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下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2022-07-07陈芷欣詹燕君

中国音乐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能力

陈芷欣、詹燕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有关美育的文件,使得学校美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美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温润学生的心灵,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从中小学生的整个成长发展规律来看,音乐对提高其审美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概括来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鉴能力可以称为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是人们在听赏音乐时的感受与评价。音乐审美能力的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音乐的感受能力、感知能力、运动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其中,音乐的感受能力就是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也称作音乐感或乐感,是音乐审美能力中最基本的因素,对音乐的客观形象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正是其特征的体现;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但又比知觉更深一层的心理活动,是感知、听辨音乐的能力;音乐的运动觉能力是通过身体的舒展运动对音乐的音响进行外化的能力,包括人们在欣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所有的身体运动机能的感觉能力,是对音乐情绪体验由内而外的表现;音乐的记忆能力是大脑思维对于音乐作品中的音高、节奏、旋律等音响进行记忆储存的能力,对音乐音响的记忆能力是顺利进行音乐学习的重要条件;音乐的想象能力对于能否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涉及音乐思维发散与作品形象造型的能力,也包括音乐的听觉思维向其他思维的联想能力。①

音乐审美能力是较为特殊的情感状态,表现为对音乐的敏感性及审美创造的正确认知。从音乐中所能听到的东西越多,那么他(她)的音乐感觉就越好,情感上的共鸣就越强烈,对于音乐的体验感也就越好。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审美能力有着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音乐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也在不断更新。不同年代的人对音乐有着不同的喜好,对音乐的看法也各不相同,这便是时代性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而民族性则表现在,即便同处一个时代,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作曲家所呈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会各具特色,不同的人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演绎也会略有差别。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前,应该提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进行了解,以便能够对作品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②

二、中小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美育以养成高尚之风,以成国民之道德。”美育的目的就是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审美趋向和价值观念等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在教会学生做事之前,应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同理,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要对学生的人格修养起到熏陶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进而引导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对于提高中小学生基本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③

(一)保持持久的音乐兴趣

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于保持音乐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便可发现:有些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一直保持高涨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些学生却很难坚持下去。这两种学生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养成了较好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当他们更进一步去学习音乐时,便更能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和所带给人的愉悦体验,进而自发地产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而后者则是在最初接触音乐时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获得共鸣,体会不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所以兴趣持续的时间就非常短暂。由此可见,在接触音乐的前期,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基础除了指识谱等能力之外,还有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与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还要注意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并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时,对音乐的兴趣才会更加持久,对音乐的学习才会更加深入。

(二)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

如果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不关注音乐作品本身的含义,那么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串串拼凑而成的音符。只有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审美修养,才能使学生在演唱或演奏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完美地呈现甚至升华,继而使听众与创作者有灵魂上的深层次交流。

(三)以情启智与开发潜能

“情”是美育十分重要的组成因素。美育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以情动人、以情化人,此外,音乐审美活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激发人心底的探索精神,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最大限度地拓展人们想象的空间。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审美教育对人脑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大脑有左半球和右半球之分,并且这两个半球所起到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左半球负责抽象思维,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不论哪个部分没有发育好,都会对人脑整体的均衡产生影响。这时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一方面,音乐具有使人心情愉悦、心灵解放的功效;另一方面,音乐能够缓解人身体的劳累感,并且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推动作用。雨果曾说过,启发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除了文字和数学之外,还有一把就是音乐。音乐对开发人的潜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音乐审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人们探索真理、进行科学研究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④

三、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如何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音乐情感体验更加丰富,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注重创设情境、设计丰富且有趣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赏析音乐作品时,应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后再正式开始教学,这样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在学生开始接触音乐时,可以先布置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好感和兴趣,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当他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渴望时,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实施效果才会更好。此外,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前提是情绪情感体验,因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例如,在讲授歌曲《爱我中华》时,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爱国主题影片或以师生问答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之后,再引入课程的学习。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对与音乐家相关的资料及音乐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等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深入探究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作品的整体风格特点,并且要发掘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织体和歌词等所蕴含的美的因素。在教学之初,可以让学生首先对音乐作品进行简要的探究,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作品进行整体的聆听⑤,才会使教学更有效果。

(二)注重教学与学生心理相联系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和特征出发,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善,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对于音乐的感受仅局限于听觉上的感知。鉴于此种情况,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与音乐建立联系,能够感受到声音带来的不同体验,并且能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模仿;在欣赏各种情绪、节奏不同甚至风格不同的音乐时,如进行曲、舞曲等,其身体能随着音乐自然地做出律动反应。⑥对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最基础的学习要求,也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的基础建设阶段。而对于年级更高的学生来说,身心在快速发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基本的感知能力,以及将事物抽象化的能力。这代表着引导他们进行音乐学习会更加容易。因此,这个阶段不能仅仅只要求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更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聆听环节中,学生除了要能感受音乐的美外,还要知道音乐作品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这样才能让音乐审美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日渐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在无形之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并通过行为得以外化。教师要在广泛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或根据熟悉的旋律创设情境,进行音乐或舞蹈的自由编创,拓展音乐课堂并学以致用。学生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的同时,更能理解音乐的魅力和带来的快乐,使身心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让审美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⑦

(三)提供大量听赏活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听觉的灵敏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程度。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就应该多为学生创造听赏活动,选取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管是歌唱综合课还是欣赏课,都需要对一首首作品进行反复聆听,并且在聆听前要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再给予指导。在歌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一环节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学生在初学歌曲时,应要求他们通过聆听对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基本要素有大致的了解,待学生熟悉这些基本要素后,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对歌曲的速度、力度、情感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处理,对学生演唱的声音加以指导和点评,使学生能够对歌曲演唱把握得更加准确。在提升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方面,可以采用不同的歌唱形式,这样不仅能够点燃学生对歌曲学习的新奇感,更能使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加强。在歌曲教学的扩展环节,还可适当开展较为简单的音乐编创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对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获得成效的,它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审美的需要,将听赏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音乐的审美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⑧

(四)丰富音乐生活内容

现如今,中小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各种电子产品,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找音乐资料,其音乐生活看似丰富多彩,但实际上未必如此。比如,绝大部分学生只爱听流行歌曲,而鲜少涉及其他类型的音乐。另外,一些歌曲的内容实际上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学生之中还存在不少“追星族”,他们去听音乐会的目的不是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了追星,音乐只是他们追星的跳板而已。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校都没有建立正规的合唱团或其他艺术社团,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接受较为正式的音乐学习外,生活中能参与的音乐活动非常有限,即使是已经建立了合唱团的中小学校,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参加。⑨学生们喜爱音乐,但对音乐的认识又非常片面,容易受到媒体的诱导。特别是中小学生此时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很难自主分辨事物的优劣,比如娱乐和艺术,二者的界限对于他们来说太模糊,很容易影响其音乐审美趋向。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大量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来激发他们的音乐审美热情;学校应该加大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投入,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组织一些有益的音乐艺术活动,呼吁学生群体积极地参加。此外,我们也应该以一双善于发现闪光点的慧眼,发掘优秀音乐人才,以点带面,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可见,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下,学生的音乐审美趋向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⑩

结 语

音乐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形成生存发展必备品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音乐专业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在音乐课堂中做足准备,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审美教育;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课堂整体结构设计,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 释

① 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0 页。

② 杨丹《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时空》2014 年第21 期。

③ 郭声健《以美育〈意见〉为行动指南 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中国音乐教育》2021 年第1 期。

④ 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79 ——181 页。

⑤ 王玲《小学音乐审美心理初探》,《音乐大观》2014 年第1 期。

⑥ 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第28——32 页。

⑦ 刘明星、李晋媛《浅谈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人民教育》2020 年第9 期。

⑧ 为色衣过莫《浅谈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 年第12 期。

⑨ 朱晗、王志军《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黄河之声》2019 年第3 期。

⑩ 李勐、胡宏莉《流行音乐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 年第3 期。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