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探究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2022-07-01王诗颖
王诗颖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成为热门的话题,新时代外语人才的新需求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皆提出了更高要求。读后续写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它能够培养学生读和写的双重能力,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但如何在教学中更恰当地落实读后续写教学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文将从分析读后续写的育人价值着手,阐述该题型的理论基础,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该题型的应用推进带来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后续写;高中英语教学
读后续写即学生在应对一篇被删去后半部分的文本材料时,能在熟悉前部分文本的情况下按要求接续文本内容。
续写材料多为记叙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记叙文这类体裁的具体信息,如该篇材料的大致线索(事件的主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有哪些(人物性格特征如何)、文章的情感导向如何。学生必须在通读原材料并把握大致内容的前提下才可进行合理的续写,一旦遇到阅读困难(如有较多陌生单词、长难句语法看不懂等),则会对续写任务的完成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该新题型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会是个较新的挑战,如何在规定的应试时间内合理分配阅读和写作任务是个难题,如何正确把握文章情感导向、创造出合情合理的续写内容更为不易。新的挑战对学生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如平时要注重阅读训练,英语基础要打夯实,语法及词汇水平到达到基本要求。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学上的难度亦不容小觑。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阅读原材料是输入,写作是产出,该题型是英语学习输入与产出的结合。从考试题型的角度来看,它是读与写的创新性联结,可以有效考察学习者读写的双重语言应用能力。
读后续写这类新题型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聚焦于提高学生的读和写的双重能力;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该题型对学生的分析、推理、推断能力要求更高;在学习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上策略的调整,增强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这与新高考改革的要求相呼应。
这是由于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既要注重发展自身,还应重视合作参与以及创新实践的要求。因此,在此新要求下,许多英语教师开始了读后续写教学模式的探索,希望能帮助学生及早适应新题型,促进读写双重能力的提升。
一、读后续写的意义
读后续写以其特有的“输入+输出”的优秀特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省份接纳为高考新题型。该题型的设置为在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输入后,让学生根据题型设置要求进行产出,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目前英语教学的两大教学核心目标便是“知识运用”和“核心素养”。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读毕文本之后,并在掌握文章大意的情况下进行续写。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文本分析能力,如看到记叙文之后立马产生“六问”的学习意识(时间、地点、任务、事件的起因/经过等)。學习者从阅读文本、分析文本到进行文本再创造的过程是思维接纳、推理分析到思路整合的训练过程。接纳的是文本输出的词块句法等基本单位及文化意识和内涵,推理分析的是阅读材料框架、整合的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被新文本材料同化和改造的内容,这是新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也是读者与文本内容互动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能真正达到核心素养训练的目标。
从教学的角度看,由于读后续写不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简单机械叠加,而是要求两种技能培养在实践中相互推进,使学习者能两种技能均有所提升。输入性阅读材料为学生创设了一定语境,学生可以从语言语境中积累语言知识和表达习惯,为有效输出(如语言的模仿及加工等)奠定基础。因此,新题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常规性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又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真正做到读写共进,有效培育学生英语实践技能的运用能力。
二、读后续写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输入假说与语言输出假说
美国著名学者Krashen(1989)的“输入假说”指出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性输入”,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读后续写中的输入指阅读文本材料,“可理解性”是对阅读材料在内容质量上的要求,即不能呈现于学生而言过难的阅读材料,正如前文所言,学生理解文本是写作的重要前提,若不能正确解读文本,写作任务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提升功能。这与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教师给学生呈现的学习材料必须是存在于学生可认知范围区间的,可略高于或略低于于学生现有水平,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不能称为成功的教学,只有输入是可理解的、能被读懂的,学生才能进行写作应用。
学者Swain(1985)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说”,即学习者必须进行大量的“说”和“写”的可理解性输出,只有输出才能检测输入是否真实有效以及输入性材料是否被学习者内化吸收。这也是对读写任务在质量上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产出质量低下的问题(详见下文读后续写问题阐述),输出内容的质量体现学习者内化知识、迁移运用及创新能力的水平。
读后续写是结合语言输入与语言产出、语言学习及活学活用于一身的开创性题型,对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呈现和创设了相应学习情境,学习者是否有能力去挖掘可迁移运用的可理解性输入内容有时往往影响写作输出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挖掘、体会文本的能力,为高质量产出夯实基础。
(二)建构主义教育观
作为认知心理学主要分支之一的建构主义指的是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活动构建起新的意义的方式。从本质上讲,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者根据他们过去的经验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构建和发展新知识,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技能。
摒弃纯以教师为本位灌输式的知识获取方式,而代之以学习者为本位,以他们自身的能力为基础,以较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为驱使去搭建获取、吸收新知识的桥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的内容,在该理论视角下学习者一转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成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此外,该理论还主张改良和提高师生间的沟通合作。在续写任务中,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产生更多关于写作主题的想法,然后他们将能够发展自己的英语写作系统。学生的背景和经历差异可以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帮助产生新想法。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首先主张教师不是处于知识建构的主体者,相反,他们是组织者和创造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性材料,唤醒机制,该类材料可不局限于课内文本,适量的课外文本输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在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唤醒学习机制,产生表达需求。由于学生个体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的构建内容具有包容心态,容许学生的大放异彩,这些都是建构主义思想的体现。
三、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錯误解读文本,续写内容偏离原文主题
由于学生是在完成文本阅读后才进行续写,所以文本的正确解读对于行文尤为重要。但常见的问题是学生难以正确解读文本,此类困难通常源于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遇到了障碍,如单词积累不足,词义、句意理解困难,此时学生的阅读心态受到影响之后可能会选择放弃阅读,或对原文持有错误的理解,造成内容偏差进而他们便无法顺利把握原文的主旨大意,导致续写内容也无法与原文有效衔接。
2.逻辑不合理,融洽度不高,衔接不合理
读后续写新题型在行文撰写的衔接性上存在以下这些要求:在行文融洽度方面,续写的情节设计要说得通,且要与原阅读材料高度相关,不能天马行空偏离方向;再者,续写内容要与每段落开头语在逻辑意义上连通;两个段落的内容在逻辑上也要连接恰当。部分学生想象力不足,无法在续写中合理使用对白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反而在续写中使用了大量口语化的对白,且频繁地使用诸如“said,asked,answered”等词汇。还有部分学生不善于谋篇布局,忽略题目要求,第一段续写篇幅过长,而第二段又过短,导致段落之间不平衡,导致续写乏味,缺乏情境性。
3.主题升华牵强,甚至画蛇添足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文章大多以记叙文为主,该题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悟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导向,并在续写中加以体现和表达。假若学生能在把握原文语境的基础上,恰当凸显和升华主题,便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在现实的实践中,学生往往由于未能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导致情感脉络的把控也出现了错误,于是在续写中的主题升华也略显牵强和突兀。
(二)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1.体会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意图
阅读是续写的基础,高质量写作以读得懂为前提,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及其重要。以下五个角度可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原阅读材料的主题意义、材料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原文的语言修辞及材料的结构等五个方面。有合理分析文本,才能构想出符合逻辑的续写。
将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1中的阅读材料“Science and Scientists”作阐述例子,完成阅读教学后,教师可把写作任务贯穿至该课堂的课后作业布置中,使用问题链的形式加以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潜伏的观念,提出问题如:①Why did John Snow decided to find the infecting reason of the disease? ②What influences did he made for medical sector and our society?③Whats your feelings towards his actions? 学生接收到问题后,自觉自发在原文中积极找寻答案。譬如首个问题便可从原文本的第一段找到对应答案,即介绍了霍乱的危害和约翰·斯诺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的决心。学生们可以基于对医生角色的社会认识形成一个读后续写的思路和方向,阐述医生救死扶伤、在不顾疟疾肆传的情况下英勇探索的“逆行者”形象。不同的问题为续写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多向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读后续写加以引导,可以协助学生拓展思路,开拓续写的不同范畴,让学生自主寻找合适的方向进行创作,有效提升续写能力。
2.剖析语言内容,模仿语言结构
明确写作意图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原阅读材料在结构和内容上的探索,此举目的在于让学生明晰原文的写作结构(如句式的模仿),赏析语言内容,从中汲取有益成分进行模仿再利用,模仿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路梳理和思维训练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2中“Bridging Cultures”作为分析例子,确定了“What are the challenges Xie Lei had met in a strange environment?”的写作主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原文找出Xie Lei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包括在生活上的出行问题如何解决?寄宿家庭的环境如何?想念国内家人时该怎么办?外语交流能力较弱怎么办?在陌生的学习环境里如何尽快适应不同的上课模式?通过学习掌握读写包括speak up in class;in order to;form a wise opinion;give presentation等在内的语言内容,学生脑海中已能构想和预设出语言内容和语言结构,接着可进行适当仿写,进而将自己的理解与原文内容进行适当整合,设计出一篇自己的续写文章。
3.厘清材料结构,明晰行文框架
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文章架构对于读后续写来说尤为重要。以记叙文为例,学生一看到记叙文,应立马在脑海中提出六问,并具备相应的提取能力。基于此学生便能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实现分层分段叙述的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2的课文A day in the cloud作分析例子,该课堂课后作业需要学生完成为濒危动物制作海报的作业。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细品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总结该文本在描述濒危动物时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模仿阅读内容形成文章框架,即“濒危动物的现状-发展过程-保护措施及建议”。因此,学生在制作海报时便可在互联网教师的辅助下寻找这三方面的内容,不至于盲目地进行内容填充。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
4.激励生生头脑风暴式交流,开拓续写思路
读后续写虽然是在承接原文写作倾向上的创作,但仍然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学生可以头脑风暴似的进行再创作,但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也会存在思路枯竭的现象,无法寻到恰当的写作角度进行切入,难以进行有效写作。因此,教师应鼓励和赞扬学生进行意见交换和交流,提倡在互动中擦出思维火花,勉励学生进行多向思考。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1中“People of Achievement”此篇阅读材料为例,教师在Reading for writing(以读促写)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读毕原材料的基础上,思索以下几个问题:①How did Tu Youyou do when she met difficulties in research? ②How does team spirit work in group activity? ③What are the important merits of great people? 以此方式不仅能促进文本理解,学生们的头脑风暴式交流又能为生生间续写提供了多角度。学生可以针对不同写作角度提出批判性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于读后续写这样具有极强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新题型。
5.安排生生互评,提高续写水平
在适应新题型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顾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求。教师也可从课外渠道丰富学生的文本赏析,经过相当时间的训练后,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赏析和互评。教师可适当介入进行写作习惯和策略的引导,如续写前学生可以就相关主题建立自己的词汇链及创作内容大纲,并对学生提出避免重复用词、运用英语式思维的方法;写作结束要习惯性地进行自我检查。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设计符合新时代的育人理念,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新型外语人才建设要求的贯彻之举。它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英语读写双技能的综合运用。为充分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教师在读后续写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多种文本解读方法引领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文本。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学中反复总结和改良实践的,要视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恰当处理语言输入和输出关系的循序渐进过程,要积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參考文献:
[1]贺佳欣.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2):44-48.
[2]蔡露,宋建.国内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综述[EB/OL].http://www.fx361.com/page/2017/1109/2448750.shtml -2017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1):61-68.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