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破局(上)——浅谈班级合唱音准能力训练的梯度与方法
2022-07-07梁洪来
梁洪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音乐教学的内容渐趋丰富。作为国家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课程,无论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性质①上,还是从大力推广“面向人人”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工作要求②上,都明确地体现出普惠性的特征,其目标是提升和塑造未来国民对美的感受、体验、表达与创造能力。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形式中,最适宜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提升学生多种音乐能力的就是班级合唱。班级合唱由于对场地、设备等条件要求较低,易于开展活动,加上大多数音乐教师在大学期间都学习过声乐、参加过合唱,因此谙于、乐于开展合唱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在中小学开展合唱教学的有利条件。
通过对2021 年北京市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各模块开课情况调研(见图1)可以看出,“合唱”是六个模块中开设比例最大的,占有近四成的开设率。但与此同时,随着班级合唱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音乐教师开始研究和实践班级合唱,其中收获了很多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图1 2021 年北京市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模块开设比例
一、现阶段制约班级合唱教学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一些教师在从舞台到讲台的转换过程中遇到困难
以前,一些合唱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带领学校合唱团队在合唱比赛(或展演)中取得好成绩,而且这类合唱团员多经全校选拔脱颖而出,或是以合唱特长生身份入学的学生。针对这样的团队,教师的训练起点较高,选择的作品难度较大,有时甚至需要委约作品。虽然有的学校集全校之力打造出了精品团队,却忽视了提升全体学生音乐能力的主阵地——基础音乐课堂的教学,造成以课外团队比赛的繁荣来掩盖课内基础音乐教学苍白的现象。
这些教师习惯了在舞台上打拼,现在转型从事班级合唱,期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原来在舞台上打拼的时候,他们的成绩满目辉煌,而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表现却似乎变得惨淡无力。殊不知,在舞台上打拼时他们带领的是“特种兵”,而当他们在课堂上面对的却是自然班建制的音乐能力一般的普通学生。因此,他们就会嗟叹自己空有一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这也正是班级合唱教学与精英合唱团训练的重要区别之一。
(二)对班级合唱教学目标和学生音乐能力训练梯度分级不明确、方法不得当
有些教师认为,班级合唱就是让学生会唱几首合唱歌曲,其训练方法多为分声部练熟再多声部叠加。然而,这种通过大量重复训练甚至是枯燥训练来熟悉作品的方法,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能力,当他们下次面对新作品时,依然要被迫周而复始地再次经历大量重复的训练。
还有些教师对于提升学生班级合唱能力的整体目标和梯度分级不够明确。其中,有的教师选曲随意、随机,作品之间没有明显支撑点和整体的持续增长点,造成作品盲目堆积而学生能力未获提升的“平行式教学”;有的教师则以个人好恶为选曲依据,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作品,就不顾自然班学生现实音乐能力情况,直接用于班级合唱教学,造成学生难以驾驭作品、无法体验和表现作品美好的“断崖式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参与合唱实践的主动性和热情。
(三)部分教师缺乏对合唱教学的基本认识
由于部分院校的音乐系过分强调钢琴、声乐等专业的教学,对合唱及合唱指挥教学重视不够,造成部分毕业生缺少学习合唱及合唱指挥的经历,待其走上教师岗位后,只能用自己学习独唱的经验和方法指导班级合唱。例如,教师在范唱时,碰到长音就带“润腔”,且声音习惯性地出现抖动和滑音的现象;不了解合唱作品的基本分类,更不了解不同合唱作品的训练方法,把合唱表演等同于歌咏活动。
二、班级合唱音准能力训练的梯度与方法
班级合唱,顾名思义既有合唱教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又是以自然班建制的普通学生为训练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多声部合唱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真实音乐水平和能力,做到“以学定教”。合唱训练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合唱,所选择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调式、调性,极少选择或几乎不选择无调性合唱作品,据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首调唱名法进行音准训练和教学。
从图2 可以看出,合唱作为多声部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从陈述形态上来看主要分为主调和复调这两种形式③。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这两种陈述形态的不同特点和难度进阶,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能力,选择典型性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并且能把已获得的能力迁移到对其他作品的练习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图2 音乐的不同陈述形态④
(一)班级合唱教学的起点——模唱
1.单音模唱
与优秀团队的训练不同,中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多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进行。它以音乐课堂教学的单声部歌唱练习为基础,同时又是单声部歌唱练习的进阶与提高。无论是单声部歌唱还是多声部合唱,主调形态抑或复调形态,歌唱音准训练的起点都是单音的模唱,即教师在学生适合的音区唱(奏)出一个音后,学生能够在同一音高上独立唱出来。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通过图3 我们可以发现,它可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音乐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要想准确唱出教师刚才演唱(奏)的某一个音,首先要在感知这个声音的同时,记住这个音的音高;其次,在唱出这个音之前,还要调取之前的记忆,并想象声音的形态,最终通过肌肉控制表现出来。学生一旦模唱出某个音后,还需要迅速与之前的记忆相比对,通过对肌肉的控制来调整音高。
图3 单音模唱过程的心理动作
这些实践能力通过看书或“惯性歌唱”⑤是不能习得的,它们是进一步获得音乐文化反应的基本能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单音模唱的准确、稳定和持久等三方面表现,对其现实歌唱音准能力与水平进行评价。在对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可以在持续演唱单音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模唱,以降低训练难度,之后逐渐过渡到教师唱完后学生再进行模唱,以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准确、稳定和持久性。
2.音程与短小旋律模唱
建立在单音模唱基础上的音程模唱是演唱主调性合唱作品前的基础训练手段,而短小的旋律模唱是演唱复调性(模仿式复调)合唱作品前的基础训练手段。音程模唱的主要训练内容为中小学音乐教材作品中常用的十四种音程⑥,从旋律音程的模唱到分两组学生进行和声音程的模唱,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小三度开始逐一进行训练。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易与难往往依赖于学生以往的音乐经验,接触得多相对较易,接触得少则相对较难。所以,教师要多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熟悉不同音程的模唱。通常可以从熟悉的歌曲开始,根据学生的能力从乐节到乐句(一般不要超过一个乐句)开始模唱短小旋律,而对于能力较强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简单、短小的陌生曲调进行练习。
(二)不同形态合唱作品训练进阶的套路与方法
在单音、简单音程与短小旋律模唱能力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参照图4,按照合唱作品主调和复调两种不同形态的特点进行两个方向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图4 班级合唱教学的进阶套路
1.主调性合唱作品的训练进阶与要点
主调性合唱作品多由一段主要旋律加上不同织体的和声性伴随声部组成。根据这一特点,在熟悉主旋律的基础上,从单音(保持音)伴随开始,经历不同音程构唱能力训练和三度叠置等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可以最终达到对柱状和声或其他和声形式伴随的多声部歌唱。
(1)单音(保持音)伴随训练
学生一旦具备准确、稳定、持久的单音模唱能力,即可以通过在熟悉的歌曲下方添加伴随单音或持续音的方法增加一个声部,达成从单声部向多声部的发展。(详见从谱例1 到谱例2 的变化)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重复音,并在织体上进行变化。(见谱例3)
谱例1 单声部旋律
谱例2 在单声部旋律下方添加单音
谱例3 增加重复音和织体变化
最终,把不同重复音变成不同声部,实现单旋律的多声部变化。(见谱例4)这样,再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演唱不同的声部,就能在难度没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实现从单一声部向多声部发展的训练目标。
谱例4 从单旋律形式变成多声部形式的样例
(2)不同音程构唱训练与三度叠置的运用
在学生能够较好地模唱常用的十四种音程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构唱这些音程的能力。在训练音程构唱能力时,要强调采用“概念教学绑定作品”的“接续式教学”的原则⑦,有意识地为学生储备包含这些音程的典型作品,以便于在需要准确构唱时,通过内心听觉及时、迅速地调用音乐记忆中的音响储备,达到准确构唱的目的。学生一旦掌握了大小三度的构唱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学习三度叠置的二声部配置方法。
如谱例5 中的二声部练习,我们经常会采用先分别唱熟两个声部,再一起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这种横向思维形式指导下的训练方法,等同于两个小组各自演唱了一段旋律,再集体一起练习,把两段旋律同时唱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即便能够唱好这条二声部旋律,以后碰到采用同样三度叠置方法写成的多声部作品时,仍需要重新练习。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与训练的方法,没有形成可迁移的能力。
谱例5 三度叠置练习样例
三度叠置是和声性合唱作品经常采用的多声部写作手法,在班级合唱乃至专业团队演唱的经典作品中被广泛运用。教师应该借助音阶的阶梯图或科尔文手势,训练学生在任何自然音级向下(或向上)构唱大小三度音程。例如,教师唱sol 音,学生马上唱出下方小三度的mi 音;教师唱la 音,学生马上唱出下方大三度的fa 音,等等。
在掌握旋律音程后,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例如,教师唱出sol 音,再提示第一组学生(高声部)唱sol 音,第二组学生(低声部)唱高声部下方小三度的mi 音。在教师的指挥下,两个声部同时演唱sol-mi 小三度;然后,通过看教师的提示(手指乐谱或科尔文手势),演唱第二组la-fa 大三度音程。我们可以通过纵向思维形式来分析谱例5,不难看出,这种采用三度叠置形式配置的二声部作品,无论旋律有多少变化,一旦学生具备了构唱能力,都可以自主进行练习。而这样的训练正是依据三度叠置作品的特征设置训练要点,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学生掌握了三度叠置的方法,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寻找典型作品让学生把新学会的本领在新作品的实践中加以运用。
谱例6 典型三度叠置合唱作品
例如《美丽的村庄》(谱例6)A 乐段,除了画方框的四处外,其他部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出示单声部乐谱,让学生自主编配并同时完成二声部歌唱练习的形式,促使学生把所学本领在音乐实践中内化、迁移和熟练运用。
谱例7 典型三度叠置合唱作品
谱例7 为俄罗斯歌曲《晚风》的旋律,教师可以提前用字母谱在不符合三度叠置规律之处,标出下方声部的唱名。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所学,采用二重唱的形式进行课下练习,最终完成二声部班级合唱的目标。符合这种规律的合唱作品不胜枚举,教师只要平时留心,有意识地积累典型作品并用于教学,即可使学生在多声部音准和编配能力上得到持续提升。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时,其对音乐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也会产生相应的正向变化。(待续)
注 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第2 页。
②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详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③ 王安国编著《多声部音乐分析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版,第21 页。
④ 图2 中“自己”一词表示主旋律本身,即对原来旋律的模仿,形成模仿式复调性合唱作品。
⑤ 梁洪来《浅谈音乐教学对个人能力发展的贡献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中国音乐教育》2019 年第6 期。
⑥ 梁洪来《浅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中国音乐教育》2020 年第6 期。
⑦ 梁洪来《浅谈“接续式音乐教学”的特点及其教学要求》,《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 年第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