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顶鹤去哪里越冬

2022-07-08盛丽芬

教育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食物链丹顶鹤滩涂

盛丽芬

古人云:意在笔先,如风行水上。对于九年级跨学科课堂教学来说,案例主题的甄选至关重要。目前,江苏盐城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而丹顶鹤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生物。让学生由思考丹顶鹤的越冬问题出发,学习盐城湿地的地理知识,可帮助学生在综合运用地理与生物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跨学科思维。

本文以校本课程《丹顶鹤去哪里越冬》为例,呈现如何带领学生学习盐城湿地的地理知识,借助食物链认识该地复杂的生态系统,发现丹顶鹤栖息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实现跨学科学习。

新课导入。师生模拟角色,开展“鹤家讲堂”,设计有关丹顶鹤基本常识的热身活动,让学生从丹顶鹤的角度观察世界,深入思考越冬地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寻找越冬地。将学生划分为4个小组,分别考察4个越冬地,填好学习单上的空缺。在查阅、分析资料后,学生可结合丹顶鹤生理特征和各地地理特征,考量越冬地的选择问题——

生1:考察地①是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由于丹顶鹤足部结构不能栖息于树,这里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这里不能成为越冬地。

生2:考察地④是内蒙古高原,这里纬度约46°N。从扎龙往西南方向飞行。作为鹤类,丹顶鹤颈长、喙长、腿长,适于涉水行走,属涉禽。这里不能成为越冬地。

师:(追问)能否计算丹顶鹤从扎龙连续飞到这里所需的时间?如不能,你建议提供什么图例信息?

生2:近5小时,需提供比例尺,还可用iPad查找百度地图的测距工具。

生3:考察地③是丘陵(地形类型)、基岩海岸(海岸类型)。丹顶鹤有流线型体型、体表羽毛、发达气囊、胸肌发达等适于飞行的特点。这里能成为越冬地。

师:(追问)选址这里過冬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生3:纬度最低,冬季较温暖。

生4:考察地②是古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堆积泥沙在黄海、东海波浪与潮汐冲积下形成;淤泥质海岸(海岸类型)。丹顶鹤一身羽毛能保温,但腿脚无毛,采用单腿轮流站立,既节省能量,又易于发现敌害。本地区属暖温带和亚热带(温度带)过渡区。这里不能成为越冬地。

师:(追问)这里的滩涂湿地面积如何?会对丹顶鹤的“伙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生4:滩涂湿地面积大,食物丰富,好像也可以作为越冬地。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基本能解决学习单上有关地理、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能排除①④两个考察地,但在比较②③两地时大部分学生会忽视地图中的海岸类型,而这与丹顶鹤的食物类型紧密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发现②的独特之处——江苏盐城湿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

走进越冬地。教师出示“盐城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潮间带及生存在此的海洋生物。随后,引导学生绘制丹顶鹤的食物链,直观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感悟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师:(提问)某一食物(比如鱼)的缺失或者猛增会对丹顶鹤和湿地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生:鱼多(少),鹤多(少),粪便多(少),土就肥(贫),有利(不利)于各类动植物的生长。

师:(强调)理清这层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食物链与地理环境关系。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也会改造环境。如果超过该地区的承载量就会生态失衡。

师:(小结)盐城湿地动植物丰富,生物多样,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纵探越冬地。引导学生从时间角度纵向探究盐城越冬地的发展变化,发现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因素,如滩涂围垦等,进而提出建议:为保证人地和谐,人类要合理利用资源。

课堂小结。回到“鹤家讲堂”,对探究过程进行梳理,突出概括性、应用性、有迁移价值的学科原理性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展示盐城湿地申遗成功的新闻,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以启发性问题适当留白,鼓励学生带着更新、更深的问题走出课堂。

责任编辑:王梓霖

猜你喜欢

食物链丹顶鹤滩涂
中国发起外来滩涂草治理战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霞浦滩涂
丹顶鹤
食物链
神奇的食物链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海边滩涂软淤地基挡潮闸基础设计
它们如此眷恋着湿地 丹顶鹤与白枕鹤:和而不同
沿海滩涂围垦施工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