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统编教材,照亮学生阅读世界
2022-07-04方琪
方琪
近些年来,中国的学生、家长被教育焦虑深深地裹挟:学生课余时间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疲惫痛苦;家长则面对教育成本增加,家庭压力大。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非常支持“双减”政策的落地。把学生从机械化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让语文学习回归阅读本位,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双减”政策下积极努力的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的编排体系,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教材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阅读策略单元”等特色栏目,使课内外阅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环境育人非常重要。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声教育,能让学生自然地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环境的营造包括内在心理环境的营造和外部环境的营造。小学语文教材在一年级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用学生熟知的故事或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鼓励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这是内在心理环境的建构。“和大人一起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为学生营造好的阅读氛围。为此,教师可以在一年级刚入学时就与家长充分沟通,和家长分享阅读的重要性,并示范指导家长怎样和孩子共读。家长坚持每天抽出二三十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书,每周陪着孩子去一趟书店或图书馆静静地读书。当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会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心理舒适感。
“和大人一起读”旨在构建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尽早爱上阅读,并逐步从依赖式阅读过渡到自主性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是最崇拜的人。因此,诵读课上,带领学生读经典古诗词,每天坚持给学生读一篇精彩的文章,每周教师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读的书,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和大人一起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大人还要让书籍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好书唾手可得,让阅读更方便。这是外部环境的营造。书房书柜里满满的一柜子书,房间里触手可及的儿童读物,家里某个角落设计成的一个温馨的读书角,都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班级开展“家庭藏书大比拼”“晒晒我家的阅读角”等活动,来激励家长为学生阅读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书香家庭很重要,一个书香校园更为重要。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可以买些书放在班级的书架上,课间陪着学生一起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开展“捐一本好书,读十本好书”的活动。班级藏书量不断扩大,课间休息时,学生总是在小书架旁流连,捧着自己喜爱的书阅读,教室里保持着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让学生尽快地爱上阅读。但只有让学生保持对阅读长久的兴趣,才能使这一行动坚持下去。
教材每册都编排了一个“快乐读书吧”栏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其阅读量,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导学“快乐读书吧”,应让学生真正对阅读感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阅读要求,
而要根据学生年级特点,有计划地分步骤分层次指导,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共鸣。在导学二年级下册的“读读儿童故事”时,笔者分成三个阶段,先是导读课,再是阅读推进课,最后是读书分享课。导读课,教师从讲故事入手,重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推进课,教师安排了具体的读书计划:第一周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二周读《神笔马良》,第三周读《七色花》,第四周读《愿望的实现》。读书分享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展示,低年级儿童一般会选择讲故事、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来分享。对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设置不一样的要求,重在鼓励。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多加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阅读与分享的快乐。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快乐读书吧”导学案,自然地把学生从课内阅读引导到更为广阔的课外,让学生一直保持阅读的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笔者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并给这本笔记本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喜欢的词句、阅读感受记录下来。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画一画。学生书读得多了,知识面也广了。这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读书交流、竞赛活动,如“新闻发布会”“谈天说地”“即兴演讲”“编手抄报”“快速作文”等,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阅读评价机制的建立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我班开展“诵读之星”评比活动,每月评选一次,“诵读之星”的照片贴在班级宣传栏上,成为同学们的“偶像”。我制定出《阅读課程星级评选细则》,组织学生对照评选条件自评,看看自己能达到几星级标准,颁发星级证书,以此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向更高星级攀登。
三、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起步阶段,就从课堂“教读”做起,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拔萝卜》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在学生读熟后,教师播放《拔萝卜》歌曲,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唱完后教师问:“小老鼠还会请谁来帮忙呢?请学生们画一画,说一说。”学生当场画了起来,不少学生画得栩栩如生。在交流的时候,学生能发现故事的行文特点,说的都是比老鼠小的动物。最后,教师请学生合作完成新故事。
导学《猴子捞月亮》时,学生已经学完拼音了,教师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接着请一个学生和教师一起读,在读的时候示范并指导学生断句、停顿、语气等;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请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借助“倒挂”“拉住”两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帮助学生理清人物的出场顺序──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表演后,教师借助问题“月亮到底掉进井里了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还没有能力完全自主阅读前,教师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阅读,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阅读的兴趣,还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
中高年级学生能读整本读物了,教师要对其加以阅读策略指导。统编教材选取了四种最基本的阅读策略,编写了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的单元。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以三年级上册预测阅读策略为例,预测能激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推想,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夏洛的网》。教师在导读课上先让学生读读书名,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想,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旁边。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生活经验都可以帮助预测。等故事读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书交流课上交流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发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自己有什么收获,如果续编故事会怎么编。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不仅仅是阅读的参与者,更是思考者,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预测的阅读方法。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儿童没有阅读,他的人生经历一定会有欠缺。没有不喜欢故事的孩子,愿每一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愿每一个书香校园和每一个书香家庭都能够给孩子童年温暖的回忆。“双减”政策是国家送给学生们成长的礼物。依托统编教材,照亮学生阅读世界,是语文教师能送给学生们的最好的礼物。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南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