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习作教学
2022-07-04李辉
李辉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写作品梗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写梗概,既需要学生能深入文本,准确感知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读懂的内容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连贯地表达出来。不同于学生平日在课堂中对单篇文章的概括练习,写作品梗概需要学生能将一部十几万字的“大部头”,提炼为一篇“短文章”,其难度可想而知。
基于作品梗概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写作中出现的困难,笔者将习作教学设计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探究儿童思维进阶学习模式下的习作教学。
一、单元整合,开发项目任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外国名著单元,本单元包括三篇名著节选课文,以“同读一本书”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内容涉及名著阅读、名著交流、名著推荐以及写名著梗概等。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将整个名著单元化为一个“长学程”,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项目化任务1:阅读模块
假期中,请同学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历险”主题作品,根据书中情节,以个性化思维导图形式,展现主人公的历险经历。开学后,全班将进行阅读交流,优秀作品还将被学校的微信公众号“阅读俱乐部”推送。
该任务旨在让学生读懂作品内容,能大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既为接下来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教学做了铺垫,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学情依据。在前期阅读基础上,通过学生问卷及作品分析,笔者发现六年级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兴趣整体较高。因此,笔者又延伸了以下项目任务:
项目化任务2:口语交际模块
(1)根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情节,绘制汤姆的历险地图。
(2)结合你对汤姆的印象,为汤姆画一幅凸显人物特点的漫画。
(3)参加“马克·吐温的茶话会”,以书中人物的身份,一起来聊聊汤姆这个人。
在口语交际课“同读一本书”中,笔者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抓手,引导学生从人物和情节等角度展开交流,让学生对书中主人公的历险情节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样的学习准备,也为接下来的习作课“写作品梗概”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项目化任务继续延伸。
项目化任务3:写作模块
(1)教师化身为学校“阅读俱乐部”编辑,向学生发布稿件征集令。
“阅读俱乐部”征集令
征稿对象:全体六年级学生
征稿主题: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
投稿形式:作品梗概(450字左右)
投稿时间:3月5日~3月31日
投稿方式:各班级语文老师处。优秀作品将在“阅读俱乐部”公众号中推出。
(2)教师再次以编辑身份,向学生发布俱乐部“编辑招募令”,使学生化身为“作品梗概”特约审稿编辑,审核投递的稿件。
习作课中,笔者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依托,通过征集稿件,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同时,笔者通过做小编辑这一活动形式,让学生转换身份,从审稿的角度,学习写作方法。笔者在任务推进中指导学生如何写作品梗概。整个单元由阅读到交流,再到写作,学习过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体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优势。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一个有梯度的整体。既让学生思维实现层层进阶,也将学习任务分散于各个学习项目中,达成了“一课一得”“一课一突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扎实。
“写作品梗概”中提供了三种写梗概的方法: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在传统习作教学中,一节课要解决三个学习任务,致使教师教得匆忙,学生学得浅显。而在单元整体理念下,“读懂内容,把握脉络”这一基本目标,笔者已经在前期活动和口语交际课中得到落实。因此,本次习作课只需重点突破“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两个目标,教学的空间更加舒展。接下来,笔者重点介绍这两个教学点在课堂中的突破,以及学生思维进阶的过程。
二、思维进阶,搭建学习支架
在项目化任务3中,笔者赋予学生“阅读俱乐部”特约审稿编辑的身份,以更具驅动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写作品梗概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笔者设置三级思维梯度,搭建层层推进的学习支架。
1.比一比,明标准。在这一环节中,以《汤姆·索亚历险记》“墓地历险”这一情节为例,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学生写作”这一模式,而是给出三种不同的梗概文本,让学生在对梗概特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最合适的文本。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对三种文本的选择中,认识到梗概写作要将主干保留完整,筛选合并与主干无关的情节,重点抓人物、地点、经历和结果这几个要素。这一转变,降低了学生写梗概的起始难度,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梗概范本,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写梗概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细致理清这一部分情节的“主干”和“枝叶”,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筛选,为学生的后续写作提供方法指引。
2.改一改,练方法。在明确筛选合并的标准后,笔者为学生搭建了第二层思维梯度,出示一段有问题的梗概文本,让学生着手修改。学生对照第一次编辑任务中明晰的标准,与同学合作尝试修改。修改的过程就是对方法的应用,在学生展示修改成果时,教师引导学生说清修改的理由,这是对写作方法的再次明晰,思维难度再一次提升。以下为教学片段。
师:最近,“编辑部”还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播放录音:“各位编辑,我特别希望自己的文稿能够入选,你们能帮我修改吗?”)出示编辑进阶任务:同桌讨论,借助修改符号和简洁的文字,合作修改“孤岛历险”的梗概,展示成果时说清修改理由。(出示“孤岛历险”的梗概)
(学生交流修改,台前展示)
3.写一写,真实践。借助“对比挑选”“合作修改”两次活动,学生经历了由“知”到“用”,由“教”到“扶”的过程,在知识结构和思维训练上已经做好了进行深层次挑战的准备。笔者在此时安排练写训练。以下为教学片段。
师:编辑不仅要会改,更要会写。让我们继续第三关,编辑挑战写作任务。(出示写作要求: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鬼屋历险”或“山洞历险”部分的梗概;完成后组内交流,并根据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组内推选一位代表,汇报分享。限时5分钟。)
(学生讨论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先来说“鬼屋历险”的梗概。哪一组来展示?
生:汤姆和哈克去鬼屋挖宝藏,挖的时候印江·乔埃和他的同伙来了,汤姆和哈克被迫藏在楼上。印江·乔埃在壁炉旁发现了汤姆和哈克留下的旧镐头,他们差点被发现。原本藏在鬼屋里的宝藏也和印江·乔埃准备放在鬼屋里的宝藏一起被拿走了。
师:这一组的梗概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印江·乔埃怎么发现楼上有人和汤姆躲藏这些具体细节可以不写。最后一句可以改成“印江·乔埃把所有宝藏都带走了”。
师:语言越来越简明了。
生:我们组概括了一首打油诗——汤姆哈克同出游,鬼屋遇见印江·乔埃。周旋印江保小命,不幸宝藏被带走。
师:掌声送给这首颇具匠心的打油诗,简明清楚,别有趣味。“山洞历险”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野餐会上,有人提议去钻山洞,汤姆和贝琪玩得太投入,脱离队伍迷了路,被困三天三夜。他们还遇到了印江·乔埃。后来,汤姆利用洞口的亮光找到了出路。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写得很清楚,但是少写了一次进山洞的经历。
师:书中一共写了两次进山洞。哪一组继续把情节补充完整?
生:后面加上“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找到了寶藏,最终成为小镇上的富人”。
师:在两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山洞历险的情节也清晰了。
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基本能做到把握主干内容,用较为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作品内容,实现了由不会写到能大致写清楚的思维跨越,达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
对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这一目标的落实,笔者借助阅读课中《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让学生尝试寻找作者连贯表达的奥秘。学生很快发现,作者借助“从前”“有一次”“很多年过去了”“又过了几年”“有一天清晨”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接文章,这是“时间过渡法”。同时,借助其他作品节选,引导学生掌握借助地点转换和心理变化来概括文章内容,这是“地点转换法”和“心理推进法”。方法的发现,再次为学生锤炼语言提供支架,让学生在课后创作中有法可循。
三、课堂延展,构建应用情景
如果习作课仅止步于课堂,则失去了单元视域下项目化写作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课应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创作不是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是有实际意义的。在深入研读教材中“情景举例”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在刚才的梗概创作中,同学们保留的情节、梗概的字数、表达的方法,各不相同。其实,梗概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就像《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有一千余字的,也有四五百字的。如何取舍呢?看看下面三个情境,说说你的想法。
1.学校阅读俱乐部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字数要求:450字左右。
2.在班级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看过的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生:俱乐部征集的文稿是有字数限制的,语言要简洁一些,但也要加入一些必要的情节,来吸引读者。
生:第二个情境中的要求是“简要”,可以比第一个情境再简洁一些,讲清楚主要的内容就行了。
生:最后一种应该是最简短的,因为我们平时和人说话不可能长篇大论,这样别人也不爱听。用几句话说清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师:梗概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本,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对象,灵活运用。今天通过“评选—修改—创作”,同学们学习了写梗概的方法。课后请大家用上这样的方法,以梗概的形式推荐一本你最爱的少儿读物,积极参与“阅读俱乐部”的活动。“阅读俱乐部”,期待你的加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应用性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为学生种下了习作应根据表达需求而写这一理念的“种子”。一节习作课虽然结束了,但后续的项目活动仍在继续。教学“快乐读书吧”中的《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用作品梗概的方式介绍推荐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名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特约编辑”的任务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真切地变为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学生课后完成的作品梗概,通过“特约编辑”评选和教师审核,最终在“阅读俱乐部”公众号中得以展现,让项目学习的任务真实发生。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将学生一节课的学习变成一个持续的学程,让学生在思维进阶和言语实践中,切实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