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困难,跨向理想
2022-07-08本刊编辑部
新课标中高频出现的“跨学科学习”,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而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实现路径、理想样态和现实困难。本刊编辑部邀请了数位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和专家,分享他们眼中的跨学科学习。
语文
李竹平 北京市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从根本上说,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生活和工作常识告诉我们,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仅仅运用某个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观念和思维,是力所不逮的。更直白地说,现实生活不是按学科划分的,融会贯通才能生存、生活和创造。
通过寻找、发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主题、能力等维度的深度关系,建构跨学科学习立体化网络,可以更好地在“用语文”的情境和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往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跨学科学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或运用跨学科学习方式,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活动。跨学科学习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发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
定义什么是理想的跨学科学习,关键是看主题任务的选择和落实是否正当其时、是否资源充分、是否脚踏实地、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正当其时,包括三方面的意思:一是主题任务符合学段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二是主题任务正好指向那一时间段里学生关注的真实问题,三是主题任务与当时校内外生活境遇契合,服务于现实的学习生活体验和创造的需要。
资源充分,指的是落实具体跨学科学习主题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能够积极地为学生开展真实的学习活动赋能。例如,一次与学校周边社区联合开展的书法展示活动,除了学校的各种资源,社区在人力、场所等多方面都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脚踏实地,就需要教师对主题任务的实施进行细致的过程管理。目标定位、任务设计、时间和节点管理、评价跟进、成果分享、复盘总结等,都要落在实处,让学生经历真真切切的学习体验,感受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思想等协同解决问题并提升综合素养的价值和意义,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跨学科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是否达成预期结果,对跨学科学习来说,不仅是看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更要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是否发展了思维、提升了合作品质及综合能力素养。
跨学科学习在现实的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存在以下困境。首先,重言说轻实践的形式主义。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一样,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体,纸上的规划轰轰烈烈,实践落实却蜻蜓点水,大多布置任务之后,就只关心最后能够证明开展了活动的有形成果,至于成果与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有没有关系,便不关心了。其次,是现行自上而下的评价,让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沦为“鸡肋”,学校和教师舍不得拿出10%的课时来脚踏实地开展跨学科学习。再次,跨学科学习的过程管理和资源整合,往往突破了教室和学校空间,也突破了常规的学校学习时间,缺乏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撑,使得跨学科学习的主题选择受到极大限制,学生的获得与课程愿景相去甚远。最后,一线教师受无意识中的学科本位思想的约束,对跨学科学习的价值缺乏积极认同,也是导致跨学科学习课程实践现状不容乐观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性课题。
莫国夫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
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语文的跨学科性质天然存在。除了英语等外语学科以外,中小学各门学科知识的传递都需要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呈现的样态既有连续性文本,又有数学等学科中文字与图表、数字相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大语文”的学习,体现的是语文素养体系中的“实用性阅读的理解素养”。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各个学科是真实生活世界形而上的抽象,而学生面对的现实生活既不是语文的,也不是数学的,而是多学科融合的、一体的世界。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科知识与能力“真实情境的运用”,也就是以问题解决为取向,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语文的跨学科学习是软化学科边界、回应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体现。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能帮助自身刷新固有的学科本位认知,得以站在更高维度看到育人的意义和本学科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从语文出发的跨学科学习经历,能让自身更具认知的完整度和鲜活度,同时也促进了“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在更广阔的语文课程场景中迈向深度学习。
我期待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应当源于学生真实生活,以主题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取向,有时空保证,学习成果可视化。语文的跨学科学习应当是高意义感的学习,不仅是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是学生协同合作、学会学习、发展学术心向、持续提升学习兴趣的过程。
实现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主要在于教师观念。长期以来,学科教学习惯于互为壁垒、“井水不犯河水”,前些年一些专家提倡的语文课“不要荒了自家的园,肥了人家的田”就是例证。一些语文教师,甚至是名师,只为狭隘的语文本身负责,而忽视了语文应当为学生适应未来世界、科技的变化而负责。
英语
秦洁荣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英语学科课程的“跨学科”优势是语言学科的特殊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决定的。一方面,英语学科课程呈现了语言学科的特点,重在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信息载体,必定承载其他学科主题的信息。新课标中英语课程主题化,提出以历史、自然、经济、文学等领域的内容为单元,进行教学单元设计,这决定了英语学科教学内容是多元的,英語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势在必行。
指向“育人”的教学活动,应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师可以紧扣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结合具体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设定学科融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以评价目标反哺教学设计,实现英语课程的跨学科融合。
我认为理想的跨学科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不同学科内容、学科素养在教学中有机融合。从英语学科融合课程设计来看,学生英语语料的积累、语言的表达等,都在谈论各学科主题时得到深度训练;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力、思维等,也在深度参与英语课程活动中获得。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取代教师的单纯灌输,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三是教学手段、评价体系能支撑内容多元的英语活动化课程。英语学科融合课程应脱离传统的文科授受思维,基于相关学科及教学活动,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同时,评价中应综合考量其他相关学科的能力、核心素养,还要使学生在参与自评他评的过程中,进一步谙习学科标准。
当前英语跨学科课程的建构存在着现实困难:英语教师的其他学科素养不足,难以支撑学科融合课程的实施;教师角色转变较慢,学生无法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资源或教学手段局限化,客观上阻碍了学科融合目标的实现。
地理
姚伟国 上海市 高中地理特级教师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素养导向,是面向现实的教育风向标。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并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随着地理信息技术进步与推广,地理学科有了新一代“语言”,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可以更好地、更现代地携手各门学科,帮助未来公民整体、系统地认识和欣赏他们生存的世界。
理想的跨学科学习是面向现实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前者是跨学科学习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后者是跨学科学习的动力源。理想的地理跨学科学习应该“三驾马车”并行——
一是“经典案例”引领,基于新课标要求,整合各学科,将现实问题整合、简化为可学习的情境案例,建构支架,带领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二是“野外调查研学”实践,发现、开发、利用社会和乡土资源,设计适切的野外研学方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三是“现代云跨学科学习”探究,融合信息技术等学科,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向未来”跨学科学习,可通过学生可视化的学习成果、作品,反哺跨学科学习过程,促成新课标视域下跨学科学习的新图景、新生态。跨学科学习不能止步于做出“水果拼盘”,而要榨出“水果汁”。
跨学科学习面对的现实困难有很多,如与升学政策改革相关,与学生、家长、学校、学科的认识有关。我认为最现实的困难可能是跨学科学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实践。跨学科学习意味着跨越了单学科的边界,也超越了某个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跨学科教学是整合的,提供了超越学科差异的整体概念。中小学跨学科学习涉及教师认知方式、教学方式和研究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的研修方式、成长方式产生影响。正是由于跨学科的时代价值,突破它所面临的困境,必然会迎来教育的新发展。
历史
张艳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
新课标中贯穿始终的一条线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史料实证要“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历史解释要“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必须依靠多种学科知识与思维共同作用,所以要进行跨学科学习。
历史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的特点,跨学科学习的素材非常丰富。正因为内容的丰富性,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知识割裂、碎片化和学习浅表化等问题,迷失于知识记忆和背诵中。跨学科学习能很好地弥补这一弱点,帮助学生从特定的問题意识出发,将分散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既在时段上纵通又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同时,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更易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历史学习真正的价值,即透过古往今来繁复的中外历史现象,找到历史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价值情感。
跨学科学习可分为“大跨”和“小跨”,“大跨”是打破学科界线,提炼学习主题,整合教材序列,目前实施难度大,可作为课外学习的拓展。新课标中要求的是以本学科内容为主体的“小跨”,即使如此,也对教师提出了诸多新挑战。
一是跨学科学习是板块学习结束之后的拓展和提升,如果前期学习质量不达标,跨学科学习就难以真正实施。
二是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课型普遍缺乏经验。虽然跨学科学习是旧教材上活动课的升级版,但是很多教师以前对活动课重视不足,对这种课型的设计和实施缺乏经验。
三是跨学科学习对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跨学科教学涉及各学科知识,而且是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深度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
四是评价问题,跨学科学习评价需要历史教师与相关课程教师合作,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物理
文久江 湖北省 初中物理特级教师
跨学科学习首先必须立足于物理学科,在此基础上,一定要“跨出”物理学科知识的视野。可以跨越到其他学科,如学习《眼睛和眼镜》,涉及物理学与生物学知识的跨越;学习《地磁场》,涉及物理学与地理学知识的跨越。也可以跨越到更广阔的生活和世界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
一是将本主题教学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在教学素材选择上,尽可能选取与日常生活议题、实践操作、社会发展热点等相关的、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如:观察和体验人在活动或劳动过程中的杠杆模型,从具体事例分析省力杠杆和省距离杠杆,尝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将5G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速动车组列车、“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引入课堂。
在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要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拓展材料、收集各种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制作一些小模型、小用具等,增强动手能力;举办“密度、物态变化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主题小论坛;举办“自行车中的科学知识挑战赛”,通过趣味比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解决问题;举办“新材料研制与应用报告会”。
二是开展专题“跨学科实践”课。如: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资源状况;调查本地太阳能的利用情况,估算太阳能的转化效率;调查家庭或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用电隐患,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开展制作小型电动机、小型发电机等设计制作活动。
三是设计好“体验性”课外作业。课堂是有限的,生活是无限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和实践“两张皮”现象。如学习《机械运动》,让学生利用上下学时间,三五结伴搭乘汽车,共同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习《质量和密度》,让学生读出家中水表度数,计算一年大致所缴水费。
数学
臧秀霞 广东省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从小我就非常害怕学数学,长大后因为机缘巧合,成为数学教师,一边学习,一边教学。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我学着以前我的老师,一板一眼地讲课,讲完知识点就开始刷题。很快我就发现,孩子们对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觉得枯燥无味,看到计算和应用题就头大,他们的感觉正是我小时候的感觉。我开始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我把所有教材都浏览了一遍,发现原因有几个:一是数学的抽象性较强,教学都是直接教知识点,我们都是“硬学”,自然觉得枯燥、难;二是数学题与生活相差甚远,解决的都是小明、小红的问题,跟“我”好像沒啥关系;三是觉得学了没用,生活中几乎没有用二元一次方程的机会……
前面铺垫了很多,其实我想说,促进孩子学习的是兴趣和有用。这些年兴起的主题式学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让人耳目一新,我也看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最大的感觉是,各学科都焕发了“新生命”,孩子们为了完成一个综合性任务,自发地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可能是语文的、科学的、数学的,然后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得不去理解、掌握其中的概念与道理,学习在这里变得那么自然、顺理成章。如:现在一年级植物主题学习中,我们就可以把二年级测量的内容整合进去,学生为了比较植物生长的快慢,会发现用直尺、卷尺等量具才能准确测量植物的高度,经过计算两次测量高度的差值,可以得知植物生长情况……
不过,实现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如主题的选择、教学模式的改变等,还有就是教师能力问题,教师要对跨学科学习有深刻认识,起码要对其他学科有一定了解,才能提炼出合适的学科内容进行融合,否则就变成绞尽脑汁的拼凑。教师可以从模仿成功案例开始,慢慢发展到独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