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模式探索

2022-07-21李丽云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小镇幼儿园

李丽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广东佛山 528000)

在幼儿园中创造、模拟社会化实践活动以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已成为了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内外有关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模拟社区、异龄、混龄区域活动、主动学习等一系列研究都明确表明了社会性、生活化的社会实践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维果茨基也指出,幼儿在幼儿园的社会实践中,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幼儿凭借语言、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从目前的学术研究领域来看,诸多研究都忽视了幼儿园组织文化的变革和重构,仍在传统的科层组织文化背景下谈论幼儿园的教与学的变革,都停留在幼儿单纯角色游戏或区域活动,缺乏整体性构建生活情境教育场域,缺少系统设计与现实生活和幼儿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教育体系,没有有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即“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师范附属幼儿园以教育共同体为指导理念,尝试构建幼儿园“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模式,以此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学前教育界带来了有价值的启示。

一、“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理念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其重要的办学灵魂, 它指引并制约着幼儿园的一切行为和活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师范附属幼儿园首创了“微社会”生活体验场——“快乐小镇”(以下简称“快乐小镇”模式),以教育共同体为教育理念,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以此来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根本变革。

探究幼儿园教育共同体的作用及其价值,必然要从解读“共同体”等相关概念开始。作为社会学概念,“共同体”最早可以追溯到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他认为人和物的关系形成“结合”,这种“结合”被理解成现实的或有机的生命,即共同体。[1]“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组织或团队”是社会学家赋予“共同体”的含义。[2]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共同体即为拥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和观念的人群,他们通过各种教育项目、教育创新等来实现共同的教育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3]在所有的教学机构中,学校作为最具代表性意义的教学共同体,不论是在大中小学还是幼儿园中,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就是承诺建立共同体,即树立共同体意识,引领学生、家长和教师自身明晰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信念,并在教育工作中共同合作、进步。在教育共同体中,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其重要成员。一方面,作为学习公民,他们共建、共享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作为独立意义上的个体,以共同体为载体进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这个共同体中,所有师生只有通过学习、共享、共助才能获得彼此生命的意义、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作为实施学前教育的重要教学机构,同样彰显了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概言之,幼儿园教育共同体是一个共享和协作组织,其运行模式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信念,以幼儿园为基本场域,整合了政府、园区、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的力量,为体验教育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环境。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共同体,它是一个共享和协作组织,园长、教师、家长以及社区人士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实践。他们会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信念,并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4]当幼儿园成为基于价值追求的具有亲密情感和精神联结的教育共同体时,幼儿便可在其中逐渐习得共同体文化所内蕴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以此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5]只有将幼儿园构建为有价值的教育共同体,而非绩效化科层组织,幼儿在园内的社会化学习才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意义。从现实来看,当前幼儿园的场地、资源、人力极其有限,教师、家长和社区没有形成紧密联结的教育共同体。可以说,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而言,充分发挥好幼儿园教育共同体的正向作用,积极引领幼儿在园内进行社会化交互学习,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该园力求将“教育共同体理论”内化并外显于“和”的教育文化,打造人和、境和、合和的“和”教育文化体系,全园形成鲜明而稳定的共同体人文特征和园风。

二、“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体系内容

所谓“快乐小镇”,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在身心舒展的状态下,在模拟性质的“小镇”中进行社会化实践活动,以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快乐小镇”兼容中西文化,以“主题小店”为实体机构,在幼儿园中设立各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小店”。利益共同、分工合作、平等民主是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基础。主题小店以多方共赢发展为目的,积极营造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通过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各种区域游戏活动和社会体验活动,通过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进而促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

(一)注重“和”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保证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6]“和”即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状态。“和”文化,包括人和、境和及合和,也是尊重和合作的具体表现。快乐小镇按照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路径渗透“和”文化,进而构建幼儿园教育共同体。一方面,该校营建“和”“以德树人”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能在无形中深刻影响幼儿园教育共同体的每一个人。幼儿园通过建立自主、自由、快乐的同伴关系,温暖、和谐、尊重的师幼关系,合作、并进家园共同体关系,营建“和”的心理环境;通过在环境中呈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题小店实践活动,营建“以德树人”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营建有准备、生活化的“和”的教育场。“快乐小镇”因地制宜,依据幼儿年龄、师资情况、个体未来生存及发展所需,综合设置警察局、银行、医院、剧场等27个接近现实社会实践体验场馆以及户外、功能室及班级活动室,场馆布局及环境也适应幼儿发展年龄特点。此外,幼儿园依据场馆需要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儿自主选择,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营造“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活动的环境氛围。

(二)注重活动教学,强化学生主体观念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观念的增强,出现了诸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活动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社会性知识与技能,因而强化学生主体观念。“快乐小镇”主要开展了大区域自主游戏活动、.社会体验活动、一日生活活动三大类活动。首先,以27个场馆为依托开展区域游戏,“快乐小镇”大区域包含幼儿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关键内容,根据关键内容生成大区域自主游戏内容。小公民(幼儿)是小镇体验的主体,有职业人(参与工作实践)、享乐人(消费享乐体验)及自由人(什么事情都不做)三种社会角色,三种角色代表真实社会中不同公民(人)的生活状态。其次,幼儿园每月一次及家长不定期两种途径开展12个主题社会体验实践活动。十二大主题依次是银行、医院、公安局、社区中心、影剧院、邮政局、餐厅、商场、环保局、家政中心、旅行社及工程队。未来,该园将与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联系,扩宽教育的路径及内容。另外,根据“规则”“帮助”及“规划”依次生成三大集体活动主题,三大主题与大区域活动相结合(如图1)。最后,该校始终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将一日生活视为一切活动的基础,稳定一日生活流程,让幼儿在有序、稳定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图1 “快乐小镇”集体活动主题网络

(三)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引导教师定期开展店长沙龙、品读会等园本教研,每学期开展优秀店长评选,充分发挥行政“镇长”管理以及教师“馆长”观察、指导及评价职能,让每个教师在引导幼儿、支持家长与合作共研的实际工作中,享有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的机会,成为高素质教师。此外,该校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等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师在此过程中彼此学习、彼此合作、共同进步。

(四)注重家园合作,彰显教育合力

幼儿园积极培育家长义工文化,对优质家庭资源进行分类,充分利用优质家庭资源补缺教师专业不足,招募组建家长义工队,建立信息资源库,制定简约易懂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模式。为了让家长义工更快捷地了解工作流程,幼儿园制定了简单易懂的十步工作流程图。家长义工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成为教育“伙伴”(如图2)。

图2 “快乐小镇”家长义工工作十步流程图

为了更高效管理家长义工团队,幼儿园开展资源组建、分层培训、服务指导、论坛管理、激励升华五项工作,每项工作都采取一系列活动和举措管理、激励家长义工运作(如图3)。总而言之,家园资源重组和运用的目的是使每个家长在履行教养责任、支持教师教学中,成为熟悉幼儿教育相关理论、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及家教策略、具有促进家园合作共育自觉意识的专业型家长。

图3 “快乐小镇”家长义工队运作图

三、“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的评价程序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7]教育评价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评价系统方面,该园以幼儿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为评价核心,建立了由观察与指导、评价与反馈、改进与提升为主的评价程序。首先,观察与指导。观察和指导主要由教师(馆长或店长)和家长(馆长助理或店员)两大行为主体执行。一方面,教师(馆长或店长)负责观察幼儿和家长。针对幼儿的观察以五大领域要点为观察指标,使用观察记录表及轶事观察法,在幼儿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针对家长的观察重点集中在家长参与幼儿活动的方式、优点及存在问题等方面。针对观察内容,幼儿园可以及时提供系列支持性策略。家长(馆长助理及店员)固定在主题店内,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观察和指导,辅助、补充教师(馆长或店长)观察漏点和盲区,实施更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指导。其次,评价与反馈。一方面,规范评价依据。幼儿园以具有年级特点的“小镇游戏故事”画为对幼儿评价的依据。小班要求为涂鸦或单幅画,中班要求为亲子画,大班要求为连环故事画。幼儿园对教师及家长的评价主要依据观察地点的科学观察记录及连续轶事观察记录。另一方面,幼儿园定期召开评价与反馈会议。班级每天一次,年级每周一次,全园每月两次教研;开展“小镇论坛”,馆长或店长汇报经营情况,评价优势和不足、反思问题。最后,改进与提升。幼儿园每学年2、7月闭馆修整期进行总结、反思,拟定下学期改进方案,每学年3、9月根据2、7月闭馆修整期的反思和改进方案,进行全面整顿、准备开馆。

四、“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的实施保障

在幼儿园教育共同体中,园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以及幼儿都是“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实施的保障方。在“快乐小镇”模式中,小公民(幼儿)、大管家或店长(教师)、店长助理或店员(家长)、好朋友(同行和嘉宾)分别发挥各自职能,感受、体验 “快乐小镇”,潜心聚力,为打造“完整”人建立多方协同联动共同体机制(如图4)。

图4 幼儿、教师、家长、同行及专家多方协同联动共同体机制

首先,幼儿是“快乐小镇”中的小公民,感知和体验,享受探究童趣;其次,教师是大管家或店长,负责经营策划、营销和小镇论坛,感受引导和服务者智趣;第三,家长是店长助理或店员,参与岗前培训、星级指导、评价反馈及小镇论坛,体验伙伴共助乐趣;最后,社区人士和同行嘉宾是好朋友,专业引领或实地交流,共享专业发展共同体志趣。

五、结束语

幼儿园“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模式以教育共同体作为指导思想。在内容方面,“快乐小镇”注重“和”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环境;注重活动教学,强化学生主体观念;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注重家园合作,凸显教育合力。在评价程序方面,“快乐小镇”以幼儿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为评价核心,建立了由观察与指导、评价与反馈、改进与提升为主的评价程序。在实施保障上,园长、教师、家长、社区人士以及幼儿分工合理明确,建立起多方协同联动共同体机制。

猜你喜欢

共同体小镇幼儿园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安安静静小镇
爱的共同体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我爱幼儿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小镇(外一篇)
欢乐的幼儿园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