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
——《人文科学源于人性的需求》导读

2022-07-06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文科学人文学科理性

【阅读导引】在科技不断突破的今天,人们时常听说未来属于人工智能、生物科学,属于材料学……但媒体很少聚焦于人文科学。高考后填志愿,文科生面临的选择方向比理科生少很多,似乎人文学科的道路越来越窄。“文科还有用吗?”之类的质疑时不时地被提出,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难以避开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访问了历史人类学家陈春声,双方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文就来自这次谈话。

陈先生总结了人文科学的五个独特性。他认为,人文科学的出现出自人类本能的内心需求和精神需求,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史而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人文科学没有客观的用途和理性的需求,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中,文化的兴衰和建设往往会从根本上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兴亡。只是这种影响往往是长期的,且不容易被识别,因而其重要性常常被忽略了。优秀的文史哲教育会影响学校的品位、风格和文化,这种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社会环境的氛围、品位和传统,会间接地影响未来的发展。人文学科培养出的学生并不是一定要去从事直接相关的工作,人文学科教育是为了孕育出一些有某种文化使命感的人,为未来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具有文化底蕴的基石。

【附文】

人文科学源于人性的需求

陈春声

对于人文学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个比方:一个家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其次是厨房。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着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是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我想,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讨论得最起劲的,恐怕还是齐白石画的虾。这就是人文学科。

人文科学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时期的时候,文、史、哲这些学科的萌芽就差不多存在了。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已经开始懂得跟女孩子说一些逻辑不连贯但是情感真挚的话,这样的表达形式后来被称为“诗歌”,那就是文学的起点。一个亲密的人去世了,大家觉得很舍不得,一定会举行适当的仪式。根据考古发掘,很早期的墓葬中,一个家庭男女老幼会葬在一起,他们的头颅边会摆放一些彩色的石子。

这些表明,我们远古的祖先已经在考虑灵魂的问题,考虑人类从哪里来、死后又去哪里,这是哲学的起点。又比如,人们记性有限,时常忘记,所以,我们的祖先会“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这是史学的起点。这些都说明了,人文学科的存在是因为人性的需求,它跟物理、化学、政治学、经济学这些学科不同。这些学科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分立出来的,它们能带来一些实际的、非常具体的好处。比如,物理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各种新的动力来源,经济学可以告诉我们怎么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甚至政治学、军事学都有这一类功能。但是,文、史、哲,包括宗教、艺术,就是源自人性,在人还没有很理性地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他就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本能需求。所以,人文学科是与人的本能联系在一起的。它的思维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的方式,其实是与有很强理性目的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的。

现在,我们终于逐渐明白这一道理了。二三十年前,我们刚“出道”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历史学有危机、文学有危机。大家都说历史学没有用,但是它真的没有用吗?历史学、文学还有哲学都是一样的,千百年来,它们存在的理由恰恰是因为它们没有任何必须存在的理性道理,只是因为人类发自本性需要它们,这是发自内心的。这些学科的存在不是源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斗争等功利性的需要,不是因为这些现实生活中赤裸裸的理由。所以每一代都会有人自然而然地从事人文研究,也自然会有一部分很好的学生跟着做下来。这是人文学科得以存在的缘由,也是我们保持学科自信的基本理由。

人文学科根源于人的本性,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思想的发明要比知识的创造重要得多。思想的发明是人文学科的根本追求。人文学科不会给你很多实用性的知识,但是它提出的思想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因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他们面对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结果,世界随着改变了。

由此带来人文学科的第三个特点:人文学科中,重要的思想发明其实都是孤独的思考者独立思考的结果。到现在为止,人文学科还没有发展出以大团队做大规模研究的成功模式。纵观20 世纪的历史,真正改变了人类思想方式的思想家不会超过20个,他们都是天才。

第四个重要的特点是,人文学科的思想之所以被社会或同行接受,依靠的是思想的批判,而不是实践或逻辑的检验。它靠的是共鸣,而不是理性的说服。大思想家就是能说出别人心里想说却说不出的话的人。因为思想批判的需要,人文学科要求让很多思想共存,提供很多选择,然后在学术的论辩中,学术从业者和普通民众自觉不自觉地与某一种思想产生共鸣,接受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就传播开来。

由此带出第五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人文学科的进步与艺术家的创造一样,是一种艺术史意义上的超越,而不是在逻辑或实证意义上被取代。举个例子,不会有谁说因为徐悲鸿的马画得很好,所以齐白石的虾就不行。这就是艺术。艺术是树立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有某种很有意义的超越。这个超越是说,下一代人再也不会完全像上一代人那样画画、唱歌、跳舞、演电影,但反而证明上一代人的艺术成就值得珍惜。所以,从事人文研究的杰出学者可能越老越吃香,他的思想可能已经过时,下一辈学子也不会跟着他的模式做,但是他的贡献还是弥足珍贵。

人文学科第六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实际上只对人文学科才适用。在人文学科里面,所有世界性的伟大发明都有很强的民族性。这一点只适用于人文学科,法学不行,经济学更不行,只有在人文学科才会有明显的体现。

猜你喜欢

人文科学人文学科理性
在“实践”中研究人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抓好四个渗透,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