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联合H+-K+酶抑制剂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7-08陈玲红吴雅鋆林慧玲庄云英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陈玲红,吴雅鋆,林慧玲,庄云英 (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消化性溃疡分为两种,其一为胃溃疡,第二个为十二指肠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2]。溃疡的形成存在各种因素,其中基本因素为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3]。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气候变化比较大的春秋两季,而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前壁居多,其次为后壁、下壁和上壁[4]。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压力增大和生活不规律等,导致我国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5]。H+-K+酶抑制剂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常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内镜下护理止血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内镜治疗护理方法。本文研究中使用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H+-K+酶抑制剂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其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与我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7例,按照随机分为抑制剂组(68例)、联合护理组(69例)。抑制剂组包括男37例,女31例,年龄20~56岁,平均(36.10±18.90)岁,病程1~5年,平均(2.85±2.04)年;联合护理组患者包括男36例,女33例,年龄19~50岁,平均(32.77±16.36)岁,病程2~7年,平均(4.275±2.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用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我院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溃疡病灶。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者;②H+-K+酶抑制剂过敏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有沟通障碍,无法沟通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生素、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抑制剂组使用H+-K+酶抑制剂进行治疗,20 mg/次,空腹口服,2次/d。联合护理组在抑制剂组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术前护理,患者入院之后,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估算出出血量,对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由内镜护士向患者以及家属扼要解释出血原因、内镜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点,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对术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使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更好地配合治疗。在术中患者取左侧位,在下方放置一次性垫防止呕吐物污染,进境之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在术后嘱咐患者禁食24~48 h,48 h之后若无出血情况,给予少量温、凉无渣流质饮食,告诫患者尽量避免腹部用力。
1.2.2两组患者H+-K+-ATP酶活性、胃泌素水平比较:使用ATP比色法检测H+-K+-ATP酶活性、胃泌素。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 ml,按照体积比1∶9加入沸双蒸水,在沸水搅匀制成10%匀浆液后再置于沸水中煮10 min,抽提1 min离心测量。
1.2.3治疗前后BAO、MAO、PAO水平比较: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BAO、MAO、PAO。准备3个试管并分别标记为标准管、测定管及空白管,3个试管中均加入350 μl缓冲液,标准管中加入20 μl BAO、MAO、PAO标准液,测定管中加入20 μl血清,空白管中加入20 μl蒸馏水,3个试管分别摇晃均匀,常温环境静置5~10 min后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在500 nm波长处以空白管调零,记录吸光度,对BAO、MAO、PAO水平进行计算。
1.2.4治疗前后HMGB1、TNF-α、hs-CRP水平比较: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HMGB1、TNF-α、hs-CRP。使用之前收集好的患者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80℃环境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HMGB1、TNF-α、hs-CRP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取50 mm碳酸盐包缓冲液对抗原进行稀释,在聚苯乙烯的反应孔内加入使用50 mm碳酸盐包缓冲液稀释后抗原,进行加盖处理之后存放24 h在摄氏度4℃冰箱内,第2天进行3次洗涤,然后抛干,将稀释液(pH值为7.4 0.02 mol/L Tris-HCl缓冲液)稀释的待测标本0.1 ml放入每个孔中,同时放入阳性和阴性对照标本,存放在摄氏度42℃环境中60 min,移除液体后,进行3次洗涤并抛干,在每个孔中放入HMGB1、TNF-α、hs-CRP 0.1 ml,存放60 min,移除液体后。进行3次洗涤并抛干,在每个孔中放入低物液(0.1 mol/L的Na2HPO4,0.05 mol/L的枸橼酸),混匀之后放入0.1 ml邻苯二胺,进行20 min遮光,再一次放入2 mol/L H2SO40.05 ml放置在每个孔内,终止反应。最后使用酶标仪检测A450值检测HMGB1、TNF-α、hs-CRP。
1.2.5CD3+、CD4+、CD8+水平检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将待测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洗2次,加入5 μl的AnnexinV染液和10 μl的碘化丙啶染液,4℃避光染色30 min,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将待测细胞用70%的乙醇溶液4℃固定,次日离心,用含有终浓度为1 mg/ml的RNaseA酶加100 μl后混匀,之后加PI染液0.4 ml避光染色30 min,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1.2.6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对比护理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内容包括了服务态度、就诊管理、服务规范3个项目,每小项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2.7疗效评价: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显示溃疡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H+-K+-ATP酶活性、胃泌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K+-ATP酶活性、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K+-ATP酶活性、胃泌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联合护理组低于抑制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K+-ATP酶活性、胃泌素水平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基础胃酸排泌量(BAO)、单胺氧化酸(MAO)、铜绿假单胞菌(PA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AO、MAO、P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O、MAO、PAO值均有所下降,且联合护理组低于抑制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O、MAO、PAO水平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高迁移率族蛋白β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MGB1、TNF-α、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MGB1、TNF-α、hs-CRP均有所下降,且联合护理组HMGB1值高于抑制剂组,TNF-α、hs-CRP低于抑制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MGB1、TNF-α、hs-CRP水平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护理组CD3+、CD4+水平高于抑制剂组,CD8+水平低于抑制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服务态度、就诊管理、服务规范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服务态度、就诊管理、服务规范评分有所上升,且与抑制剂组相比,联合护理组服务态度、就诊管理、服务规范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
2.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联合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抑制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7不良反应率比较:联合护理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抑制剂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不良反应率比较[n(%)]
3 讨论
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胃酸分泌异常是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发病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应先抑制胃酸分泌[7]。H+-K+酶抑制剂作为一种广谱的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8],黄森湛等在研究[9]中表示,使用H+-K+酶抑制剂对十二脂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帮助溃疡愈合。应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出血的成功率极高,避免了患者实施外科手术[10]。随着内镜与附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内镜下护理干预出血治疗来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本文研究中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患者H+-K+-ATP酶活性、胃泌素均明显下降,说明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能够抑制患者体内的H+-K+-ATP酶活性和胃泌素的分泌,抑酸效果更加理想。
BAO为基础胃酸分泌量,指在无食物、药物刺激的状态下连续数小时的胃酸分泌量[12]。MAO是指经五肽胃泌素刺激后,1小时内内壁细胞充分发挥分泌功能,所能分泌的胃酸量[13]。PAO是铜绿假单胞菌,又称为绿脓杆菌,为一种革兰阴性菌、好氧、呈长棒形的细菌,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14]。PAO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PAO天生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抗药性,其中包括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酸等,并且能够快速产生抗药性突变[15]。本文研究中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患者BAO、MAO、PAO均明显下降,说明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能够抑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体内BAO、MAO、PAO的增殖,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HMGB1为高迁移率族蛋白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内[16]。HMGB1具有极强的黏性,可以与细胞表面多种不同分子结合,如肝磷脂、蛋白聚糖、磷脂等。TNF-α属于TNF受体超家族,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证实肿瘤坏死因子蛋白同系物超家族存在着29个不同的受体[17]。这些受体又被分为三类。TNF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hs-CRP是由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性反应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在炎性反应开始时就迅速攀升,在48 h时便可达到顶峰[18]。本文研究中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体内HMGB1、TNF-α、hs-CRP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能够控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MGB1、TNF-α、hs-CRP值。
临床研究表明,十二指肠溃疡会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并且对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能够在分析发病机制,观察疗效及监测预后有重要意义[19-20]。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个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使用,维持着机体正常免疫功能。CD3+T细胞是主要的淋巴细胞亚群,参与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CD4+T淋巴细胞亚群是辅助T细胞表面的一种标记,主要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起到辅助作用。CD8+T淋巴细胞亚群是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标记。主要对免疫以及细胞毒性起到抑制作用[2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出现上升,CD8+水平出现下降,说明二者联合能够调控患者体内CD3+、CD4+、CD8+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本文研究中发现,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得到较好的改善,此结果说明两者联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治疗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能够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起到较好的护理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中发现,使用H+-K+酶抑制剂联合内镜下护理干预止血治疗能够抑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体内的H+-K+-ATP酶活性、胃泌素的分泌、BAO、MAO、PAO,减少患者体内胃酸的生成,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