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Ⅰ类、Ⅱ类、Ⅲ类患者上下颌第一恒磨牙间横向宽度的锥形束CT比较
2022-07-08熊屹立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锦州000锦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辽宁锦州000
施 健,熊屹立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000;.锦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辽宁 锦州 000)
骨性分类是错颌畸形分类常用方法之一,获得良好的矫正疗效和口腔美观依赖正畸医生对于横向、垂直向、矢状向等多方面的相互协调,面部横向宽度是正畸治疗中考虑的重点问题,磨牙的横向关系在正畸疗效评价中占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注重磨牙横向宽度的研究,但是对于骨性分类的相关研究较少。同时研究定义的测量值不是特别明确。本研究旨在运用锥形束CT(CBCT)对不同骨性畸形患者的上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和横向宽度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骨性畸形之间的差异和因素,以期为临床正畸矫治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筛选2015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在本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60例。骨性Ⅰ类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ANB角(2.63±1.24)°,年龄18~30岁;骨性Ⅱ类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ANB角(6.21±1.16)°,年龄18~30岁;骨性Ⅲ类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ANB角(-3.11±2.58)°,年龄18~30岁。参考国内学者对国人恒牙合早期研究对骨性畸形进行分类[1],Ⅰ类:0°≤ANB≤5°;Ⅱ类:ANB>5°;Ⅲ类:ANB<0°。
纳入标准:①上下颌第一磨牙无大面积填充物或牙冠不完整;②无以往正畸治疗史;③除第三磨牙外,无缺失其他牙或多生牙;④无综合征或遗传性疾病;⑤上下颌第一磨牙无颊舌向错牙合;⑥CBCT图像质量良好。
1.2研究方法
1.2.1扫描设备及方法:患者牙齿正中咬合,采用同一台锥形束CT机(西诺德SL)对颅面部进行扫描,采用西诺得V4.1软件对CBCT图像进行测量。
1.2.2测量平面和测量项目:基准平面定义为指针中点对正眉间点所构成的矢状面,冠状面为垂直于矢状面的平面。第一恒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牙弓,牙基骨弓的宽度均在冠状面测量。第一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定义为中央窝与阻抗中心点连线与矢状面平行直线的角度,颊向倾斜为(+),舌向倾斜为(-),牙弓的宽度定义为腭(舌)尖间的距离,牙基骨弓宽度定义为阻抗中心间的距离。数据获得均由同一医师完成,间隔1周后对样本再次测量,共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本次研究已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评估不同性别间差异,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因此合并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评估不同骨性畸形的横向关系的差异。检验标准为双侧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上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差异:Ⅰ类、Ⅱ类、Ⅲ类骨性畸形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性Ⅰ类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倾斜角度较其他小,骨性Ⅱ类患者相对舌向倾斜,骨性Ⅲ类患者相对颊向倾斜,且不同骨性畸形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中,骨性Ⅱ类相对于另两类颊向倾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Ⅰ类和Ⅲ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上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差异
2.2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的差异:骨性Ⅰ类、Ⅱ类、Ⅲ类上颌第一磨牙牙弓两侧间距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中,骨性Ⅲ类的下颌第一磨牙牙弓两侧间距大于骨性Ⅰ类、Ⅱ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宽度差异
2.3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基骨弓宽度的差异:骨性Ⅲ类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牙基骨弓宽度小于Ⅰ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性Ⅰ类、Ⅱ类、Ⅲ类下颌第一磨牙牙基骨宽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基骨弓宽度差异
3 讨论
正畸治疗中对于患者牙体和颌骨真实形态的正确掌握十分关键。在以往对于横向关系的研究中,往往使用石膏模型测量。但石膏模型容易在保存过程中磨损,可能会导致无法准确选择测量点、定义测量指标、样本信息的丢失等。CBCT相对于传统测量学方法,具有图像清晰、伪像较少、辐射量低等优点。通过一次CBCT扫描即可得到牙齿,上下颌骨等多个组织器官的三维结构信息,更加清晰显示牙体倾斜度和解剖结构,牙弓宽度和形态。同时可以显示牙体的冠状面、矢状面和不同倾斜度的切面,与石膏模型相比较精确度更高且方便[2-3]。
由于第一磨牙位置非固定不变且个别牙错误会影响安氏分类结果,本研究选择采用ANB角代表矢状向错颌分类,同时有研究表明第二磨牙对ANB角分类没有影响,故不考虑第二磨牙的情况[4]。分类标准是根据早期国内学者对国人恒牙合研究分类。
在本研究中,除骨性Ⅱ类外,上颌第一恒磨牙更加倾向于向颊侧倾斜,下颌第一恒磨牙更加倾向于向内侧倾斜。与标准曲线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类型骨性畸形中,骨性Ⅱ类患者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另两类更偏向颊侧,上颌第一磨牙更加偏向舌侧。骨性Ⅲ类患者相对于Ⅰ类患者更偏向颊侧,下颌第一磨牙更偏向舌向,与其他人研究结果一致[10-11]。结果表明,在未进行正畸治疗以前,第一磨牙已存在不同的颊舌向倾斜角度。提醒医生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考虑牙齿移动的限度和风险,临床治疗若超过原有的限度,可能会对牙槽骨和牙周带来医源性损伤,导致治疗结果的不稳定和牙齿松动等问题。
骨性Ⅲ类的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弓两侧间距均大于Ⅰ类、Ⅱ类患者,可能与骨性Ⅲ类患者的颊舌向倾斜度有关。有研究表明,若第一恒磨牙两侧间距在36~39 mm时认为没有拥挤情况下的平均宽度,若两侧间距小于31 mm则可能出现牙列拥挤的现象[12]。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考虑牙弓宽度的问题,例如是否要进行扩弓等,同时也应考虑倾斜度,基骨弓宽度对牙弓宽度的影响。磨牙部分颊侧的骨皮质较薄,提醒医生要综合考虑以降低牙周疾病发生的可能。
骨性Ⅲ类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相对颊向倾斜,上颌基骨弓两侧间距较小,下颌基骨弓两侧间距较为宽大,与以往多数研究基本一致。骨性Ⅰ类患者上颌基骨弓两侧间距较为宽大。牙齿的颊舌向倾斜度与基骨弓和牙弓宽度的差值相关联。在临床治疗中及时调整相应的基骨弓和牙弓形态相互匹配协调以及分析牙齿和基骨弓的相对位置,防止超过代偿的限度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制定治疗计划是非常必要的[13]。
综上所述,阻抗中心是正畸治疗中一个重要概念,以阻抗中心为标志点的测量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不同骨性畸形患者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横向宽度和颊舌向倾斜度的真实情况。骨性Ⅰ类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相对直立,Ⅱ类相对Ⅰ类舌向倾斜,Ⅲ类相对Ⅰ类颊向倾斜。骨性Ⅱ类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相对Ⅰ,Ⅲ类患者颊向倾斜。骨性Ⅲ类患者上颌基骨弓宽度较小,下颌基骨弓和牙弓相对宽大,骨性Ⅰ类患者上颌基骨弓较为宽大,颊舌向倾斜度对牙弓和牙基骨弓宽度都有一定影响,颊舌向倾斜度,基骨弓和牙弓宽度之间存在较大关联。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且只进行了骨性Ⅰ、Ⅱ、Ⅲ类分类,在后续研究中应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和增加样本量和研究指标,以期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