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学习歌唱艺术中的一点认识

2022-07-22信亚东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唱法演唱者声乐

信亚东

(武汉歌舞剧院)

一、哼鸣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性

歌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歌唱艺术想要唱出稳定、自如的高音,始终与歌唱高位置分不开。扎实掌握声音高位置的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口腔、咽喉等不科学的发声弊病,还能改善音色,为掌握高音演唱奠定基础。因此,保持高位置的兴奋、打开状态,可以有效避免“换声”所带来的困扰。初学者可以尝试用“哼”的感觉找状态,感受声音从鼻尖穿过,找到鼻咽腔的声音焦点。那么,什么是哼鸣呢?“哼鸣”是在气息的控制下,通过鼻咽腔闭口或开口在歌的发声状态下,轻声哼出音高的音或音阶的练声方法。

(一)哼鸣对歌唱者来说意义非凡

歌唱与说话一样,都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要想达到自然的、如生活中的说话感觉一样,必须调动声带,使之振动发声的同时,还要放松而不紧张,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说话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把声音“哼”上去,也就有了高位置状态,不仅美化音色,还可以解决真假声的融合问题。

(二)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练习“哼鸣”

所谓哼鸣,本身就是共鸣。通过哼鸣找到焦点,守住焦点,运用焦点,然后扩展声音。我们在哼鸣练习时,一定要稳定咽腔通道,让咽腔形成有效的共鸣腔,然后才能去找“哼”的声音感觉,避免因为发声的力量过重造成喉部的“挤、卡、压”现象,从而影响到哼鸣的状态。在发声过程不要过多犹豫,要果断干脆,以避免在声音中带入不必要的力量。“哼着唱“并不仅限于解决高音,它只是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借助“哼”来美化音色。因此,要调整声音高位置、打开头腔、时刻保持兴奋状态,这样会给今后唱好高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引导学生练好、练通高位置

首先是练“哼”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闻花吸气、叹气的动作来感受、感觉哼鸣。感受一个很简单的“哼鸣”“通”和“不通”的音色,还要借助咽壁的力量。咽壁的力量就是咽喉通道的重要支持力,咽壁立起来,就能有效地让咽腔感受到“全通道”的状态,这样的哼鸣自然能让音色通透、舒展。哼鸣的状态,就是高音的状态。稳定高位置的声音,能有效解决“换声区”的过渡问题。我对学生们常说,“哼到哪,唱到哪,从哪哼,就从哪唱”。所以,练好了“哼鸣”我们的声音才会有“通、松、空、明亮”的色彩,低音下的来,高音上的去。用声通畅自然,柔美不失力量,既可以把歌曲唱得连贯通透,又能够把主旋律的大气恢弘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气息是一切声音表达的基石

歌唱中的“气息”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核心技术,也是“众说纷纭”的难点、重点,初学歌者往往被“气息不足”“气息浅白”这样的弊病困扰。我们常说,打开喉咙,气息歌唱。那么,如何掌握吸气的感觉呢?一是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体会“狗喘气、爬山、游泳”等大口吸气的感觉,就能做到“深呼吸”!张大嘴巴吸气,也就自然的打开了喉咙。“腰腹力量就是气息”的概念,事实上,“用腰部去歌唱”的说法,同样是许多歌唱家推崇的。二是可以体会口鼻同时吸气,“闻花”式吸气感受吸气时咽喉“发凉”的感觉,并体会上半身(胸腔)外扩,肋骨向外打开,继而横膈膜下沉,脏器下移,小腹和后腰就会有一种“发胀”的感觉,这就是由气息带来的力量。由于整个力量几乎都形成在腰腹部,我们认为气息“转化”为力量的过程,就体现在此。比如我们在训练跳音(花腔的基础)时,通过横隔膜和腰腹肌肉快而有力的扩张、收缩,进而推动声音通过后咽腔,用头腔的共鸣点像抛物线一样发出,发声状态要积极、有空间,使声音集中,这样的训练声音穿透力十分强,我们还可以尝试用生活中大笑的感觉训练,先慢在快,徐徐渐进,等发声技术稳定成熟形成习惯之后在加快速度,即可逐渐进入连贯的花腔段落演唱。所以,掌握好科学的气息,是一切声音艺术的“制胜法宝”。

三、歌唱艺术的音乐修养和咬字的重要性

(一)声音始终建立在“通”“透”“松”“实”“明亮”的基础上,这是永葆声音生命力的科学依据

作为职业歌唱演员,除了音色好听,扎实的基本功之外,歌者唱出来的作品好不好听,是否感人,能不能让观众满意。音乐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修养就是内涵、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是在体验、激发、表达、控制中进行的,诠释作品的深层次讲究变化,有了变化就有了色彩。相反一些不注重内在、真实、生活的外部行腔模式只是“炫技”而已。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歌唱的“声、情、字、味、表、养、相”,还要有一副好耳朵,一副善于辨别声音质量的耳朵。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主、客观听觉的一致性。好的声乐老师,一定是耳朵好的老师,能听辨出问题的老师,能精准的指出你的声音正确或错误,因此,才能让这种状态产生记忆,用身体状态去调整,逐步养成一种习惯。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听到自己的录音,总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这原因就是耳朵的主、客观听觉不同。当我们发声时,感受到的声音来自于内耳(声音从身体内部传导到耳朵鼓膜内侧),这与外来的声音(鼓膜外侧震动)的音色不同。在声乐训练中,这造成了歌者自己无法分辨自身歌声质量的问题。

(二)歌唱中的“咬字”即是语言

语言具有鲜活的、灵动的特性。我们在音符上、旋律中唱出它的高、低、长、短、强、弱,就是要在音符中去诉说作品。任何一门艺术门类都讲究语言。比如:舞蹈的肢体语言、乐器演奏风格语言、朗诵艺术语言表达等等。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字正腔圆”,歌唱发声离不开咬字吐字。咬字不规范,字头、字腹、字尾归韵不到位、不准确,音色再好,也无法达到完美的效果。歌唱技术中所讲的“面罩”“共鸣”“高位置”等等,也都是为了达到共性要求为目的,都是要求学生声音靠前,明亮的、通透的、自如的表达情感。因此学习歌唱,最终的目的是要摆脱“技术”的限制,学会给声音做减法,寻求自然、松弛的状态,不要纠结、陷入技术的“牛角尖”。

四、我所理解的“中国唱法”

众所周知,目前在我国有三种唱法,即: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都有自己的特性、特点。但归根到底都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作品,在风格上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所听到的民族唱法也可以说是中国唱法。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多初学歌者纠结于自身的唱法问题,个人认为在演唱中纠结于“民族”或“美声”唱法,将会成为一种“束缚”,阻碍学习者前进的脚步。中国唱法首先是科学的唱法。民族唱法不论是在发声技巧、语言咬字、歌曲处理包括表演层次上都讲究“中国特色”。比如中国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在剧中人物的表现形式上加入了戏曲的身段、在音乐的风格上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一部民族歌剧的创作过程要通过大量的采风、吸收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以及生活方式等内容。但是现在很难再听到像老一辈艺术家郭兰英老师、王玉珍老师她们的声音,这样的声音特质也成为了时代的记忆。“中国唱法”

归根到底还是“唱法”。作为演员,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老百姓,观众认可你,喜欢你,是因为我们的作品符合时代潮流,符合老百姓的审美标准。通俗点讲就是歌曲好听、剧目好看。唱好一首作品,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富有特色的演唱风格、大量的情感投入三者结合,相得益彰。当然,舞台上实际演出效果还要加入艺术表现力,这是声乐演唱中的生命和灵魂。如同人一样,要有七情六欲,性格变化,没有情感的表达欲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所以,演唱者拿到作品后,要做案头工作,先对作品进行深度的理解、咀嚼、品味、体验,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这样我们演唱出来的作品就会有生活、接地气、从而达到达到创作者想要的意境。演唱者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掌握声乐作品中的语言(音乐和文学部分)便于我们在演唱过程中做到艺术表现和发声技术的统一,从而使作品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达到完美的效果!歌唱的正确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声音通畅、自己唱着舒服、观众听着好听,灵活自如的方法去表达歌曲风格,不用刻意在意唱法问题。这种观念,我在不断的演唱、学习中摸索出来的,走“中西结合”的表现方式,无论唱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都学会让身体摆脱束缚,从头到脚联动贯通。

五、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达及艺术升华

(一)声乐演唱中,文学修养和意境的表达

优秀的歌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是歌者诠释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在演唱作品之前,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挖掘作品的文学内在形象,我们需要做到两点: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作品的内在形象是演唱作品的基石,只有深刻的体验到作品的内在寓意,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面对一首歌曲,我们先不要急于唱旋律,而是从朗诵歌词开始,反复揣摩其中的内容,这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处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特定环境下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都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一首作品,无论是长还是短,都是创作者的心血结晶和深情厚谊的浓缩。只有对作品的感受越深,理解越深,演唱者在表现作品、再度创造作品的时候才能尽显完美。如果演唱者对作品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歌曲进行设计与想象,进行二度创作。演唱者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作品的音乐形象和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成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自己融入其中,身临其境般,这样,歌者就能够准确的、真实的、生动的表达作品了。

(二)歌唱艺术中音乐风格与韵味的把握

作品的韵味和风格能否准确的表达,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表达。一些演唱者的嗓音条件非常棒,用我们常说的话是祖师爷赏饭吃。发声技巧也很科学,但是,出来的作品总觉得少点什么,不能够打动人心,唱不到观众的心里去。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艺术表现没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失去了艺术色彩!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通过什么方式才能传情达意呢?这是我们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不但要具备正确的、扎实的基本功(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有驾驭多样化的作品风格和声音变化的能力。声音的变化是通过情感的变化与控制表达出来的,有了变化才有色彩,这样作品出来才有灵魂。情感的变化、表达、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在漫长的训练当中寻求答案。

(三)演唱者对作品的深度分析与艺术处理

对于以为成熟的职业歌唱演员来说,在进行演唱之前,就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整体的分析,还要作整体的设计。比如:音乐结构、节奏、调式旋律、歌曲的力度、速度、声音、伴奏等。有了深度的分析与处理能够使演唱者内在的情绪完美的表达出来,从而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例如,湖北民歌《龙船调》,这首歌具有湖北地方特色,歌词虽质朴自然,却能给人丰富的想象,旋律清新而优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当地风土人情的大美画卷。淳朴的土家族妹娃通过富有地域性的喊话将歌曲推向高潮,而土家汉子通过粗犷豪放对答表现出野性十足的特质风格。演唱者在演唱《龙船调》的时候,声音要流畅,情感要真挚,音色要圆润甜美。整首曲子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强弱的对比与变化,让声音和技术藏在情感的背后,始终保持松弛、积极的状态,用强大的气息来支持声音的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使作品的表达完整统一、富有魅力。

(四)歌唱艺术中声、字、情的融合

声、字、情三位一体是我们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众所周知,歌唱艺术是集音乐、舞台表演等诸多元素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演唱作品过程中,需要演员全身心、声情并茂的投入其中。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当中,要让演员从整体角度出发,做到声音与情感表达的同时进行,使声、字、情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咬字也就成为了歌唱艺术中最讲究的一个部分。我们常说,演唱作品就是在音符上说出它的强弱高低、轻重缓急、错落有致。一首作品能否让观众听得清楚你在唱什么,字头、字腹、字尾的归韵至关重要。我们知道,歌唱艺术的表现是需要大量的情感来释放的,通过声音去感染观众。因此在演唱过程当中学会正确处理声、字、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演唱者来说,无论他的演唱技巧如何高超,如果他的演唱缺乏对情感的体验、激发、表达、控制,那么,这样的歌唱演员只不过是一个发声机器,也就谈不上什么艺术家了,这就意味着演唱既要唱声还要情,自己唱的清楚,观众听得明白。只有声情并茂,感情真挚,与观众心与心的碰撞,动真心,真动心,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五)歌唱演员舞台表演的艺术形象

歌唱艺术也是给人以听觉、视觉享受的一门艺术。舞台人物形象对歌唱演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声乐演员,我们要有驾驭各种作品的能力,担负各式各样的大型晚会演出以及歌剧舞台上的人物角色形象的创造,这就需要我们有成熟稳定的演唱技巧、人物分析能力、角色情感转换、内在文化修养以及肢体语言等多种因素的结合。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唱,还要有创造人物形象的能力,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是靠演员演出来的,是根据人物原型通过大量的艺术手段创造出来的,最终以剧目的形式带给观众听觉、视觉全方位的舞台享受。

六、结语

歌唱艺术是集音乐修养、舞台人物形象和科学的发声方法等诸多因素为一体,来表达一首作品内心情感、思想意识的综合艺术形式,准确的处理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才能够为观众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享受。

猜你喜欢

唱法演唱者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