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策略
2022-07-25陈睿萍
陈睿萍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同样要适应“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对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以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对学生美术素养培养要求,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实到位,为学生美术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在明确“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新型要求的基础上,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创新实现路径,以此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教学活动组织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学科教师和家长忽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断通过增加课后作业量和课外培训等,要求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重复性、无效的作业训练上。这不仅对学生学习成效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明显伤害。重视课堂教学组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课外时间归还给学生,为学生兴趣培养和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支撑,是“双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出发点,是基础教育体系不断优化的重要路径。
1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型要求
1.1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美术教学理念全面创新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多以理论知识讲解和学生模仿为主,教师居于课堂组织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美术知识,但是在学习成效上明显不足。多数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时较少,学生学习过程不连贯,即便是教师布置作业量不断增加,也难以满足学生系统性学习的要求,由此造成部分具有美术爱好的学生只能在家长支持下参加课外培训。课外培训与校内课程学习不够连贯,同样会对学生系统学习产生影响。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优化,重视教学质量提升,满足学生美术知识系统性学习要求。
1.2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体系创新
“双减”政策实施的基本要求,是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师而言,要从课堂教学体系创新入手,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堂回归教育主阵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体系创新,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小学生身心成长特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内容丰富、直观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等优势,对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流程进行细化,同时针对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同类型内容学习中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的现象,应当通过多元化教学内容组织和优化教学流程,确保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1.3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更加侧重于课堂教学组织,要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当前教育理念没有根本性创新、教学理论研究没有系统创新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从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和教学方法优化应用角度入手,结合实际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更加侧重于学生美术文化和创新思维培养,推动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1.4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美术侧重于核心素养培养
当前教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活动开展关注的重点,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美术知识和创作技能培养,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程学习的意义,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方位分解,实现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2.1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下,依据教学对象特征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整合,确保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的设想和计划。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全方位优化。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当明确提出各个课节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在教学重难点设计时,不仅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区分,还应结合教学模式对各个教学步骤实施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提升教学设计精细化水平,为课堂教学组织提供精准参考。契合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组织的各个环节,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是当前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要点,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首先需要教师全方位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小学生接触外部事物的条件更加便利,但是在观察力培养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视频和图片形式,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美术作品观摩、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创作的亮点进行点评,既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树立美术课程学习自信心,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質起到积极作用。
2.3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小学生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美术艺术传承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学会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等思想品质。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美术作品创作技巧训练,也离不开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能单纯为减少学生课后作业,而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合理优化知识讲解与动手创作的时间分配,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转换,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多样化、细节化的创作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课程学习的乐趣,全身心投入美术创作中,在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双减”政策要求。
2.4 推动学生多元思维培养
多数小学生群体对美术课程学习具有很浓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但是单纯培养学生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还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也无法满足“双减”政策要求。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还应适应当前教学改革深化要求,强化学生多元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美术作品,将美术创作与个人生活有机结合,强化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2.5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课堂学习动态进行及时、针对性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使教师更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进,以此推动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实现“双减”政策目标。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通常是与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的应用相结合,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前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阶段前就明确本课节的学习目标,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在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进行精准评价后,将评价结果导入数据处理平台,教师通过不同学生评价结果曲线分析,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分析课堂教学组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后续教学组织进行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路径
3.1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小学美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优化学生人文素养结构为导向的课程,虽然课程设置占比较少,但是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多数小学生都对美术课程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组织,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要求,导致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双减”政策落实产生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当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深层次转变教学理念,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学校层面应当做好美术教师队伍培养工作,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并将政策导向充分体现在教学组织中,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3.2 优化教学方法组合应用形式
教学形式改革是“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也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教师更加灵活地将各种新型教学方法组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不同教学方法应用的优势。结合当前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目标要求,在中高年级的美术课程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课程学习,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3 提升民间美术资源利用水平
民间美术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容易接触到的美术学习资源。将民间美术资源以不同形式引入课堂教学环节,能够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利用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教学创新时,教师应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资源类型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资源类型,在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探寻民间美术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例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中,多数地区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剪纸艺术传承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经典的剪纸艺术形式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以此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4 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美术的出现,本身就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古代人类对现实生活场景和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小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细致观察,以更加富有想象力的形式将生活场景表达出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身心成长特征,学会观察、注意观察,将生活化元素更好地融入美术课程学习中。例如,在“变垃圾为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纸箱,制作成不同形式的卡通形象,并通过线条和图画创作的形式,对卡通形象进行美化,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创新。
3.5 创设良好校内学习环境
“双减”政策深入实施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还需要与校园生活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内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校园环境以立体化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不同的季节观察校园环境变化,将美术课程教学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校内学习环境,还能改变美术课堂学习枯燥、重复性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激发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内驱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推动美术课程教学全面创新。
4 结语
“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要求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侧重于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于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双减”政策的意义,准确把握“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全面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合应用、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教学创新,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張亚萍.艺术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漫画月刊,2022(08):30-31.
[2]郭增芸.小学美术课堂落实互动教学模式的途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2(02):103-104.
[3]李锡锋.合作学习模式 助推小学美术教学高效开展[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03):39-40.
[4]潘广丽.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02):69-70.
[5]张敏.浅谈“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2(02):13-15.
[6]沈凯华.智慧教育平台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2(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