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冬奥时代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2-07-18

北方经贸 2022年6期
关键词:冬奥黑龙江省冰雪

孙 欣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展现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成就,实现了三亿人上冰雪的承诺。在后冬奥时代,巩固3.46亿冰雪群体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冰雪大省的黑龙江是我国冰雪产业的传统区域,是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本盘,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兴盛,对我国冰雪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结构

冰雪产业是一个相互支撑发展的链条,从构成上来说,可涵盖冰雪文旅、冰雪制造、冰雪运动、冰雪服务四大类,每个类型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如右图所示)。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基本类型没有变化,但每个类型都被赋予了新内涵,并出现产业人才跨界、产业链条联结更紧密的趋势,这就要求我省在冰雪产业发展上要更注重各产业链条之间的全面发展,使之产生联动作用,形成发展合力。

二、后冬奥时代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自然原因,黑龙江省的冰雪资源主要集中在“哈亚牡”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小兴安岭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以及三江平原地区,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主要冰雪产业集中在“哈亚牡”沿线。沿线地区根据自身冰雪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划,也形成了“生态冰雪”“民俗冰雪”“冰雪体育”“冰雪体验”“冰雪观光”等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冰雪项目。

(一)冰雪文化旅游产业

黑龙江省是我国冰雪大省,雪季时间长,降雪量丰富,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冰雪民俗文化,是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省份。冰雪大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太阳岛雪博会等人工冰雪观光产品吸引了无数游客;牡丹江雪乡、漠河的北极冰雪旅游融入了民俗文化;五大连池、伊春开发的温泉冰雪旅游、森林冰雪旅游等冰雪生态产品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冰雪季活动乐园以冬泳、滑冰、雪地摩托、雪橇等娱乐活动,以及冰雪美食、冰雪城堡等特色住宿项目也使人在赏冰雪的同时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热潮,黑龙江省滑雪场、冰雪运动、娱乐、旅游等基础设施供应增加,同时受疫情影响,出国旅游人群回流国内,我省冰雪旅游人次和收入都有显著增长。

(二)冰雪体育运动产业

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产业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曾承办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据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黑龙江省拥有滑雪场94家,居全国之首;室内冰上运动场馆19座,黑龙江速滑馆、冰球馆设施完善,运营良好,多次承办国家运动会、亚冬会等各类速滑赛事;黑龙江是我国主要冰壶运动基地,除北京以外,另两所冰壶馆都在哈尔滨。黑龙江省也是我国冰雪运动员、教练员、赛事工作人员的最大输出地,在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收获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黑龙江选手。我国申办冬奥会成功后,黑龙江冬季运动项目广泛开展,涵盖了绝大多数冬奥赛项,是全国开展项目、人数、地市最多的省份。

(三)冰雪装备制造业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制造开展时间较早,是我国冰雪装备重要生产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老工业基地其他产业相比发展速度缓慢。目前省内冰雪设施生产企业只有10家左右,主要生产冰刀、造雪机、索道及冰上风动艇等设施装备。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他机械生产企业体量较小,主要为省内中小滑雪场提供装备,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冬奥会让冰雪装备制造企业迎来发展良机,黑龙江的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展示,哈尔滨乾卯雪龙采用先进航天复合材料和设计技术,为滑雪竞技比赛设计了新型滑雪板。哈尔滨鸿基索道负责冬奥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产品现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四)冰雪现代服务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消费结构从对物质的基础型消费向服务型、体验型转变,对服务业整体水平和服务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冰雪服务业与其他冰雪产业融合性强,冰雪培训、冰雪俱乐部、冰雪赛事组织等都因后冬奥时代人们对冰雪的热情受到广泛关注,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也成了重要指标。随着河北、吉林、新疆等地滑雪旅游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被分流,过去存在的服务产品类别少、营销质量差、服务水平低、部分景区哄抬物价等现象,会降低客户的体验感,也给当地区域文化品牌带来损失。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对冰雪现代服务业既有了监督和促进的作用,在冰雪产业推广方面,同样也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三、后冬奥时代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仍不均衡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始于冰雪运动,兴于冰雪旅游。虽受疫情影响严重,每年冰雪旅游的人数和收入都在增长,本地市场有所拓展。相对于冰雪旅游,其他冰雪产业发展程度不均衡。黑龙江省虽然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滑雪场,但以大众休闲运动为主,能开展体育训练的场地少。滑雪场四季运营模式仍在探索中,“一季养四季”特征明显。随着我国冬奥成功申办,黑龙江省较为注重滑雪场馆建设,但冰雪设施设备以及冰雪器械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未有较大突破。由于自然因素和基础设施等因素,黑龙江省举办的冰雪赛事频率也有所降低,冬奥会申请失利也错失了冰雪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机会。

(二)产业链条连接不紧密

黑龙江是传统的冰雪大省,在产业发展思路、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基础方面有丰富的基础和经验。但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消费形势、产业格局都有了极大转变,老思路、老政策已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容易成为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桎梏。通过对黑龙江省冰雪产业供求状况分析发现,冰雪信息服务平台缺失,使滑雪场和旅游景区的产品供给和消费者需求无法高效对接。多数冰雪产品的营销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对新媒体应用较少,舆论引导也缺乏有效规划和主动战略。加之政府支持力度不均衡,区域政府多头管理造成混乱,不注重冰雪装备、冰雪服务、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产业的整合,冰雪产业链没有形成较强的发展合力。

四、后冬奥时代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对策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十四五”之后有望达到1万亿元。冰雪产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我国冰雪资源富集的地区包括黑龙江、河北、吉林、北京、新疆等省份和地区,冬奥申办成功后,多地已经针对冰雪产业的发展目标、主导冰雪产业等项目做了详细调研和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对当地冰雪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黑龙江冰雪龙头的地位产生巨大冲击。在后冬奥时代,我省冰雪运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压力,融入双循环的经济格局。国家和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都对冰雪产业做了指示和具体要求,旨在做好冰雪产业整体规划,改革创新,推动冰雪产业从“单一粗放”步入“高质量发展”,让黑龙江的“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

(一)以冰雪文旅为核心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带”。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重点打造15个冰雪旅游必到必游点和13条冰雪精品旅游线路,总产值突破1500亿”。冰雪旅游产业是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支柱,做好冰雪旅游,一是要做好景区的景观设计与建设、景区管理与运营、全媒体营销与优质客户服务;二是把冰雪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冰雪旅游产品,把冰雪体育、冰雪运动融入冰雪旅游活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三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如通往旅游景区的乡村道路、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等,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四是设计研发冰雪系列文创产品,如冬奥会“冰墩墩”展现超级热度,既促进了情感和体育的交流,也使冰雪文创经济有了新的突破。

由于冰雪产业季节性明显,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景区在开发冬季旅游项目的同时也要寻求夏季旅游项目的转型,开发登山露营、滑草、四季冰雪场、索道观光、林地探险等户外项目,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休闲农业,使景区转变旺季、淡季的固有观念,做到全季发展,留住客源。

(二)以冰雪运动为引领

冬奥会后,黑龙江冰雪健儿奋勇争先,取得优异的成绩,又一次受到全世界关注。2022年冬奥会期间,黑龙江竞技项目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覆盖面大幅增长,黑龙江冰雪运动也要借此契机起到冰雪产业引领作用。在冰雪竞技方面,建立健全单项联赛机制,将冬季项目全部融入全运会,健全完善冰雪运动U系列赛事体系,以竞技运动带动群众运动,以群众运动支撑竞技运动;巩固优势项目的技术和水平,加大落后项目和新开展项目的扶持和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以现代科技助力冰雪竞技训练,提升训练和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在大众冰雪运动方面,整合雪场资源,丰富景区运动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游客运动体验;普及大众冰雪运动,让冰雪进校园、进广场;利用天然河道、湖泊建设冰场;利用公园、社区建设冰雪乐园,增加市内冰雪场馆,提高全社会的冰雪参与度。

(三)以冰雪装备制造为支撑

冰雪装备制造是冰雪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有了利好政策,冰雪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快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引进国外先进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打造冰雪产业研发基地、制造基地、检测基地、测试试验中心的一站式服务集群。以产业现有基础,加强资本合作,以冰雪运动装备、冰雪场地装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带动周边产业,改良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冰雪产业商城,形成冰雪装备展示、体验、销售和物流集散中心。省内企业也正在利用冬奥之机,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研发新产品,做响龙江品牌。

(四)以冰雪现代服务为关键

打造“互联网+冰雪”服务模式,以信息流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冰雪产业的规模化经营的总体发展。建立冰雪大数据中心、冰雪人才资源库、冰雪产品生产运输集散中心、跨境冰雪产业服务中心等,通过现代服务业增强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软实力,链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等相关冰雪产业,通过“冰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使整个冰雪产业链条连接更紧密,与国际接轨,实现冰雪强省战略,增强冰雪文化自信。提升冰雪产业从业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开发新的特色冰雪服务产品,提升冰雪服务业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冬奥期间,冰墩墩走红成为顶流是由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各类媒体、生产制造等多领域合作共同达成的。在冰雪现代服务业中,促进冰雪服务业与各产业间的融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跨界整合,能给冰雪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以人才培养为驱动

冬奥会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冰雪产业上。冰雪产业链条范围广,“冰雪+”复合发展模式创造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就业机会,复合型冰雪人才需求大增。做好高质量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对于现有冰雪从业者和有意愿从事冰雪产业的人来说,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专业性、复合型冰雪人才培养也是促进冰雪产业转型升级和均衡发展,在后冬奥时代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冬奥黑龙江省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