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治理创时代新校,优化供给育幸福新人

2022-07-08刘尧

教育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场域校区办学

刘尧

“无论我们希望赋予学校多少使命,都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的童年。”作为一名校长,我对此深表认同。我常常在想,为何现在的学生那么忙?全家上下的精力和财力都围着孩子转,报班、补习、写不完的作业,为什么没有收获很好的学习效果?“双减”触发了我的深度思考: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在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学习质量,通过家校社协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其根本落脚点是立德树人。

新时代,学校应通过文化升级、管理创新、德育统合、课程改革、课堂再造、评价转变、资源重组等一套组合拳,引导学生从“过度努力”的“唯分”时代走向“学习自觉”的素养时代,使学校奔跑在高品质发展的快车道上。

新时代的新学校:一双“无形手”提升办学格局

文化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气质与格局,管理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品質与效率。在追寻高质量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小学矢志不渝地坚持“以德育爱,幸福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作为全体教师的最高追求。从学校顶层设计入手,学校文化与管理与时俱进、刚柔并济,让“双减政策”融入学校文化血脉,从上至下呈现减负增值的新气象。

第一,坚持文化立校,完善“善美·幸福”文化体系。为发挥集团文化引领作用,我带领学校管理层梳理、提炼学校积淀的优势特色,系统研究幸福教育政策、理论与文化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幸福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保定善美的城市精神、高新区创新活力融入治学思想,构建了“善美·幸福教育”办学思想体系生态图谱,研制了“幸福师生”核心素养体系,使“高小人”凝聚了幸福教育的思想共识,使集团发展有了根脉与灵魂。“双减”发布后,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办学理念,围绕减负增值,完善更新“幸福师生”核心素养体系,提升学校办学格局。

第二,坚持管理强校,创新构建“1344”集团管理架构。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双减”给高新区小学带来了科学治理的新挑战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学校构建了“一院三会四中心四校区”(1344)集团管理架构,设一体化办学研究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生素养研究中心、智慧化资源保障研究中心四个集团管理职能部门,对四校区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集团优质资源辐射共享。采取学段制管理,将四个校区一至六年级划分为启行、笃学、志远三个学段,同学段各校区同步备课、集体教研,实现集团学生的一体化培养与多校区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

为减轻课后负担,聚焦课堂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学校组织了新教师过关课、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多轮公开课,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问题导学课堂,聚焦各学科核心素养。四校区组成评审小组,集体听课,重点考察每堂课是否根据主问题设立学生自学的导学提纲,每堂课是否精讲精练,留有10分钟课堂练习。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使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

新学校里育新人:五个“学习场”优化教育质量

第一,创设爱的场域,让学生在爱中学。学校践行以德育爱的办学理念,重点抓传统文化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崇善”“向善”“至善”德育活动体系,使学生形成仁善的品格,培养学生爱自己、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与能力,感受爱、学会爱并奉献爱。

第二,创设思考场域,让学生在问中学。新时代的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被动学习的场域,而是发现、思考、探究及认知建构的场域。学校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三环多步”导学课堂的新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迸发新的思维火花,主动思考、勇于提问,学习兴趣得以唤醒,学习思维得以拓展,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第三,创设实践场域,让学生在做中学。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思考与探究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将项目化学习作为主要实施路径,开设了单学科突破、跨学科整合、跨学段共研项目实践课程,使学生在项目调研、计划实施、合作探究、汇报分享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融合应用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第四,创设个性场域,让学生在乐中学。从当前分类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改趋势来看,学生培养应从聚焦共性到凸显个性,“善美·幸福”教育主张的正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培养,通过自我价值实现收获成长幸福。学校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兴趣发展的五大选择性课程群,创设不同个性快乐成长的场域,给予学生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培养特长禀赋。

第五,创设优势场域,让学生在评中学。在改善教育质量的策略中,学校科学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每学期统计生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认知评估模型”,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成长优势,为学生做好科学的选课指导,使学生在优势领域获得更大发展。

新时空里新品质:三条“资源带”创新教育供给

坚持开放办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学习场域的开辟离不开校内外各界资源的丰富供给,学校通过搭建三条资源带,建立起内外交织、跨界交融的协同育人网络。

第一,搭建跨校资源带,实现集团师资的优化配置。集团各校区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包,开发线上线下教研交流平台,初步建立了教师跨校区、跨年级任课与教师流动机制,实现各校区教师能上能下的灵活交流互动,促进了集团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第二,搭建跨行资源带,实现家校联动的同心共育。学校建立了三级家长委员会,密切家校沟通。不仅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开办家长讲座、开展家长培训,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还遴选了一批优秀家长,开设家长课堂,丰富课程资源。这成为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窗口,推进了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第三,搭建跨界资源带,实现产教资源的多元融合。学校充分利用高新区创新创业型企业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公益服务等实践活动,实现区域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高效衔接与相互赋能。

基于以上资源,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全校教师队伍中聘请有资质、有特长的教师,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团队,聘请家长志愿者,充实团队师资。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巡课人员,保障托管学生的安全与学习质量。同时,学校落实弹性工作制度,教师在没有课后托管任务和教育科研安排的工作日可以弹性上下班,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保障机制。

教育质量变革的关键在于理念与路径的变革。我们将持续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育人方式、保障机制上不断优化升级,推动新时代高品质教育发展,提供“高小智慧”和“高小方案”。

责任编辑:黄硕

猜你喜欢

场域校区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查无此人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