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研究

2022-07-18呙小明郭艳月

北方经贸 2022年6期
关键词:存量领域欧洲

呙小明,郭艳月,黄 森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重庆 400031)

一、引言

现今世界不确定性加大,全球经济进入低迷状态,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在此势态下,我国政府作出了“双循环”重要战略部署,致力于更高层次的“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以确保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则代表了我国在针对当前国内外局势下所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包含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我国对外投资也首当其冲需要高质量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对欧投资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双循环”等发展方略的指导和扶持下,不断优化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实现产业优势结合,促进双方产业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此发展背景下,欧洲将对我国有更大的外资要求,而我国也将出于进一步拓展市场、掌握领先科技等目的,加大对欧投资。同时,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也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对抗因中美经贸摩擦所造成的投资风险,抵制由美方设置的投资贸易壁垒。但是,当前中国对欧洲占比总体不高,中欧有必要用全局的眼光深化双方高质量可持续对外投资,为中欧日后更深更广的共赢合作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利用各年度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从总体规模、地理分布、行业分布、投资企业主体性质四个角度来探讨当前中国对欧投资特点,分析现状与不足,以期为未来中欧高质量投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二、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现状

中国对外投资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40年的历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从质上还是从量上来看都有着跨越式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名列前茅,与中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有直接关系。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不仅要在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上做大做强,还要创新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实现各国间的深度合作共赢,在对外投资中发挥优势,促进产业升级,为各国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世界经济下行,自2009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全球货物贸易萎缩5.3%,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减少近四成。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首次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不是经济负增长的国家。

(一)总体规模分析

中国对欧洲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占整体比重仍然较小,提升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如图1所示,以动态角度分析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各年末流量数据,2011-2020年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流量波动较大,尤其是在 2012、2013、2015、2018 四个年份出现负增长。2011年以后,受欧债危机的冲击,国内企业开始担心欧洲经济环境以及相关投资政策是否稳定,对欧洲直接投资有所减缓。直至2013年,欧洲经济开始复苏,加之我国经济建设战略新布局,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重要战略,中国企业对欧洲各国的投资又重燃热情,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中欧投资同比增速达历史最高水平,高达82%。从2015年到2017年,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稳速增长,2017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流量突破180亿美元大关。2018年,因中美贸易局势紧张且欧洲部分国家内部出现严重的逆全球化行为,受投资审查规则的冲击,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流量再次出现严重下滑,下降64%,这也创下近五年来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历史新低纪录。2020年,中国流向欧洲的投资占当年中国对世界整体对外投资流量的8.3%,共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主要流向荷兰、瑞典、德国、瑞士、英国、卢森堡、俄罗斯等国家。其中,与2019年相比,较为明显变化的是中国对瑞士直接投资达10.7亿美元,同比增长57.4%,而中国对英投资出现明显的下滑,同比下降16.4%。

图1 2011-2020年末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流量及增速情况

2011-2017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平稳增长(如图2所示)。然而从2017年开始,存量增长并不显著,到2020年末,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增长至1224亿美元。但是,从中国对欧洲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中国对外投资总存量的占比情况来看,从2013年开始缓慢下降,直至2020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占比跌至最低点,即4.7%。综合中国对欧洲投资的流量和存量的趋势发现,中国在加大与欧洲投资的同时,投资区位向东亚等非欧洲区域回归。

图2 2011-2020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及占比情况

(二)地理结构分析

在投资区域上,中国对欧洲投资相对集中于西欧发达地区,而中东欧地区投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整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可以发现,2011-2020年这十年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较为相似。2020年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重点国家依次为荷兰、瑞典、德国、瑞士、英国、卢森堡、俄罗斯,其投资流量加总占比达92.6%。

如图3所示,目前中国与欧洲的各个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上均有所往来且有向中东欧地区扩大投资的趋势,但其主力军主要集中在西欧,中东欧地区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国内公司选择投资西欧和北欧,主要由于该地区高科技领先、工业成熟,跨国企业的资本规模也偏高,而在中东欧和南欧地区的国内公司多数主要经营资源较密集服务业或者投资低端的科技制造工厂,故公司资本规模也偏低。相比之下,中东欧地区具有较为便宜的劳务成本,其市场规模和购买力也非常具有发展潜力。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辅助还有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16+1合作”的投资策略支撑下,中国国内公司会更加积极地向中东欧国家投资,中东欧地区将成为中国开辟欧洲市场的“捷径”。我国和中东欧各国合作是共赢之举,我国是焕发中东欧地区经济活力的关键,而国内企业可以利用中东欧国家扩大对外投资产业布局,以此进一步优化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图3 2013年与2020年中国对欧洲各区域直接投资存量占比情况

本文以截至2020年中国对欧洲分区域内各国直接投资总存量排名为标准,分别选取了各区域的典型国家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如表1所示,分别为东欧俄罗斯、西欧荷兰、南欧意大利、北欧瑞典、中欧德国。

表1 2020年各区域典型国家存量及占比情况

在东欧区域,我国在俄罗斯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中俄双方进行大规模投资合作的原因不仅两国是政治盟友,而且中俄双方在产业布局上也非常互补。在2011-2020年这十年的时间里,中俄两国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入、不断突破。2020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服务业以及建筑业等,投资流量为5.7亿美元,占欧洲投资流量的4.5%。中国对俄罗斯在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领域有更多的投资拓展空间,例如航空和金融等高科技领域。中俄双方深度的产业融合不仅会促进中俄双方的经贸往来,还能提高两国的技术水平(裘文静,2021)。

中国与西欧各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投资往来,其中包括英国、卢森堡、法国等国家,而中国与荷兰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名列第一,在2020年中国对荷兰直接投资存量累计260亿美元,居欧洲国家首位。且荷兰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就是中国,而究其根本,主要在于荷兰被誉为杰出的经贸国家,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以及独特的商业生态魅力。根据202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荷兰全球竞争力排名持续领先,保持第四名。荷兰拥有天时地利的地理位置,深处欧洲大陆西端,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地,是中国通往欧洲市场的绝佳“中转站”。此外,荷兰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欧洲最大的港口以及世界级机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荷兰以更为紧密的关系携手共进,在投资领域实现更深更广的交流合作,而中国也通过荷兰找到了通往欧洲市场的入口。

整体来看,中国对南欧地区的直接投资普遍偏小,根据2020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来看,中国对南欧地区的直接投资总量仅是西欧地区的1/12。意大利是中国在南欧投资的首选国家,主要涉及能源、高端制造、化工等领域。2020年末,中国对意大利直接投资存量28.5亿美元,超出中国对南欧直接投资存量整体的一半左右。但中国与意大利两国投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投资便利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另外,中意之间文化差异较大,这阻碍了双方展开进一步的投资合作。中意投资借助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机遇,进一步拓展中国对意大利投资空间,例如,就投资行业而言,中意双方可以在风力和水利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相辅相成,有机互补,以此展开深度合作。(魏浩等,2020)

瑞典是中国在北欧投资的首选国家。截至2019年,在瑞典的中国企业近50家创造当地就业岗位超过1.7万个。瑞典吸引中国投资的原因有:一方面中瑞双方建立了深厚、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瑞典科技创新能力极强,全球工业化最发达的产业就是在瑞典,在信息通信、汽车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领先全球,拥有世界著名的国际品牌,而上述这些领域也恰巧是中国亟待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所以说瑞典是中国高端工业类领域投资的理想地带。

同时,中欧也是我国对欧洲投资中非常具有潜力的区域。近年来,中国与中欧的德国投资规模逐渐增大、领域逐渐拓宽,双方深化经贸合作的意愿也更为强烈。德国在工业和科技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我国对德投资不仅只固化在传统领域,在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也有所涉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为了获取德国先进技术将主要的投资领域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大以及德国经济日益增长和政策稳定的背景下,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在投资领域与投资规模上的潜力不容小觑。而中德两国在制造业的深度合作也将有利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实现,未来双方可进一步推进在高科技领域合作,例如人工智能、数字化等。

(三)行业分布分析

当今全球价值链重构,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对欧盟投资的行业领域也日趋多样化。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带领下,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广度与深度日益提高。目前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行业超过20个领域,2020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排名前五的行业领域有批发和零售业67.9亿美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1.9亿美元、金融业181.2亿美元、采矿业214.3亿美元、制造业405.6亿美元,五大行业累计占比80.9%。由此也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其主要目标行业还是在上述五大领域,而这几大领域恰巧也是欧洲的优势领域,同时这也与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初衷一致,即利用欧洲这个巨大的市场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开拓国际市场份额并实现企业的升级转型。

将2013年与2020年的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数据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对欧洲各领域的投资整体是增加的,尤其是2013年作为节点,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在欧洲各国广泛投资,截至2020年,中国对欧洲投资制造业是2013年的3.7倍(如表2所示)。另外较为明显的变化是,2013年中国对欧洲投资首要集中在租赁和商服业,占比高达21.3%,而到2020年租赁商服业占比仅达10%,相反制造业领域占比提升,达到33.1%。从上述主要行业的总占比也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走出去”的开放政策的加持下,中国与欧洲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行业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例如,目前中国很热门的电子信息与通讯高科技产业在2020年后来居上,位列第三位,和2013年比较该部门的投资存量已经增长了大约260倍。鉴于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各年度具体行业的统计数据缺失较为严重,因此本文聚焦了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的重点行业。如表3所示,以2020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为基准,透视了我国对欧洲投资存量的重点产业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在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服业领域都存在着一定的下滑态势。首先,下降的原因与当前恶化的国际环境有关,世界经济开始下行、欧洲部分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例如英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本是中国对欧盟投资金融业的主力国家,但在英国脱欧之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萌生,出于保险起见,我国企业对英国金融行业的投资出现下降。另外,部分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突出,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担忧中国的投资会对本国核心行业造成冲击,“战略自主”意识开始增强,对外投资审查趋向保守化,所有制类别的歧视性明显上升,直接导致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缩减和行业转变。例如2017年,德国收紧外商投资审查条例,与德、法、意三国联盟扩大审查领域,由此也造成了我国在欧洲制造业领域投资的急剧下降。

表2 2013年与2020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五位行业情况

表3 2011-2020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主要行业分布

事实上,目前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开始积极主动地转向欧洲国家投资建厂,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实现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公司实力。另外,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持企业在全球价值链高端领域投资,我国将积极号召企业对欧洲展开投资,与欧洲各国加强在高知识溢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当然,在国际环境较为复杂的背景下,我国与欧洲之间既有未来可期的机遇,也存在岌岌可危的问题需要解决,中欧双方应该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携手共同应对挑战,继续提升中欧投资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为提升中欧产业全球竞争力奠定基础。

(四)投资企业主体性质分析

2020年,在欧洲设立的中国境外企业共有4600家以上,覆盖率高达87.8%,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法国、西班牙、白俄罗斯、意大利等地。如图4所示,虽然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较少,但投资金额占比在2011-2015年表现尤为突出,均超出50%。随着欧洲部分国家出于担忧不公平竞争以及政治安全方面风险,对国有企业投资开始实施严格管控,加强对中国国有企业在欧洲投资的审查,而中国国内政府放松了行政管制,加大了企业投资海外的力度,所以私营企业对欧直接投资占比不断扩大,成为近年来中国对欧洲投资的新生力量。2020年,国有企业投资占比由2011年的83%下降到2020年的18%,但与2019年相比整体保持稳定,相反私营企业投资暴跌49%,低至53亿欧元。

图4 2011—2020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企业构成

整体来说,当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企业类型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国有企业,还增加了混合所有制和全资私营公司。此外,近年来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也开始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关于国有企业未来投资欧洲的风险也需采取谨慎的态度,以最近欧盟新的投资审查的发展状况来看,《欧盟统一外资安全审查框架协议》就规定,欧盟成员国在审查外资时需考虑外国投资主体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国政府控制,投资资金性质和来源是否与政府密切相关或受到政府补贴。因此,在中欧双方各项政策的约束下,国有企业对欧洲的投资可能会越来越谨慎。同时由于我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方针,会有更多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在欧盟市场施展拳脚,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并为欧洲的低迷经济带来新生机。

三、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根据2011-2020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数据,从总体规模、地理分布、行业分布、投资企业主体性质四个角度,就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现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第一,当前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总量上呈增长趋势,但受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影响,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流量增速有所减慢,甚至中国对英国、俄罗斯、卢森堡等老经贸伙伴直接投资存量上出现下降,且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存量占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第二,在地理结构上,中国与西欧国家经贸往来更为密切,但是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第三,在投资行业上,中国逐渐拓宽与欧洲投资的行业领域,重点集中在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而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存量也增速提升,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欧洲,尤其是对欧盟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展开投资,以此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打下良好的根基;第四,在我国对欧洲投资的企业构成上,以私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为辅,其中私营企业积极地投入到欧洲市场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欧洲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

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高质量对欧直接投资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根据前文所提到的,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在投资国的选择上整体仍有所集中,目前没有完全发挥中国与欧洲各国的优势互补,就此我国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获取高端要素型投资与成本型产业转移投资两种投资目的双管齐下,在提升创新发展水平的同时分散相对集中的投资风险。首先在投资领域上,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积极推动我国同中东欧各国之间的深度投资协作,尤其注重与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提升中欧双方贸易投资便利化;另外,欧洲国家众多,在国家层面,难免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国家实施差异化战略,例如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关系下,我国可首先与德国、法国等支持意愿较强的国家进行投资上的深入往来,以此为基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诚意与决心;此外,中欧双方应致力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地,早日实现中国与欧盟各国在投资上建立统一透明的标准,清除不合理的投资障碍和限制,使其欧盟市场投资便利化。虽然已签署的中欧投资协定在2020年5月宣布冻结,中欧双方关系陷入僵局,但不能否认的是《中欧投资协定》依旧是一项双赢的协议,中欧双方有必要也有能力在未来进行深度的经济合作,挖掘中欧合作潜力和新亮点,做大经贸合作蛋糕,共享经济繁荣。

其次,在投资行业分布上,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仍然集中于资源与技术开发领域,属于延伸价值链或者获取资源为目的的投资,而国内企业应抓住欧洲这一多元化市场的高端技术优势,重视全球价值链布局,突破在新兴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相关高端技术产业的合作,尤其在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将加快“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步伐。我国投资企业在开拓欧洲市场的同时,应遵循“双循环”等发展战略指引,依托国内一些行业的全产业链优势,把握“新能源”“新基建”、制造业“走出去”等发展机会,推动我国对外投资向高质量迈进。另外,当前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欧洲部分国家开始设置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盛行,这与我国的支持方向背道而驰,中国企业投资领域愈加趋向保守化,直接导致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缩减和行业转变。因此,对于跨国投资经验不足的中国企业来说,对于一些特殊敏感行业的投资限制政策以及不同的税收制度、法律法规要提前做好预防风险措施。企业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收集行业和外部环境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出应对方案,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关于我国的投资主体,首先中国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产业升级,避免欧洲等发达国家以不公平竞争问题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尤其在近年来,欧洲部分国家逐渐打出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旗帜,比如由欧盟理事会2019年制定框架协议要求加强对政府主导的外来投资项目的投资审查,这也使得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变得更为艰辛。部分欧洲投资东道国出于对意识形态的偏见,对中国国有企业本能地不信任,认为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具有国家垄断的非公平竞争优势,并恐慌有政府背景企业的海外投资可能带有政治目的。因此,面对当前恶劣的国际环境以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对欧洲投资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重建企业、政府与市场的三者关系,在脱离政府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应依靠自己的力量切实提高硬实力,不再依靠垄断地位的特权,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千锤百炼,有效选择对外投资时机和对象,优化跨国经营体系。另外,我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主体仍以私营企业为主,但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产品技术水平较低、管理经验不足且缺少专业的国际人才,由此也导致在开拓欧洲市场时走弯路甚至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对于私营企业来说,要积极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好完备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且企业要及时与政府以及其他企业盟友沟通抱团,一方面中国政府可以提供更多咨询以及优惠政策,以此保障企业顺利“走出去”;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间的抱团,可以与政府形成良好的闭环,互相交流,吸取经验,在面对共性的投资歧视问题上形成合力,为自己的利益发声。

猜你喜欢

存量领域欧洲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腐败存量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