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学分制选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07-21张婕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类学分制艺术类

张婕

(中国戏曲学院,北京 100073)

中国戏曲学院为艺术类高校,“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戏曲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2020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并开始进行学分制实践,实施学分制的基本目标之一是选课制,本文从学院选课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学院本科生选课工作的现状

(一)制定学分制相关制度

为确保学分制及选课制的顺利实施,教务处负责整合全校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制定《中国戏曲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院发〔2020〕7 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更新和推进了《中国戏曲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国戏曲学院关于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2020版)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

目前,学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其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类必修课是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并获得学分的;专业限选课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专业内开设供学生选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同时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互渗透,提高他们综合素质而设置的。

(二)选课的实施

当前学院为学分制试行阶段,学生主要是选通识教育选修课。

2020—2021年第二学期(21春)选课之初,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全校老师进行开课申请,主要分为以下这类课程:1.学科专业大类通识课及跨学科通识课;2.创新思维、设计和创造思维培养课程;3.信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类课程;4.人文素质培养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课程;5.艺术、心理、健康类课程(以下统称“5.艺术类”);6.法律、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类;7.写作、沟通、跨文化交流类,由此产生23门通识教育选修课。

随后教务处起草选课通知、选课操作说明、通识教育选修课介绍等系列文件并及时公布给相关老师和学生,并提前做好宣传和组织活动。

具体实施是采用“预选—抽签—补退选”的方式,每名学生限选2学分,在教务管理系统内进行。预选阶段不限制选课人数,根据预选选课情况、应参与选课学生人数以及每门课程最大课容量,实际开出15门课程;抽签阶段由电脑抽签自动生成选课名单,未选中的选课记录自动删除;补退选阶段先到先得,未中签学生补选,其他学生也可退选或改选。选课顺利完成,应选学生512人,实际选课学生491人,学生参与选课率95.9%。

2021—2022年第一学期(21秋)选课,采用“正选—补退选”的方式,每门课程最大课容量(约30人),每名学生限选2学分,教师申请开课25门,实际开课19门,应选课学生508人,实际选课学生494人,学生参与选课率97.2%。本学期为20级学生在校第三学期(大二上学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仍然比较多,所以每名学生限选2学分。

(三)选课实施分析

对于已进行两轮选课的进行分析,主要做了三个调整:

第一,2021—2022年第一学期(21秋)的选课中减少了预选后的抽签环节,第一次选课采用“预选—抽签—补退选”的方式,程序较为繁琐,学生需要多次选课,考虑到参与选课学生人数较少而且校园网及服务器硬件设备情况都较好,可采用先选先到的方式,直接“正选—补退选”,从而简化选课程序,提高选课效率。

第二,2021—2022年第一学期(21秋)的选课中将每班的课容量从35人调整到了30人,这个是结合防疫要求,同时也根据21春行课过程中老师的反馈(比如教室小,但是会有旁听生等)。

第三,2021—2022年第一学期(21秋)是教务处统一安排上课时间。2020—2021年第二学期(21春)选课后通识教育选修课排课时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后报教务处,上课时间无规律随意性较大,有4周的,有前8周/后8周的上课;有一周上两节的,有一周上四节的;有周一至周五晚上上课的,有周六日上课的,这无法保证不同类型课程的均匀性,且当周六日遇到国家法定假日调休时无法正常行课。本次教务处统一安排,指定每周一至周三晚上为选修课上课时间,不同类型课程尽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开设,基本保证开设的课程比例相当,也有利于学生选择不同类型课程。

二、学院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选课数据分析

(一)选课学生分析

2020—2021年第二学期(21春)通识教育选修课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学院招生专业按统计需要大致分为四类,表导演类,比如京剧表演、戏曲导演、舞蹈表演等方向;音乐类,比如民族器乐、戏曲作曲等方向;文学类,比如戏曲文学、艺术管理等方向;美术类,比如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绘画等专业,以此四类进行统计。

表1 2020-2021年第二学期(21春)通识教育选修课选课学生分析

课程号 课程名称 类别 选课人数男女生人数 各类专业人数2000005京剧艺术论 5.艺术类 15 男6人女9人 表导演类15人2000009音乐感知与审美 5.艺术类 38 男18人女20人表导演类 8人;音乐类19人;文学类6人;美术类5人表导演类 26人;音乐类9人;文学类1人;美术类2人2000011美术鉴赏5.艺 术2000010音乐鉴赏5.艺术类 38 男18人女20人类; 28 男9人女19人表导演类 5人;文学类1人;美术类22人2000013西方经典名剧导读5.艺术类 35 男9人女26人表导演类16人;音乐类6人;文学类6人;美术类7人2000014传统戏曲人物造型5.艺术类 39 男15人女24人表导演类33人;音乐类2人;文学类1人;美术类3人2000015银幕形象创造 5.艺术类 38 男14人女24人表导演类 9人;音乐类4人;文学类12人;美术类13人2000016文艺批评方法——以电影为例5.艺术类 26 男12人女14人表导演类 14人;音乐类 3人;文学类5人;美术类4人2000017电影影像美学与技巧解析5.艺术类 30 男4人女26人表导演类 1人;音乐类4人;文学类4人;美术类21人2000018沧海遗珠——被忽视和低估的华语电影导演5.艺术类 38 男15人女23人表导演类 15人;音乐类2人;文学类14人;美术类7人2000020认识电影5.艺术类 29 男11人女18人表导演类 2人;音乐类9人;文学类1人;美术类17人2000021歌舞类型电影阅读5.艺术类 37 男12人女25人表导演类 27人;音乐类1人;文学类3人;美术类 6人2000023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学策划与文本写作5.艺术类 38 男4人女34人表导演类 2人;音乐类2人;文学类33人;美术类1人

从表1中可获得如下情况:

(1)课程类型单一,艺术类课程占比多,只有“跨界与融合:科技艺术时尚”这门课程能归为“2.创新思维、设计和创造思维培养课程”。

(2)选课学生男生少女生多,如:“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学策划与文本写作”课程选课人数38人,男生4人,占比10.5%,这与学院学生中女生多男生少的现状有关。

(3)学生各类专业人数分布不平均,因选课时无学生专业限制,部分课程选课学生专业与课程内容相似,如:“音乐感知与审美”课程选课人数38人,音乐类专业学生19人,占比50%;“美术鉴赏”课程选课人数28人,美术类专业学生22人,占比78.6%。

(二)选修课程情况分析

2021学年(2020—2021年第二学期、2021—2022年第一学期)已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情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 2021学年已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情况(按课程类型统计)

表3 2021学年已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情况(按任课老师所在单位统计)

从表2、表3中可获得如下情况:

(1)课程数量总体偏小,2021学年合计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34门次。

(2)课程类型单一,“5.艺术、心理、健康类课程“类型的课程24门次,占课程总门次的70.6%。

(3)课程任课老师来源于学院各教学系部和职能处室,但是以导演系居多,导演系的老师开设课程15门次,占课程总门次的44.1%,同时各职能处室的老师也承担了近三分之一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他们来自于继续教育部、图书馆、艺术实践处、人事处等各单位(部门),开课11门次,占课程总门次的32.3%。

三、学分制下学生选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课程资源不足,类型单一,建议增加教育信息化投入,建设优质网课

目前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数量较少,这与学院教师、课程资源不足有关,专职教师有公共或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无法兼顾通识教育选修课,目前各教学系部/职能处室的老师都可申请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这解决了开设第一批课程的问题,但课程类型单一。学分制选课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选课,而目前学生只能此范围选课,甚至好多学生所选课程就是本专业相关内容,未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也无法体现学分制的特点。同时随着未来更多学生入学参与选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的长期发展,需要开设更多更丰富的课程。

可以投入经费支持购置优秀网络课程;也可以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已经成熟的优质课程视频等,如学院现有“京剧艺术论”课程资源,建设出有中国戏曲学院特色的网络“金课”;还可以允许学生跨学校、跨平台进行选课,然后进行学分互认等。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从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建议有计划地建立相应课程体系以及教师队伍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力量是课程建设的重心[1]。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质量高低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素质和参与,最好是建立相对稳定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师队伍,同时有计划地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为承担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老师提供相应的发展制度和激励机制,如建议“建立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和奖酬金等方面加大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任课教师的倾斜力度,同时为他们颁发‘通识教育教师’聘书,使上通识课程成为一种荣誉[2]”。

此外还要对这些专门教师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学生对选课了解不足,建议加强学生选课前期指导,建立学业导师制

在选课前,绝大部分学生没有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相关要求和学分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对每个学期应该修满的基本学分不了解[3],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意见、目标,与所学专业、兴趣和个人成长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认识,在选课的时候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建议在选课前加强宣传和指导,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推荐、选课指导等专题讲座,并结合学院教务处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在实施方案中提到了学业导师在选课指导中的作用,但实际多数是由班主任、教务员或辅导员负责相关工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应出台学业导师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建设导师队伍。

2020年是学院建校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勉励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4]。2020年也是学院学分制开启之年,更要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紧密结合学校特色,不断改进学分制选课管理,推进学分制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文学类学分制艺术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艺术类专访心得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文学类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