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孔子学“诫勉”

2022-07-04袁浩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弟子论语孔子

诫勉,通常是指教师通过谈话对学生进行规劝、提醒和鼓励的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方法。长期以来,由于“为应试而教”“分数至上”的不良倾向,“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素养、学校文化、地域环境的种种差异等极为错综复杂的原因,在不少地方,一些教师在运用诫勉教育学生时,往往是端着架子、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对着垂头肃立、满脸沮丧的学生反复唠叨、一味指责。为了让学生老实听话,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提升班级排名,一些教师一遍遍泛泛地硬灌众所皆知的道理,一次次给学生加重作业负担,填塞知识,有的甚至有意无意地把对中小学生的诫勉异化成了成人社会中对违法人员疾言厉色的训斥和警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积极探索。一些实验学校,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教师团队在资深语文名师孙红校长的率领下,确定专题,认真研读《论语》等儒家经典文献,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力求从先贤们那里汲取教育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秘诀,推进教育改革。无疑,这是很有见地的尝试。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闪耀着炫目的光彩。《论语·阳货》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仲由谈“六言六蔽”时的观点,内蕴丰厚、浅近生动,给后人的教育启示是多方面的。如果仅就诫勉教育策略而言,今天,我们从“六言六蔽”中,能获得哪些重要的思想启悟?

一、注重品格修养

孔子一生坚持追求理想人格,把价值意义建立在崇高的美德上,同时又把这种追求作为精神享受,提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他对学生的教育也多落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教育学生为人要以忠信为主(“主忠信。”《论语·子罕》),要把道义作为行事的根本(“君子以义为质。”《论语·卫灵公》)等等。

在“六言六蔽”中,孔子在肯定崇尚“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品德的前提下,通过对“言”“蔽”“学”之间关系的解析,指出“学”的重要,劝告、引导弟子仲由要加强自身修养,规避“愚、荡、贼、绞、乱、狂”等道德弊病的产生。显然,孔子对弟子的诫勉是以完善其自身人格为追求的,而加强自身的修养,追求健全人格,正是所有人生理想、社会愿景得以实现的内在基础,是对国家、社会负责任的首要前提。

当今,新时代呼唤万千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我们对学生诫勉更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有机地融思想品德教育于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核心素养的养成上狠下功夫,而不宜狭隘地仅仅专注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二、突出主体学习

“六言六蔽”中反复提出“学”,强调了“学”的重要意义。这体现了孔子重视学习者“学习实践”的一贯主张。孔子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学而不厌”(《论语·述而》),“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突出的就是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的布道说教。

孔子对弟子的诫勉教育也极力提倡通过学习来加强自我修养。譬如,当弟子子贡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半途停止的时候,孔子规劝子贡说“学习不可以停止,一个人只有到了老死的时候,才可以不学习”(“学而不已,阖棺而止”《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中还记载了孔子说服轻视学习作用的子路(即仲由)的故事。

我们运用诫勉教育策略,就应该像孔子这样,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在让学生逐步真正认识、体悟学习的重要意义,着力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引导、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实践活动。

三、尊重个体差异

对弟子仲由的个性特点,孔子十分了解。他曾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如:“由也喭”“由也好勇过我”“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不知其仁也”“野哉,由也”。《论语》中也写出了仲由的率直坦荡,如,仲由对孔子去见南子、见公山弗扰、见佛月,都明确表现“不悦”,直接提出不同意见。《论语》还多处记录了仲由的勤思好问,如向孔子“问政”“问君子”“问成人”“问事君”“问尚勇”“问仁”等等。

细读“六言六蔽”,联系《论语》中涉及仲由的这些文字进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孔子通过“问”引起仲由“听”的需要,对仲由进行“六言六蔽”的诫勉、规劝和引导都是从仲由勇猛、刚强、率真、好问、粗鲁、不谦让、不内敛以及轻视学习等个性特点出发的,很有针对性。这也体现了孔子“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至于学什么内容,读哪些文献典籍,是侧重礼、义,还是奉行中庸精神......孔子在谈“六言六蔽”时没有具体阐述,而是留给仲由自己去领悟、决定。可以想见,在这次诫勉谈话之后,仲由很可能将“言”与“蔽”一一对应,并联系老师平日的教导,反复思考分析,自主选择确定“学”的内容。

运用诫勉策略,不就应该像孔子这样吗?关注、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使其自主确定方向、选择学习内容,着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我教育,自主發展。

四、重视举止态度

孔子诫勉弟子仲由,先是通过对话了解仲由对“六言六蔽”的知晓情况,再让仲由在席前坐下,然后采用平和的语气,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孔子诫勉弟子时的这种和缓、亲切、友善、谦抑的举止态度是他内心重视人、平等待人的“仁”的思想的外在表现。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贯穿在他学说中的一个基本原则。《礼记·中庸》载孔子语“仁者人也”。何谓仁?就是把人当作人来看待。孔子认为“仁”是礼乐得以实施的根本(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乎?人而不仁,如乐乎?”《论语·八佾》)。“仁”作为道德修养,孔子弟子曾参用“忠恕”二字作了解释,“忠恕”所体现的就是“仁”的精神。学者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而言忠恕,则较言仁更使人易晓,因仁者至高之德,而忠恕则是学者当下之工夫,人人可以尽力。”孔子诫勉学生时的态度方式,践行了“忠恕”精神,其实质也是一种无声的“仁爱”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完善。

像孔子这样,心怀仁爱,身体力行,以身示范,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袁浩,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荣誉教授、江苏省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小语会顾问)

猜你喜欢

弟子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弟子规
弟子规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