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管理措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价值
2022-07-09陈红虹
陈红虹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传染病报告是传染病暴发早期的预测预警以及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该项措施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等级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1-2]。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也已经从手工报告的形式直接转为了网络报告,且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符合要求,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3-4]。临床实践中可知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等均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进而引发医院感染[5-6]。因此,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完整率、漏报率等,是测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7-8]。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故而积极进行医院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等,对控制传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9-10]。
该课题组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全面管理措施前后的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疫情风险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探讨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性,提高质量。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未实施全面管理措施时的370例传染病患者资料以及20例感染科专职人员,再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实施全面管理措施后的370例传染病患者资料以及20例感染科专职人员进行研究。实施前,患者中男200例,女170例;年龄24~71岁,平均(45.63±2.66)岁;20例工作人员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4~40岁,平均(30.63±1.66)岁。实施后,患者中男210例,女160例;年龄25~72岁,平均(45.89±2.01)岁;20例工作人员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3~40岁,平均(30.19±1.48)岁。实施前后患者以及工作人员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的患者均确认为传染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患者年龄低于80岁;所有工作人员均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1.2 方法
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门诊日志、出院入院登记、放射科、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情况、网络质保系统以及感染管理科传染病登记。
实施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等进行工作,感染科专职人员担任责任报告人,且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者是其他的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传染病工作卡,并及时与感染科专职人员联系,再由感染管理科负责收集全院的传染病资料,进而审核、上报、订正、查重,之后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与领导下进行工作。
实施全面管理措施方法后,成立传染病防治管理小组,由3年以上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且通过“头脑风暴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的方式建立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并严格限定报告时限与环节。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模式对医院中传染病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等进行分析、记录,之后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具体措施:(1)强化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培训传染病的工作人员,疫情报告是防疫工作的重要依据,其及时性与准确性可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医院每月进行传染病疫情评估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传染病类型、上报程序,并转变其观念,重视对传染病的报告。(2)医院建立健全的医院信息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系统,在感染管理科中将管理模块进行建立,赋予系统查询、维护、监控、分析、反馈等功能,且建立以及落实辅助科室传染病阳性结果的反馈通道,若患者的结果为阳性,则可以同时在工作站中显示,工作人员均可查询,因此可以明显提高传染病的诊断能力,也利于建立相应的疫情报告风险评估体系。(3)医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院领导以及各级部门对传染病管理进行高度重视,并重新调整医院管理组的成员,组建专门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小组,每位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医院院情的管理制度,包含传染病疫情报告、分诊、管理、报告、自查、奖惩以及传染病网络制度,由小组成员督促执行,并且定期抽查,将调查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奖金联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4)持续性环节质量管理的建立,医院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将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流程环节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利用调整改革工作法与程序,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度,另外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通过网络的监测系统接收并整理传染病报告卡,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审核、录入,并且与辅助科室阳性结果登记情况进行查对,确保准确性;辅助科室需要根据登记以及反馈的结果自查,并将漏报、上报不及时的情况进行总结登记,反映给感染管理科;医院的感控督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调查研究,对全院的疫情动态进行掌握,并分析传染病漏报、上报不及时的原因,并进行讲评,之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将整改措施及时发放,投入下月的工作中,依次循环,以便于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并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医院传染病疫情以及管理风险得分情况。包含:医院传染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建设(6分),医疗机构领导小组重视程度(17分),医院报告系统信息化建设(11分),外送检验项目(5分),自查机制(5分),医院内纸质报告卡填写以及转运(3分),院内传染病培训(8分),临床医师、疫情报告人员职业素质以及报告意识(14分),辅助科室异常反馈机制(9分),挂号、门诊、住院信息登记(3分),疫情报告以及管理制度、机制(8分)[11-12]。共计11项内容,一年中按照月份进行统计,共计12次。
1.3.2 统计并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报告的准确率、及时率、漏报率以及完整率。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诊断依据进行判定,漏报指的是在预防保健传染病登记簿以及网络记录中没有登记[13-14]。
1.3.3 统计并分析传染科20例工作人员,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工作考核成绩。包含其对传染病类型、疫情的认识情况以及报告时限等进行考查,两项各计100分,分数高,则意味着工作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实施前后医院传染疫情报告以及管理风险调查情况
经分析,实施后的医院传染病疫情以及管理风险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医院传染疫情报告以及管理风险调查情况分)
2.2 对比实施前后报告内容实际落实情况
经分析,实施后的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明显高于实施期前(P<0.05);实施后的漏报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报告内容实际落实情况[n=370,例(%)]
2.3 对比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的考核成绩
经分析,实施后的病理、疫情分类、报告时限分数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表3 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的考核成绩分)
3 讨论与结论
3.1 医院疫情上报情况分析
该研究在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未实施全面管理措施时,选取370例传染病患者资料以及20例感染科专职人员,对疫情上报工作进行总结,将之作为研究基础,作为实施前的数据。从医院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实施改革前,传染病、疫情的漏报率为24.59%。之所以疫情漏报率相对较高,与医师缺乏正规的传染病培训有关。过去,各个科室的医生不能够准确、及时地报告放射科或者是检验科的阳性结果,致使部分传染病阳性结果者没有及时被发现,而导致问题产生。另外,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传染病疫情没有专职的人员进行管理,导致没有及时受理上报的情况,致使问题发生。再者,感染管理科的统计工作不到位,催促且统计的力度不够,使得漏报等现象迟迟未发生好转;同时辅助科室的反馈机制不流畅,影响了报告的及时性。最后,这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的建设不完全有关,通过手写的方式进行通报,严重影响了上报的及时率。
3.2 全面管理措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作用
从2018年4月起,该院开始实施全面管理措施。首先,研究中通过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医院的疫情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该项措施是一种前瞻性、系统性的统计工作[15-16],可以预见事件的风险性,并查找原因,因此可以作为事件发生、预防的重要管理手段[17-18]。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重点改进,实施全面管理。结果发现,自从医院实施了全面改革措施以来,漏报率为0,且上报的完整率为100.00%。经过医院的改革、培训后明显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实施后的病理、疫情分类、报告时限分数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由此可见,全面管理措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医院实施了全面管理措施以来,明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上报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利于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