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

2022-07-18

北方经贸 2022年6期
关键词:河西研学基地

蒋 薇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一、引言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红色研学旅行是新型旅游业态的典型代表,也是文旅融合的必然产物。河西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近年来,研学市场进一步扩大,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日益成熟,但依旧存在研学旅行产品较为单一、与市场需求结合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在梳理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对策,以期推动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二、研学旅行概述

(一)研学旅行的定义

国内外对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学旅行”一词最早出现在二战之后的日本,随后的欧美国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研学旅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便是研学旅行的典型代表。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定义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二)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

1.研学旅行者

研学旅行者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研学旅行活动最核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学习和增长见识为目的的中小学生。

2.研学旅行产品

研学旅行产品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客体,是活动的消费对象,能够满足活动中研学旅行者的需求,并通常具有教育性、公益性、广泛性等特点。

3.研学旅行目的地

目的地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场所,是能够为研学旅行者提供食、住、行、教、娱等基本产品的综合区域,研学旅行目的地的选择与研学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

4.研学旅行服务企业

研学旅行服务企业是集中为研学旅行者提供研学课程设计、研学活动组织、研学旅行接待等全方位服务的企业,是研学旅行者与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联系纽带。

三、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资源禀赋良好

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资源较为丰富,从数量及质量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方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红色遗址遗迹的数量而言,河西地区的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包含以高台西路军纪念馆为代表的革命遗址、不可移动文物、古长城遗址、古战役遗址等不同类型。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甘肃河西地区共有七处,拥有明显的数量优势。数量丰富的红色研学旅行资源,为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品牌优势彰显

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需依托西路军文化、铁人精神、莫高精神、长城文化等主要元素,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其中,“浴血河西”七日游产品入选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台县高台烈士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过程中,河西地区应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在现有景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景区内的红色文化产品内涵,借助“浴血河西”精品旅游线路的品牌影响力,发挥红色研学旅行的品牌优势,为今后研学旅行的客源市场扩展与产品开发铺路。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该《纲要》明确表示,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研学旅行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发展指明方向。2017年6月,甘肃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由多部门共同组建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推动全省研学旅行规划与管理工作。201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对包含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11个领域的“旅游+”战略进行了统筹规划。各级各部门在研学旅行方面的相关政策是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助推剂。

4.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初显成效

研学基地及营地建设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河西地区紧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各地区良好的资源条件,建设了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及营地。其中,张掖湿地博物馆、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甘肃酒泉市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选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敦煌市入选“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一批高质量国家级示范基地与营地建设为河西地区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河西各地区也积极建设地方性研学基地与营地,张掖市、嘉峪关市、武威市等城市陆续公布研学旅行基地名单,显示出河西地区研学基地营地建设的良好成效。

表1 河西地区研学旅行基地名录

5.研学旅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及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建设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河西地区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交通条件、景区可通达性、住宿设施、餐饮企业等旅游接待设施发展迅速,大大提升了城市旅游接待能力。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研学旅行交通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单次行程的距离要求以400km为分界线,单次行程超过400km的旅行行程,交通方式应首先选择铁路、航空等。以河西地区铁路可达性为例,通过采集地州市之间列车车次数据统计发现,河西地区铁路车次可达性最大的城市为张掖(202次)与嘉峪关(201次),武威次之(140次),酒泉(132次)与金昌(131次)两座城市较低。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与丰富的接待设施成为了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又一重要保障。

(二)劣势条件

1.红色研学旅行市场规模有待拓展

中小学生是参加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近年来河西地区研学旅行活动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各个城市都有序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研学旅行活动,但总体而言,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覆盖范围有限,依旧有部分中小学并未开展研学活动。在河西地区现有的研学活动中,文化主题、科教主题、地质主题等占有较多比重,红色研学旅行市场份额依旧有限。

2.红色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研学旅行导师是支撑研学旅行发展的核心人才,是连接学生与研学活动的桥梁。河西地区现有的研学导师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学校现有的师资,二是旅行社及研学基地的从业人员。研学导师需要同时具备课程设计、活动组织、产品策划等综合能力。同时,研学旅行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研学导师对中小学课程大纲及教学内容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就现有情况而言,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人才数量较少,研学基地也未与周边高校有效对接,构建良好的人才输送机制,大多数研学导师依旧由旅行社导游兼职担任,降低了研学活动的教育意义。

3.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有待提升

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应集合研学课程、活动、线路于一体,具有综合性特点。河西地区现有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大都由旅行社开发,在原有的观光线路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体验元素,例如让学生背诵诗词、缅怀先烈、吃红军饭等,缺乏完善的研学课程与研学活动设计,导致研学活动教学目标不明确,活动组织较为零散,重游轻学的不良局面。因此,不完善的研学产品开发,红色主题在研学产品中的应用浮于表面,对河西红色文化的深层挖掘不够,均限制了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效果。

4.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及营地建设仍需改善

河西地区现有的研学基地与营地数量较为丰富,超过60家,但大多数研学基地都依托于成熟景区而建,且主要以文化类景区为主,红色研学基地数量较少,均以西路军战役遗址为主,类型较为单一,在研学基地开展的项目也与普通旅游者无异,并未积极推进研学项目及课程的建设,综合性营地的建设也有待进一步推进。

5.地标性研学旅行企业数量较少

读者文旅是甘肃省研学旅行的地标性企业,在研学线路开发、产品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河西地区的各大旅行社也积极融入研学旅行大家族,开发研学线路产品,并组织研学旅行活动,但总体而言,地标性研学旅行企业数量依旧较少,读者文旅、甘肃公航旅、兰神、康辉等旅行社仍然是组织研学活动的主力军,大多数旅行社提供的研学产品并未凸显出专业的教育属性,研学企业的人员专业性不足,线路产品开发有限成为河西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又一瓶颈。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对策

红色研学旅行是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的产品,是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结果,新时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为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应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河西红色文化元素,构造研学旅行发展的“河西模式”。

(一)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红色研学旅行市场规模

核心市场方面,河西地区应以本地中小学生市场为基础,继续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各年级每年应组织1-2次研学旅行活动,形成河西红色研学旅行市场的核心力量。扩展市场方面,应加大与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周边省份的合作力度,打造2-3日研学产品,吸引周边地区中小学组织红色研学活动。机会市场方面,应加大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宣传力度,在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合作机遇,形成远距离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多举措共同推进,着力拓展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市场规模。

(二)加大红色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力度

河西红色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依托高校设置“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以河西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为基础,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核心能力和技能要求等进行完备规划,加大与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武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力度,以实践教学活动环节的开展为突破口,利用现有成熟景区的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高校红色研学活动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为市场输送研学旅行专业人才。二是以本地中小学教师和旅游从业者为重点,对相关人员进行研学旅行从业技能培训,让现有人才具备研学导师所需的基本技能,掌握研学旅行活动设计重点、组织流程、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在保障研学旅行教育效果的同时,提升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以河西红色文化为基础的研学旅行产品体系

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应以西路军文化、长城文化、铁人精神为重点,融入文化主题元素,凸显产品的教育性、地方性、综合性等特点,构建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在研学旅行产品主题设计方面,应以红色历史知识学习、红色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体验、革命精神教育等为核心,通过组织活动,添加体验项目,设计研学课程等方式强化学生认知,达到传承文化、传播精神的效果。在研学线路产品开发方面,张掖、武威、酒泉等地区红色研学资源相对富足,应借助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县红色记忆博物馆、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等成熟景区发展优势,形成本地1日游红色研学线路产品;以“研学+”为理念,将红色研学与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文化体验等内容相融合,打造精品2-3日游线路产品;突破地域限制,紧抓“浴血河西”品牌元素,构建3-7日游线路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丰富文化载体,不断开展专题研讨,着力挖掘资源优势,将西路军文化打造成河西地区红色研学的大IP。

(四)强化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

研学基地建设应依托研学核心资源—西路军文化,以研学课程开发为重点,增强现有研学基地品质。首先,应加强基地营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有基地营地的接待功能,配套住宿、餐饮等设施,辅以场馆、会议室等设施建设,为研学旅行开展提供相应场地。其次,应开发红色研学课程,以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为核心,明确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融合,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研学旅行者需求。最后,研学基地营地应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引进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研学活动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五)打造河西代表性研学旅行企业

河西地区现有的研学旅行企业大多由旅行社、旅游景区等转型而来,专业研学旅行企业数量不多,知名度有限。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读者集团在省内研学市场的高知名度优势,与河西地区旅游企业合作,强化读者文旅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应鼓励设立地方代表性研学企业,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主攻研学课程设计与产品研发,将其作为河西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的核心供给力量。

五、结语

河西地区研学旅行资源丰富,红色研学旅行依托现有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及产品开发应成为发展重点,借助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形成研学旅行的“河西模式”,为河西地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河西研学基地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河西玉米分级卖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回乡是一种疼(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