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对接服务企业的实践研究
2022-07-10郭沈亮张小莉
郭沈亮 张小莉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学校(技工学校) 江苏如皋 226500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集理论学习、实验分析、实践设计以及数学物理建模以及工程问题解决等为一体,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而对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1]。但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授课方面,实践操作方面课程安排较少,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多由于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面临就业困境。
1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空乏,实践性较差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包括了诸多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且这些知识点没有特别的重难点区分,加之中职院校学生文化水平略低,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吃力。另外,目前中职院校所采用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多为很多年前的版本,其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许多技术已经不适用。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筛选,过于依赖教材,导致学生掌握的多为理论知识,缺乏应用能力。
1.2 教学方式落后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复杂,而大部分中职院校教师在授课时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2]。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实践授课时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且其课件也多为网上下载后稍微进行修改的。上课时直接读PPT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习惯,加之部分教师对这些网上下载的内容也不是十分理解,故而其只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1.3 教学与实践未能结合
实践不仅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基本手段。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其所培养的人才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学生需要具备相关的能力才能够面对社会。但“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意识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的价值和必要性,未能将其与实践项目进行有机的融合,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且难以对当前该领域的新动态有所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2 课程对接服务企业的内涵
课程对接服务企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校企合作的一种“双赢”人才培养新模式,而目前不同研究中对于校企合作的含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研究认为,校企合作是指各类的职业技能院校与相关企业或者行业之间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来对人才进行培养,两者之间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合作,将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行业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来提高利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将课堂设置到企业,或者由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指导,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毕业前体会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技能实践操作情况。企业将学生也视为自己的员工,对其进行统一的企业管理和考核,以培养符合本企业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进而与学校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也有研究认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就人才培养开展合作,实际上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机制改革,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对高素质人才大量需求国情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学校和企业两者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以合作的形式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训操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综合性人才的教学模式。另外,有研究还提到,校企合作也可以称为产学结合,其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协调下,学校与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开发等方面进行配合和合作,进而达到“双赢”目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的学者对于校企合作的看法都较为相同,认为其应该是一种职业教学培养人才的先进模式。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是从教育的角度对校企合作进行解读的话,该模式定义将过于片面,这主要是由于在现阶段,我国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合作过程中,学校过于主动,企业过于被动,甚至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参与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与企业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参与到校企合作则是浪费资源,企业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受益,继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较差。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思想理念上重新定义校企合作的内涵。实际上,校企合作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需要学校和企业都自愿和主动参与,这就需要重新定义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即这种模式既要能够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又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故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行解读:(1)校企合作是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这两个独立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该合作的建立基础是互惠互利,因此该合作要建立在我国现阶段分工日益精细、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同时校企合作还需要遵循我国的教育发展规律和国家对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及国家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2)校企合作是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互动的结果,因此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都彼此了解、彼此需要,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而课程对接服务企业就是基于校企联合的形式,通过对相应课程进行调整以达到与企业进行有机衔接,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的目的[4]。
从另一个方面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职业院校的各类教师具备着较强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为企业培养出大量有针对性的储备人才。而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通过与企业合作实施开放式的办学,主动为各个行业和企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异的服务,是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自身谋取长足发展的重要举措。
“课程对接服务企业”教学模式也属于校企合作的内容,其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来定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课程进行调整,进入达到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由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并由专职院校进行统一的安排来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课程对接服务企业教学模式的实施,实际上也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人才引入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院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对接服务企业教学方案的构建
3.1 教学内容精选
根据企业的相关需求,在液压泵和液压阀以及液压与气压控制回路章节,增加企业的实际案例,实施项目式教学,压缩原有的教材相关授课内容,将压缩内容作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并在课外加以辅导。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内容和企业要求,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翔实教学内容。同时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不畏艰苦的精神[5]。
3.2 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实验教学创新少,与能力目标契合度低,实验项目绝大多数为观摩性、验证性的问题,可改变实验内容,删除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删除雷诺实验等这些简单的观摩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液压元件的拆装实验。在讲授泵、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对于从来没见过这些液压元件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握书本上泵、阀的结构和原理图,所以可选择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泵、阀,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先导式溢流阀以及换向阀等供学生拆装,在拆装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这些液压元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连接性能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6]。
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特点,教师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电液系统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结合机电设备中液压与气动的应用原理,设计新型的相同题目来作为机电专业综合课程题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设计课程时应包括明确的设计要求,开展工况分析,完成各类主要参数的计算,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计算和选择合理的液压元件,对液压系统的性能进行合理验算,指导学生自主上机调试液压系统,设计电控系统的硬件和电控系统的程序,并对液压系统进行综合的调试,最终编写设计说明书。在调试前,可指导学生利用电液系统仿真虚拟软件来制作设计系统模型,验证其所设计的液压系统可行性,并利用实验设备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利用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相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其对理论知识了理解和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设计、沟通协作以及成果撰写能力。
3.3 辅助教学手段创新
教师可通过网络为学生收集各类控制阀及辅助元件的零件结构图纸,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元件建模,并将这些模型存入学生学习平台数据库内,以便于学生能够自行下载及应用。另外,为了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元件结构进行深度讲解,可利用元件模式教学软件来为学生立体地讲解各类元件及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改变原有的平面化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类辅导软件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的难点、疑点,为学生布置作业,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也可利用这些软件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传统的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3.4 优化考核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对传统的考核模式进行调整,适当降低理论知识在考核成绩的比重,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比重,其中理论闭卷考核成绩占比不应超过60%。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可包括实践操作能力成绩、课堂表现及互动、作业及课堂考勤等四个方面。考核的方式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个人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评估。在试验考核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日常实验学习情况、实践参与情况、实训表现、实训态度、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4 课程对接服务企业教学模式构建基础
虽然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为课程对接服务企业教学构建奠定了基础,但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其方面的支持、努力以及配合,其主要包括:①学生方面。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企业、政府等都是以服务的身份所出现的,故而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就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独生子女数量增加,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缺乏艰苦奋斗的意识。而机械专业工作现场环境较差,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及时提前了解日后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好心态,能够以良好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就业。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力,其担负着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要想完成好这个重任,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需要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另外,学校也要做好教师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进修环境。③企业的配合和指导[8]。企业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工作中,及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相关技术人员也应配合好学校的教学计划来完成实训计划。但实际上,现阶段大部分工厂都有着大量的生产任务,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实时指导以及设备慢动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④管理部门的支持。为了鼓励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我国国家、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或者接受学生实习的税收减免政策,以深化人才培养力度。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对接服务企业教学模式有利于中职学校将其专业优势和教师科研实力推向社会,形成一套学校与社会互动互利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