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展演助推艺术核心素养形成

2022-07-07

中国音乐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美育校园班级

蔡 静

“音乐展演”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的,有一定目的、主题、技能、观念的音乐展示性演出,是艺术展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比赛有很大不同,在音乐展演现场,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表演、聆听和欣赏等活动,所感受到的愉悦、激奋和震撼可以作为一种鲜活的艺术体验,给学生以浓厚的仪式感、存在感和价值感,继而引发他们内心更强大、可持续的学习动力。

校园音乐展演是全校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受益的音乐实践活动,它包括班级、年级、校级或由学校组织参与的校级以上的音乐展示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演出者与欣赏者,可最大限度地强化所有学生的音乐实践体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的校园艺术氛围。

相比行政部门组织的音乐展演,校园音乐展演时间设定更为灵活,可以包括课堂内外、节日及一切人为指定的时段等;展演空间更为多样,可以包括灵活的露天路演、各种音乐室内演出和网络平台演出等;展演内容更为广泛,可以囊括校园庆典、校园艺术节活动、各种专项或综合性艺术演出、学科融合的多主题展示等;展演形式更为自由,可以包括个人、部分群体、全体等。

一、音乐展演在新时代美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艺术具有独特而显著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美育要“坚持改革创新”,在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方面要“丰富艺术实践活动。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

音乐展演是艺术展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演中学,在学中演”也是学习音乐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没有实践的音乐教学肯定是单调、苍白的。音乐展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激情,滋养心灵,锤炼技艺,树立自信,抒发情感,培养品德,磨炼意志。

20 世纪下半叶,音乐展演成为很多西方国家普通民众的日常休闲活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展演的价值和意义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第一,以往的音乐教学过度强调专业化并趋于功利化,认为表演只是属于少数人的专利,以致大部分学生处于“美育盲区”;第二,育人意识淡薄,教师组织音乐展演活动的观念、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和提高;第三,学校开展音乐展演的环境、条件不够完善;第四,社会音乐资源和学校音乐活动的互动不够。《意见》提出构建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就是试图扭转这样一个局面,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让美育真正回归育人本位。

2019 年,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上曾提出了“美育生活化和生活美育化”的改革理念。现任教育部长怀进鹏也曾提出,要让孩子们“带一片音符去未来”。这都体现了在当今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国家对发展全民美育的高度重视。2022 年3 月1 日,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改革位列十大热词第七位。因此,创新开展校园音乐展演活动,理应成为新时代一线中小学美育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二、巧用“展演思维”助推艺术核心素养形成

《意见》明确提出,美育要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目标,要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相比2017 年提出的高中阶段的音乐学科三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而言,这次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核心素养——“创意实践”。“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都落脚在艺术的“实践体验”上,可见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与彰显,而音乐展演的实质就是音乐实践。

中小学全员音乐展演常态化机制的确立与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实践经历。展演机会的开放性,能够使学生获得审美感知的机会大幅提升,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展演方式的多样化,能够让各级各类学生都拥有最适合自己的舞台和展示自我的权力,对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具有显著功效;展演内容的创造性,能够使学生大胆、自信地展示自身的个性与风采;展演氛围的包容性,能够让演员和观众的身心更加轻松、愉悦,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也能潜移默化地得以加强。

郭声健教授在《教育家》杂志社线上美育圆桌座谈会议上题为“美育四问”的发言中提到,要真正实现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思路,将课外活动、艺术展演等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是美育课程建设亟待创新与突破的。如果我们通过实践创新,形成学校的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并能持续常态化良好运行,就意味着对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培育已渐渐落到了实处,学校美育也进入了一个不断传承和深入研究的发展通道。

那么,如何巧用“音乐展演”模式助推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要重塑教学理念,在“展演思维”的引导下,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创设逐级表演舞台,满足艺术表现需求

1.提供多样“班级舞台”

即以“班级展演”为起点,帮助学生锻炼技能,提升自信,磨炼意志。例如,利用课前五分钟展示活动,给学生自由的舞台展示自我,活跃班级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的展演形式虽然每节课只能让一人登台,但如果按学期计算,也会让不少学生获得登台的机会。我们还可以随机将音乐课堂从封闭空间移至室外等露天场所,让全班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演唱或演奏,这样的尝试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克服胆怯心理,激发表演欲望,积累演出经验,继而能够在更高平台上崭露头角。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让学生自行录制音乐节目,并存放在班级“钉钉”群,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此外,我们还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播放国内外优秀展演节目的音视频,即通过欣赏教师与学生推荐的展演节目,让班级展演舞台得到无限延伸。

2.组建互动“年级舞台”

“年级展演”能有效突破班级固有的界限,实现班级之间的跨界交流,帮助学生取长补短、互动成长。音乐教师通常会同时承担同年级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不难发现,班与班之间的学习风格和音乐水平差异还是很大的。而“年级展演”不仅可以增强班际沟通,而且能够缩小班与班之间的水平差距。当某年级各班通过同一课程实践,使某项音乐专业技能均达到一定水平时,就可以进行年级专项音乐展演。各班学生在亲历亲为的班级展演活动中,感受自己班级和邻班不同的风采,自然而然地会在对比中完成自我反省与提高。笔者通过年级展演活动发现,为了提高班级形象,各班学生参演的自主性、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其合唱或合奏等专项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这样的提升速度相当于一次阶段性的跨越,其效果是普通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此外,为了减少师生组织展演的工作量,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年级展演活动,或者将平时班级展演的优秀节目视频转发给其他班级进行交流,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灵活共享。

3.搭建丰富“校园舞台”

校园艺术节应该是当今学校美育发展的“标配”。学校是学生时代的成长乐园,而校园舞台是每个人开启艺术生活的最佳“练兵场”。音乐教师可根据本校特色,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展演模式,比如各种专项展演、综合性艺术展演、个人展演、集体展演等;演出时间和场地也要灵活化,可以在音乐厅、艺术角、校门口、操场等。最终,要让美妙的乐音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校园沉浸在清新浪漫的艺术氛围中。另外,学校还可举行主题音乐会、节日庆典、特长队展示等音乐展演,为各项音乐文化的渗透提供良好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前“双减”“双增”的契机,大力发展艺术特长队项目,扩大各项目的人员规模,提高各项目的教学质量,为校园音乐展演增添生力军。此外,在学校延时托管时段,可以聘请专家进校园,作为学校展演师资的有力保障,与校内音乐教师互为补充,共绘校园全面美育的新蓝图。

4.捕捉多彩“高级舞台”

随着学生表演经验、表演能力的逐步积累和提升,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级以上的各种音乐展演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成长并走向成熟,也可以鼓励学生适当自主走出校园,敏锐捕捉社会信息,参与一些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组织的有意义的公益性活动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一些更高级别的展演活动,让学生享受成功、悦纳自我,并发展尊重他人与关怀社会的情操。

综上所述,为学生构建的各级展演舞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帮助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从教学层面看,设计班级、年级课堂特色教学成果展演模式,可以推进学科特色课程的建设;从社团层面看,开展以学校音乐社团、延时托管特长班为主导的专业艺术展演,可以促进学校音乐社团水平的提升;从个体终身学习理念层面看,开展学生个体专长展演,可以提升艺术特长生课内外学习的持续动力;从学科综合层面看,开展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如古诗新韵或缓解心理压力的综合性音乐展演,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价值功能;从主题功能层面看,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德育主题的音乐展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艺术独特的育人功效。

(二)改革课程教学,落实展演面向人人

各级各类音乐展演活动给学生增加了更多实践和体验音乐的机会,也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激发学生参加展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音乐展演活动的质量,音乐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和创新。

1.整合改编教材,落实面向人人的展演课程

除了需要完成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外,音乐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所有学生拥有至少一项以上的专项表演能力。这与《意见》要求的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的文件精神是一致的。在我国,除了课外从事特长专业学习和学校社团的学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在音乐专项技能学习的“空白区”,他们在音乐展演活动中将“无计可施”。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国家美育要求立足面向人人,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化模式,大力实施普及性的班级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措施。这里我们以班级合唱或合奏为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据不同学段设立合唱(音准、节奏、歌唱技能、合唱能力等)或合奏课程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整合或适当改编,有计划地开展合唱教学。同时,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力争做到“人人能合唱,各个会合奏”。经过一年或几年的持续教学后,举办班级、年级合唱或合奏展演活动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每位教师要找准自己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戏曲、音乐剧等特色展演内容,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高质量音乐课堂,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保底”的展演项目,落实人人展演的实施基础。

2.优化教学评价,渗透学以致用的展演意识

首先,建立展演生活化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音乐展演的观摩和演出。例如,在班级中选出“专职”计分员,让已观摩或参加校内外演出的学生将相关照片发给计分员,由计分员进行形成性评价加分记录,所记量化得分作为形成性评价指标纳入期末评定。

其次,建立展演常态化意识,并在期末测试中以小组或个人展演的形式进行。传统的期末音乐表现测评以学生个人或小组表演、教师评价为主,方式较为呆板、单一。音乐展演的评价方式则杜绝了枯燥的、任务式的音乐表现,通过小组长负责制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喜欢的小组,进行节目的整体构思和排练,同时对节目的创意设计和整体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性变得更强了,会主动利用课间和周末时间聚在一起排练,并完成最后的精彩呈现。

最后,建立展演公开化意识,广为吸纳社会资源参与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演出视频上传到班级“钉钉”群,引发家长关注与鼓励。对于特别优秀的节目,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讲座交流等途径吸引社会群体广泛关注。当教师将公众号展示信息链接发布到班级群时,师生和家长们成就感满满,同时也给学生的幸福童年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校园展演常态化实施

除了展演人员、项目、形式、时间等重要内容的落实外,组织管理也是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校园音乐展演是一种常态化、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活动次数较为频繁,学生参与面较广,音乐教师在自身课时量较大的情况下,还要负担较重的训练任务,会导致“分身乏术”。所以,音乐展演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学校必须从管理层、音乐教师、家长与学生志愿者三个维度开展工作。

第一,管理层要高瞻远瞩、总体规划。郭声健教授在“美育四问”的发言中还提到,“校长重视了,美育才算真重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甚至建议,“推进美育副校长(优秀艺术家)进校园”。学校层面应深刻认识到音乐展演对于学生美育发展和营造校园艺术氛围的重要性,全方位大力支持展演活动的开展(包括场地保障、经费与人力支持等),要形成本校的传统艺术节、节日主题庆典,以及专项或综合、个人或集体的多种展演模式,并配有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实现校园音乐展演常态化、生活化和自动化推进。

第二,音乐教师要明确责任、有序组织。音乐教师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重要联络人,要在学校德育处、音乐教研组的统一规划下,分担、落实各自负责的展演节目的人员选拔、训练与演出组织等。

第三,充分发挥家长与学生志愿者的重要作用,协助学校开展好每一次展演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安排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制作音乐展演广告宣传画,提前营造校园展演活动氛围;在节目排练过程中,可以利用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参与节目编排,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涉及演员的服装、化妆等工作,可以由家长志愿者适当分担;展演各现场的秩序维护,可以邀请学生参与管理,培养学生合作协调、组织管理的能力与服从大局的集体意识。

三、小 结

美育是一个庞大的育人体系,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也渗透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音乐展演活动要突破学科、部门、时空界限,实现与舞蹈、音乐剧、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跨界交流。无论是展演者还是观摩者,内心都会有乐观、积极的体验,并对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才算落实真正意义上的“面向人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美育校园班级
论公民美育
班级“四小怪”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美育教师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