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22-07-10王成平王远东

科技风 2022年16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

王成平 王远东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轨道交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文件,提出探索专业群模块化教学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打造高水平的专业群将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专业群建设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教学的顶层设计[1],课程体系在专业群内的各专业之间起纽带作用,也是普职融通得以实施和确保成效的承载和关键。

1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问题分析

1.1 专业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

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由各专业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牵头制定,同一专业大类中各专业区分度不明显,不能够凸显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不能与产业和岗位很好对接,专业之间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如土建施工类专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中的工程造价和建设工程管理等。

1.2 资源共享较难,资源开发企业参与不足

专业群中各专业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课程和实训基地等)难以共建共享,教学组织、管理实施困难[2]。如同一个专业群中各专业同一门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名称相同,但教材、学时和内容不完全相同。各专业教研室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仅考虑本教研室专业教师,部分教师每学期有三门以上的主讲课程,导致教师力不从心,课程教学改革更无从谈起。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企业参与较少,特别是课程体系建设跟不上产业集群发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

1.3 课程内容未整合,专业核心课程未形成体系

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依然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能力等级在课程体系的融合度不够。设置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较离散,各核心课程内容重复,计划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变成了理论讲解与脱离岗位需求的内容堆砌,未形成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核心能力为框架,重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3]。

1.4 产教融合未深入,“三教改革”缺乏系统性

产教融合是提升高职院校质量的必经途径[4],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是产教融合的核心。目前,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层合作,企业没有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够,无法实现产教融合。“三教”改革没有在课程体系整体改革背景下进行,表现为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教材内容陈旧、教法改革不落地等,“三教改革”缺乏系统性设计。

2 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2.1 组建专业集群

专业群一般是由一个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围绕某一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专业集合。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一般分为三种[5]。一是依据产业链组建专业群,围绕某一产业中部分环链的职业岗位群,根据服务面向选择专业组合成群。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组合。二是依据岗位群发展组建专业群,按照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将相关专业组合成群。如建筑工程技术产业链将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等岗位群组合成群。三是依据群内发展组建专业群,根据某一或相近学科领域组建专业群,如制造装备类专业、医药卫生类专业等。

2.2 培养目标的确定

理清人才培养目标对制定专业群课程体系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对企业行业进行广泛调研,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包括学校培养目标、专业群培养目标和各专业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目标主要是指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由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专业群培养目标主要是指学生专业通用知识和职业能力,由二级学院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指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由各专业确定。

2.3 构建课程体系

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上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课程按性质分为五类,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和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等。同时,将与专业群相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3 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案例

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

3.1 组建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紧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现代建筑产业链(包含技术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及维修),聚焦“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建筑现代化产业链特征,面向从事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造价员、BIM建模员等职业岗位群,组建以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为核心,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支撑、工程造价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两翼的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现共享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师资及合作企业等,整合汇聚优势资源,协同发展。

3.2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遵循“底层可共享、中层可分立、上层可互选”的课程组合原则,构建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可共享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面向群内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职业领域的整体认知能力;中层可分立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核心职业技能;上层可互选包括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和公共拓展模块课程,面向群内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修课程。在课程内容开发中,将土建类专业对应的“1+X”证书(包括建筑信息化模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3.2.1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根据国家对职业院校开设通识课程要求,由学校统一开设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实践和创新创业等通识课程。

3.2.2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根据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开设专业群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CAD、建筑材料、建筑构造、BIM建模和建筑力学与结构等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内容相融合。如“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与建筑工程识图“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合,“BIM建模”课程与建筑信息模型(BIM)“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合等,学生课程结束后参加“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考核。

3.2.3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根据专业群中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按照专业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重构4~6个体现专业特色的模块化课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照分部工程施工流程划分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与组织、砌筑工程施工与组织、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与组织、屋面工程施工与组织、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与组织、装配式建筑施工与组织等6个模块化课程,各模块化课程内容包括各分部工程的识图、测量、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工程计量和工程验收等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造价专业按照造价员岗位关键工作划分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建设工程项目投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模拟和工程结算四个模块化课程。

3.2.4 专业拓展模块课程

根据现代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其他岗位设置横向模块和特色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实行学分制,各专业最少选修10个学分,取得“1+X”证书中级或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可以免修4个学分。同时,专业拓展模块注重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增加或更换模块内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包括建筑信息化模块(BIM)、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等。

3.2.5 公共拓展模块课程

公共拓展模块包括公共艺术、职业素养、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安全教育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基本单元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学习模式。公共拓展模块每一个模块最少选修2个学分,在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获得院级及以上奖项可免修2个学分。

3.3 模块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课程设置,更为重要的是模块化课程的开发。按照课程开发的流程,模块化课程开发包括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化课程内容重构、新形态教材开发和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等。

3.3.1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邀请建筑企业一线技术总工、优秀毕业学生和专业教师,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总结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建筑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

3.3.2 模块化课程内容重构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模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构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内容[6]。如《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课程模块,典型工作任务包括认识建筑市场、招标公告编制、资格预审文件编制、建筑与装饰工程量清单编制、安装工程量清单编制和招标文件编制等6个任务。根据各任务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评价体系。

3.3.3 新形态教材开发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蓝本和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教材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是落实落地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校企深度合作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7],特别是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同时,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了解职业、热爱职业岗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3.3.4 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

一是组建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分工协作完成模块化教学;二是组建学生学习小组,每小组学生5~6名,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教学须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或企业现场环境中完成;四是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灵活采取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结语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354”专业群建设计划,2020年全面推行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动态的、开放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校企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学生及时掌握专业最新技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引领整体教学改革,也有力地支撑了高职扩招和“1+X”证书制度的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倒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教师从以讲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模块化课程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学习转变。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模块化住宅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