味。学生在积极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任务类型多种多样,如展示型任务、探索型任务、游戏型任务、调查型任务等。不同的任务类型教学,能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在任务实践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探索、认识、了解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习效果更好,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1.1展示型任务,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加可视化
展示型任务是以图片、视频、物品或真实场景为主的任务,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展示型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知识的可视化潜力,将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让学生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
例如,在“快乐过新年”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新年时各种习俗的照片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片进行简单介绍。针对新年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照片展,要求学生将一些有趣的照片展示在课堂中。通过图片展示,学生仿佛重新进入新年快乐的气氛中。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习到更多的传统习俗知识。
1.2探索型任务,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研究性
探索型任务是指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明确指出任务目标,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自己或小组依据教师提出的任务,探索任务,思考如何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脑思考,教师也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
例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时,教材中描述了吃饭时的礼仪和要求,展现了吃饭之前要洗手要避免浪费粮食、挑食和暴饮暴食等现象。这些现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吃饭礼仪。为了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先创设吃饭的相关场景。在准备给学生讲授详细内容前,教师要向学生描述吃饭时的情景,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吃饭时我们不能暴饮暴食,要荤素搭配,不能挑食,要遵守就餐礼仪,但总有些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会出现挑食、饭前饭后不洗手等行为,最后使得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为前提,教师向学生讲述“在吃饭的时候出现以上行为是不对的,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课程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进行解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就餐习惯,学习到了就餐礼仪。
1.3趣味型任务,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趣味型任务可分为表演型任务和游戏型任务。表演型任务要求学生将没有生命的文字以一种生动趣味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想要较好地呈现任务学习效果,教师就需要挑选知识内容。不能追求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意义在于增添课堂情趣、赋予知识新价值。
游戏型任务是教师在简单讲述本课时基本内容后,设计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完成这个游戏之后,教师依据这个小游戏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进行讲解。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知识,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1.4调查型任务,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客观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道德与法治课包含法治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强调严谨性、客观性。因此,教师可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型任务,让学生在调查中寻找道德与法治问题答案。基于调查任务的复杂性,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有效分工,在全班进行调查任务。为了保证调查任务的顺畅性,学生首先要自己制定调查表格,其中包含学生姓名、事项、原因等,然后在全班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例如,在学生学习许多的法治知识后,真正能内化的知识有多少,这就需要通过调查去了解。教师可就这一问题让学生在班级中展开相应的调查,从而了解学生的法治知识学习情况。
多样的任务型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习到更加完善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使用任务型教学也并不是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任务型教学交替使用。同时,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依据实际生活,使学生有代入感,设计相对应的任务和情境,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并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实践中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 合作化任务实施,催生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阶段是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但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困难。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完成课程任务,教师可以进行合理分组,制定小组任务和目标,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如今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仅要传授课程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与小组成员多沟通交流。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组合作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例如,合理分组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参与度。在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本课内容,上学路上,遇到铁路道口怎么走?遇到施工地段该怎么办?在过马路时,我们应该奔跑吗?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讨论上学路上遇到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结论和想法,讨论应该怎么做。最后,让每个小组整合成员的想法,得出结论,教师就这些结论讲述本课内容,让学生知道在上学的路上我们要注意安全,危险地带不要去,要尊老爱幼。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促进任务的完成。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深刻学习并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课堂学习,教师可营造出道德与法治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与行为。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学生之间的水平能力差异较大,小组合作就不能起到促进课程学习的作用。并且如果教师在完成分组后,就什么都不去做,全程让学生自己讨论,这样也会出现学生不认真、嬉笑打闹、分神、讨论与课程无关的内容的情况,这节课的课程效率就会很低。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没有价值了,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耐心指导,观察学生的讨论状态。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正确学习,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显然,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合理分组,学生依靠自己并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相关知识,不能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可见,有效的分组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个人并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这时候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3 师生式任务互动,催生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學生的参与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失去了作用,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内容重新定位自己,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融入学生的讨论中,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多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在师生互动的同时,教授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学生吸收,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记住。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发现问题和产生疑惑并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专业的指导,详细讲解该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课堂任务。
例如,师生互动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单方向地输出知识,不与学生沟通,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设置任务,这样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别伤着自己”这一课中,在家庭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洗手后触碰插线板、把药丸当作糖果、使用家长化妆品、独自使用剪刀等情况,受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教师可以布置任务,提问这些行为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在学生出现疑问时,先询问学生问题出在哪里,再根据本课堂内容清晰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这样才会印象深刻。教师也要把控好每个小组的讨论节奏,观察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显而易见,刻板地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是不行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很少与学生沟通,学生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没有参与感,学生就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失去兴趣。师生式任务课堂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有趣互动。教师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只有多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才能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道德与法治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主动。师生式任务课堂能够让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方面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师生式任务课堂中,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良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
4 反思性任务评价,催生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在每次任务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内容总结和回顾。给学生消化吸收内容的时间,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学道德与法治内容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总结回顾,认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了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多元化反思评价,让学生能够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足,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在完成“别伤着自己”的课堂任务后,教师要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不能做的。再以学生在本课堂的表现,小组讨论的效率、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进行评价,而不能只依据书面成绩就去否定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相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让他们有参与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表扬,对完成任务表现特别好的小组,奖励小礼品,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生有很强的胜负欲和争强好胜的意识,教师可让他们进行小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在小组竞争中获得质的提升。
5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要注重每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培养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使用任务型教学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采用任务型教学能够在做好课前准备,布置相应的课程任务,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沟通,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对课程任务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顾忠.任务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科普童话,2020(19):155.
[2]吴红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导学任务单”挑战性学习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21(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