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对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7-18陈娟张敏杜珊管金全
陈娟 张敏 杜珊 管金全
【摘要】 目的:观察绿色通道对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6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急救措施,观察组给予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急救效果、急救耗时及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观察组就诊到达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接诊时间及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能提高急救效果,缩短急救耗时,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绿色通道 颅脑损伤 急救效果 生活质量
Effec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n First Aid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CHEN Juan, ZHANG Min, DU Shan, GUAN Jinqu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13): -1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n the first aid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 A total of 66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to Hubei 672 Orthopedic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ime,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ospital emergency measur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green channels. The first aid effect, first aid time and quality of life at 1 month after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first ai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9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76%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rrival time, condition assessment time, consultation time and first aid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month after discharg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the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can improve the first aid effect, shorten the emergency tim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Green channel Craniocerebral injury First aid effect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Hubei 672 Orthopedic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uhan 430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13.026
顱脑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外伤,属于神经外科疾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患者因此可能出现感觉、运动、认知、行为、心理等功能损害[1-2]。颅脑损伤通常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轻微脑震荡一般无需治疗,但脑挫裂伤、颅内出血多危及生命的患者,则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会因此导致病情延误并恶化发展[2-3]。过去传统的急救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急救效果,但由于各急救环节衔接性不强、各科室配合力度不够,导致急救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4-5]。随着急诊绿色通道在临床急救中的建立,能极大地缩短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治疗的时间,确保在最佳救治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提高急救效果、降低病死率[6]。为进一步观察绿色通道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急诊绿色通道对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6例。(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②颅脑发生外伤时间不超过3 h。(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②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转运途中死亡;④全身多处合并严重创伤。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院内急救措施。即采取传统治疗手段与护理模式,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给予患者常规面罩吸氧、包扎止血等现场急救措施,将患者妥善送至医院急诊科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根据检查结果和病情评估进行脱水降颅压、調整血压、溶栓等相应的急救措施,最后送入专科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措施。包括出诊指导、现场急救、安全转运、院内外无缝隙急救等启用急诊绿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确保患者能“无延迟通过”救治,具体内容如下。(1)出诊指导:在急诊接诊后,迅速整合院内急救资源,由急诊科护理人员和专科护理人员组成急救小组,设置小组长,小组长要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其负责统一协调、指挥;接到120急救电话后,5 min内出发前往急救现场;在出车过程中联系患者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指导家属进行简单处理,包括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安抚患者情绪等,确保患者处于平卧位姿势,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而引发窒息。(2)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在抵达现场后,应迅速完成对患者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合并疾病等具体情况的风险评估,并详细记录下来;清理干净口腔分泌物,将患者的衣扣裤袋解开,若出现呼吸骤停,则要立即气管插管,给予吸氧治疗,补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对于昏迷患者,可给予甘露醇脱水;对于疑似骨折患者,可对患处进行夹板固定,并使用加压包扎进行止血。(3)安全转运: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固定,转运过程中确保车速平稳,避免紧急刹车或突然提速;持续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病情变化。(4)院内外无缝隙急救:转运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与院内抢救人员沟通,将患者的实时情况详细告知,让院内抢救人员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将患者送至医院后,转运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用药、病情等具体情况进行交接,确保院前院内抢救能有效衔接;入院后,抢救人员应尽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再次评估,通知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等相关科室,开设绿色急救通道,强调快速通过,达到专科病房,进行对应急救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急救效果、急救耗时及生活质量水平。(1)急救效果。急救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大致稳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生命体征微弱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急救耗时。记录两组就诊到达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接诊时间及急救时间。(3)生活质量。出院后1个月进行回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精神健康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9~84岁,平均(54.28±5.45)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10例,高处坠落致伤9例,其他原因致伤14例;颅脑伤情:颅内血肿7例,弥漫性脑挫伤6例,多发性血肿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6例,脑干损伤9例。观察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28~86岁,平均(53.62±5.28)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12例,高处坠落致伤10例,其他原因致伤11例;颅脑伤情:颅内血肿8例,弥漫性脑挫伤7例,多发性血肿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脑干损伤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字2=4.243,P=0.039),见表1。
2.3 两组急救耗时比较 观察组就诊到达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接诊时间及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为(76.21±7.23)分,高于对照组的(65.22±7.15)分(t=6.209,P<0.001)。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突发性、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等特点,是指在外力作用于头部下而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引起颅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外伤引起的脑损伤,其中开放性脑损伤多由锐器、火器等造成,并出现头皮裂伤、颅骨骨折等;而闭合性脑损伤多因受到钝性物体打击、间接暴力等造成,头皮颅骨完整[7-9]。创伤部位的不同,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头痛等相关临床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患者将会出现严重后果,轻者发生昏迷,重者可危及生命,预后不佳[10]。大量研究表明,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其救治的黄金时间在受伤后1 h内,在这“黄金一小时”内进行快速、有效的急救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急救效果,并减少致残率[11-13]。
常规急救处理措施虽然也尽力确保患者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但由于院内外急救资源衔接不密切、各科室配合紧凑性不强等外在因素导致急救效果不太理想,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4]。而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强调的是“急事急办”,要求院内外急救资源能合理分工,将整个急救流程进行详细规划,使得整个急救过程程序化、规范化,以此保证用最短的时间来确保患者得到“无延迟通过”的确定性诊疗,从而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15-16]。在本次研究中,对33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措施,即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快速整合急救资源,选派专业急救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治,在途中联系患者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表现,从而为急救人员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提供依据,并通过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早期基础处理,为后续急救治疗奠定基础;在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后,快速完成病情评估、呼吸道清理、包扎止血、骨折固定、补液吸氧等措施,并在转运途中及时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告知院内急救人员,让院内急救人员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以便患者入院后能第一时间得到无缝隙救治;同时开放院内绿色急诊通道,由专门负责的人员统筹规划,尽可能减少中间会诊、检查时间,避免院内急救局面的混乱、无秩序性,以最快的速度确保患者在“黄金一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不仅可以确保院前院内抢救的衔接性,还能确保院内外救治信息的畅通性与现场救治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了急救效率,最大程度避免了由于外在原因导致患者救治进程的延误[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院内急救措施和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措施,表1显示,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说明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能显著提高临床急救效果,这与吴学群[19]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表2显示,观察组就诊到达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接诊时间及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开放急诊绿色通道有利于缩短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这与李强[20]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绿色通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未将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研究不够全面,但随着“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的完善,还需要对此进一步研究。总之,急诊绿色通道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及应用。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能提高急救效果,缩短就诊到达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接诊时间及急救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建新,孙明,郝广山,等.急诊手术绿色通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临床疗效分析[A].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C].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2018:8.
[2]秦振梅,莫庆招.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7,30(5):158-161.
[3]陈桂妹,黄新,喻瑛,等.探究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2):1479-1480.
[4]秦丽丽.急救绿色通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23-124.
[5]姚世斌,何忠杰,李志辉,等.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效性的效果探讨[J/OL].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6):35-37.
[6]曾芬莲,张咏梅,周婷,等.NEWS与MEWS对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效果对比分析[J].护理研究,2020,34(18):3292-3295.
[7]吴蜜蜜,金玮.绿色通道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8):105-107.
[8]王淑芬,吴云.急救绿色通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36-3738.
[9]廖煜,刘文彬,王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65-66.
[10]吴瑞岳.急救绿色通道临床路径在颅脑损伤救治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4):627-629.
[11]林丽勤.颅脑损伤的“120”绿色急救通道的护理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5):571-572.
[12]倪乾生,张帆.急救绿色通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2):256-257.
[13]徐学友,罗开俭.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63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7,31(9):833-834.
[14]廉亚平.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科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效果[J].哈尔滨医药,2021,41(4):143-144.
[15]刘俊青,张玉红.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326-327.
[16]张太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影响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6):832-834.
[17]陈焜,于敏生,习涛,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急诊颅脑损伤开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96-98,106.
[18]颜永强,刘勇.绿色通道抢救270例重型颅脑损伤体会[J].四川医学,2001,22(6):564-565.
[19]吴学群.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110-112.
[20]李强.急診绿色通道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6):188-189.
(收稿日期:2021-11-24)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