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素养的培养探讨
2022-07-05曾开庆
摘 要: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时习惯使用其民族语言,英语仅限于在课堂上和师生间交流时使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迅速提高,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摆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素养;培养
作者简介:曾开庆(1965-),男,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英语基础差, 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第二,学生不积极参加小组合作,上课开小差,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素养,是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几年,笔者所在的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高考600分以上者以及一本上线率位居云南省第三名,高考英语成绩喜人。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30多年,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素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愿与大家分享。
一、研究背景
笔者所在的云南省临沧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佤族、傣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大。过去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等原因,临沧缺乏英语师资,大部分学生上初中后才开始学习英语。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加之学习方法不当,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当地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这让云南边疆各族儿女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佤族人民的关心,对边疆发展的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倍感自己肩负着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的实施
(一)英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观念的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英语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英语教学目标已远远超出了高考的框架,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中无导入环节;2.教师没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讨论,而是主讲到底;3.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4.师生关系紧张,没有互动环节,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面对教师的问题不知所措。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能积极思考,更不用谈培养能力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了。
(二)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培养学生能力素养
为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近年来,笔者所在的临沧市第一中学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探索和改革,强势推出“6+1”高效课堂新模式,成效明显,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推行“6+1”高效课堂模式,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符合新時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这一模式下,鼓励学生上台讲题,教师进行点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达到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成绩的目的。
“6+1”高效课堂模式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可分为七个环节:1.导入环节;2.思考环节;3.议(讨论)环节;4.展示环节;5.评(点评)环节;6.当堂测试环节;7.用(作业)环节。
1.导入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利用5分钟进行新旧知识衔接,或者导入与本单元相关的视频内容,为新单元的知识点教学做好铺垫,包括认真梳理本单元高频词汇和短语。
2.思考环节。教师集体备课,制作统一的课件,其中包括新单元主要信息和考点知识,围绕语篇让学生探究段落主题句、文章中心思想,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限时阅读,并勾画出语篇中的关键词,为阅读中画语篇思维导图做好铺垫。
3.议(讨论)环节。在这个环节,全班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6-7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长难句进行分析,还要让学生画出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对重点知识,学生还要进行两两复述。
4.展示环节。教师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抽取各小组学生上讲台展示所在小组的讨论结果,内容包括长难句分析、熟词生义现象、语法分析。同组学生可以补充发言,教师给小组加分鼓励。教师每天汇总各组得分,每周在班内对小组进行考核,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5.评(点评)环节。这个环节,教师要对学生未讲透的知识加以补充和拓展。教师也可让优秀的学生来补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当堂测试环节。这个环节里,教师进行当堂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句子翻译等多种测试形式。
7.用(作业)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推行“6+1”模式以来,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素养的关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绩,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收集整理学习资料;2.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流和语感;3.重视书写的优美;4.养成每天记单词的习惯(15-20个);5.养成查字典解决难点的习惯;6.养成好问的习惯,会思考、会质疑的大脑才会创造;7.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练习;8.阅读名著、报刊、杂志的习惯;9.良好的听课习惯,包括认真做笔记、大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勤思考善提问;10.小组合作、互助互学的习惯;11.复述的习惯,能把老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说出来、写明白;12.反思并记录的习惯,一课一反思,一周一记录,写学法周记和做题反思,在总结和探讨中前进。
四、教师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授之以渔”
1.巧妙实施阅读策略。(1)建议教师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如果把课文像豆腐块一样分割开,会破坏阅读语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题材,要求学生阅读时养成勾画段落主题句和勾画细节的良好习惯。(3)平时,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限时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4)在进行阅读语篇结构分析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长难句,推断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态度,引导学生利用句子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来寻找问题答案。(5)充分使用外刊资源。实践证明,学生长期大量阅读外刊和名著后,英语词汇量有很大提升,阅读外刊就是让学生习惯英语环境,按照英文的行文逻辑来进行思考,这是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素养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过好语音关。语音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关,不掌握正确的发音,学生就不敢大声朗读和对话,后续的训练就难以进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发音口型,然后模范发音。同时,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跟录音带阅读,让学生大胆实践,反复模仿,形成语感。学生只有会读,学英语的兴趣才会慢慢建立起来。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阅读单词、句型、课文,取得了显著的导入、巩固效果。
3.加强英语语法的学习。教师要对各种语法知识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并用思维导图和语法专题练习形式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长难句分析和翻译练习。较难的问题,教師可以先组织全班讨论,再让优秀的学生充当自己的小助手,以兵教兵的方式教给其他学生解题方法。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讲解分析,教师要对其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会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渐渐地,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了。
写作教学方面,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经常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卷面,指出不足。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领,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克服英语学习上的困难,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执着前行。
五、结语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不断变化。教师必须顺应这种变化,在变化中探索,在探索中变革。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要敢于面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本校教学团队一起,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能力素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习小助手,积极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教师应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探究问题,找到答案,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