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程趣味性的教学研究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22-07-20冯雅岚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技法趣味趣味性

冯雅岚

(北部湾大学)

什么是趣味呢?梁启超给了这样的回复:“趣味是生活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随着停止”,其又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他的“趣味说”对如今教育起到了深刻影响,呼吁当代教育工作者强调对趣味的培养,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美术教育中,要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趣味。综上所述,在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产生趣味方面的关系。

美术教育可分为专业美术教育和非美术专业教育,前者倾向于美术的美术教育,后者更倾向于教育的美术教育,但两者同样包含了“艺术史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的广度与深度。专业美术教育,其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纯艺术教育(美术学)和设计艺术教育(设计学);而非专业美术教育以美术为基础获得教育功效,即“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和高等学校非专业艺术教育三个层次或阶段构成。”本文的美术教育,特指非专业美术教育,也就是普及性的美感教育。

中国传统美术教学,追溯原始时期的巫师传授模式,经过了历史商、周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确立,围绕着“师徒传授模式”,即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模式旧式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式,值得教育者思考改革。教学离不开艺术性,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一、针对专业设置合适的美术课程教学安排,带动学生学习趣味性

任何事物的趣味性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学习的趣味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衍生出来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内有效发挥教学最大化,既能传递“美”给予学生体会,又能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趣味性,让课堂精彩纷呈起来,使其互相渗透与转化,促进课堂内容的呈现新鲜感,带动学习趣味性,引导良性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是一个课程教学的实施关键,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符合学科发展的特色性。例如,在给学前专业授课美术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讲授绘本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近距离的展示与分享优秀的绘本,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的输送绘本识点的传递。贴切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考虑其以后就业面对的受众群体,会多一些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设置课程布置。打破单一的平面作画课程的模式,加入更加多元化元素,不限制于平面可以尝试立体的组合式画面。及时采取教学措施,带动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的趣味性长久地发展下去,学习活动有了兴趣作为“先驱”后,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二、教学方法以“教师为导向,学生为主体,互动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学前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为非专业艺术群体,固然不能以专业艺术生的标准来要求,根据本专业群体的特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必过分纠结于基本功的训练改变传统的“临摹—默写”模式,使学生形成上美术课是一种无形的“负担”,造成一种美术课堂是很复杂和高端无法触及的错觉。在美术课堂上,教师把主角的位置让出来,给予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放松,带着愉快轻松的情绪去感受课堂,才能体验到美术课程的“美”享受。积极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互动交流,教师在一旁充当“引导员”,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进行基本课堂推进工作,如此能更好的启发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的趣味性。美育能够激发学习,强化记忆,增进理解,促进符号交流,提升人际关系,是一条提升能力的途径。学生被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驱使学习的课堂内容也会事半功倍,有自己内化的原动力去推动自己学习,也无需督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将知识与技能放在任务的情景中去学习,以美术学科特色“趣味性”凸显时代感,带动学科与时代结合性。

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主要任务的传统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远离了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在这样的学习理念氛围中,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学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还会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所有的技法,包括所谓的线描,素描,色彩,速写都不是绘画的目的,而是一种支持自我创作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画画的最终目的不是把东西画准确,而是创作出具有独立风格拥有丰富内容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画面布局,线条运用,空间立体这些是可以支持作品变得可观。所有的技法是对于创作有帮助的,但绝对不是全部。

疫情的来袭,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正常运行,但教育的步伐不会停步,根据“停课不停学”政策实施,在课程的授课内容上跟紧时代热点,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色“趣味性”,将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热点切合,在作业的设置上进行主题性的要求,以美术的形式来表现时当下时代令人感动的事迹,以“趣味性”形式展现,激发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平面的,立体的,互动式的等等(如图1)。让学生从实时热点中找出自己的想法结合课堂学习的技法,既是有效输出了教学成果,又是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图1

四、开拓创新思维,鼓励更加趣味性与多元化的作品呈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学艺术本质不单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到美术课程,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课程的更新与推敲。其实可以很好借鉴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会让孩子自由地去画画的方法,增加自由度、鼓励开创思维,反倒是过于在意和强调学生学习技法去学素描,而且有一种我们在学专业绘画的自豪感,觉得素描就是学习绘画的高级阶段,是学习绘画的目标和终点。认为把东西画像画准确了就是美术的重点,这样会带来绘画的局限性,绝大数人觉得学好技法才能去创作,先让学生把东西画像画立体了,学生才会画画。然而这个顺序是本末倒置,来看看专业科班出身的艺术生,普遍的教学就是从小到大照着画,学技法,没有开拓过一点绘画思维,很多人都可以把东西画得很像临摹得很像,但真正最后会独立创作的能有几个人,哪怕念到美院也不一定有独立创作的能力,这样最后出现课程作品也是抄袭的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以至于出现这种普遍的现象:技法是学生越大越容易掌握,开拓创意思维是越小越容易,越大越没有想法。以学前专业特色为出发点,在进行造型课程过程中,也不可以放弃创意思维的开拓。就算学生的作业都是写生作品,但都鼓励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来创作自己的画面,加入故事情境,加入自己的个性特点,把学到的知识点巧妙用于服务创作,如此做法,同一节写生课,起到了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表现出不一样的画面与内容,也会呈现出趣味性与多样化的作品。

五、针对专业设置合适的“趣味性”美术的教学技法

不同的学习受众体,也应该考虑合适的教学技法,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后面对的是幼儿,紧跟儿童兴趣,实施美术课程的以儿童为本的原则,持“自主、自由、创新、愉悦”的美术课程实施理念。不要放弃自由绘画的方式,独立创作是贯穿人的整个绘画人生的,给学生一支笔,在没有范本没有老师没有铅笔橡皮,学生能不能淋漓尽致去自信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只有保持这样的状态基础上,每个阶段给学生传授适合的年龄阶段的技法,让学生用这些技法去帮助他继续创作,这样作品一直可以保持丰富的内容个性的表达并且客观具有艺术性。其中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技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超前教孩子不适合他的技法,去迎合焦急想让孩子画得跟大人一样,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在拔苗助长,你往前我也得往前,否则就落后了,陷入了一种教学技法的误区。利用不一样的媒介材质进行创作,如废弃报纸剪贴+自制绘画拼贴形式进行大胆的画面创作(如图2),画面十分生动有趣,具有可赏性;再如,用毛毡材质进行手工拼贴绘制画面,进行画面故事性传递,可爱的造型配以文字,使作品跃然而出的童趣。

图2

六、利用多媒体媒介拓展美术课程艺术史内容,引领学生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欣赏艺术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感

生活在如今的信息化世界里,科技的发达提供了便利的教学条件,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多媒体媒介,获取大量的不同国家艺术史的书籍与资料,欣赏任何艺术,都必须了解其文化,通过对艺术的研究探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个时代的多种文化的思想观念,欣赏了不同的世界观,同时产生了不同的艺术价值观。并且,让学生们从不同的经历和不同信仰中了解许多不一样的文化情况。学习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可以享受杰出的艺术品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培养有道德的人,曾经有一位写教科书的人对艺术欣赏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要尽早接触历代的杰作,熟悉那些在美的领域里举足轻重的伟大人物,一定能培养出兴趣,从而扩大学生未来的生活面,丰富自己的生活,使生活变得更为高雅完美。”教育工作者拉尔夫.E.史密斯,他的认为,艺术欣赏体验影视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史密斯与艾伯特.利瓦伊主张,选择审美体验不是反对民主,而是对美的选择,见解不同是艺术教育令人感奋,可以接纳不同的观点。

七、结语

习总书记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育涵养人格,提高情操,美术的乐趣能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也不是说美术活动是一种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万灵药,它只为学习提供了一条顺畅的渠道。进行美术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讨与摸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适用于美术教育。美育改变的不止是视角,更是向美而行动的动力与看待世界的态度。美术课程设置应该是强调“不统一性”的课程,它更加关注人的感受、思维、精神、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教育的公平性角度出发,面对全体学生必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其体现在:一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有效学习,但有区别于应试美术;二让课堂上的学生们都能用心去感受艺术的美和享受学习的过程;三是给学生课堂的自由空间,让其自主选择,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其自主去寻找解决方案,给学生一些困难,让其去解决。在这种观念意识的培养下,学生能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十分有益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精神世界的飞扬。

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在漫漫路途中,唯有根据时代和具体学生情况进行实时的调整教学,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反馈给学生更好的教学魅力。只有通过美术课堂实践教学进一步挖掘、激发、研究非专业(学前教育)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使美术成为一种文化实体的某一部分,向社会成员传递文化就成了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使美术教学真正发挥它美育普及的特有价值,也是对健全学生人格的一种完善方式。

注释

①阿瑟.艾夫兰著,邢莉、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第11-12 页,[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②Katherine Morris Lester,Great Pictures and Their Stories,Book Eight(New York:Menttzer Bush and Co.1927),p.125.

③Alb ert William Levi and Ralph A. Smith,Art Education: A Critical Necessity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P.4.

猜你喜欢

技法趣味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手绘技法表现
以画之名
作品一
趣味几何
午睡的趣味
趣味型男
秀秀台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