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格党建与农村社会治理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2-06-26李鸿渊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2年2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乡村振兴

李鸿渊

[摘要]当社会治理进入网格化时代,“乡政村治”治理模式逐步向“社会共治”治理模式演进,农村治理中以身份为标准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已不适应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势,易导致党组织与村级管理服务、黨员与网络管理出现脱节。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强化农村党建网格治理中的党建引领功能,应聚焦减负、增能、赋权,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发挥党建引领、网格支撑、党员参与、社会协同的网格整体治理功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优化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资源。

[关键词]协同治理;网格党建;路径融合;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22)02-0091-04

网格化治理是依托单元网格作为治理单元,并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的治理方式,而网格党建则是“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旨在让网格党建与网格治理有机融合,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实现党建与社会治理的高效协同。对农村社会治理而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保护和激发乡村治理的主体协同能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相比城市管理,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所具有的深入基层、广泛联动、流程规范等特点,更能够有针对性解决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管理方式粗糙等问题。党建引领的农村社会治理是时代赋予农村党建的重要使命,在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网格化党建与社会治理相融合顺应了农村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以及党建、服务、管理一体化的趋势。农村社区网格化治理是疏解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的重要举措。网格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通过深化网格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聚焦党组织与网格化融合的制度机制和载体路径,进而构建高质量的农村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农村党建网格与基层治理要素的融合。

一、农村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融合的难题

通过网格党建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农村治理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目前,网格党建与农村社会治理在实践中的融合程度不够充分,网格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综合信息系统仍有待完善。

(一)党员构成复杂,对网格党建与治理融合的认同度不高。农村地区的党员数量不多,并且老龄化较严重,流动党员成分较复杂,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与农村党组织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无职党员无所事事,流动党员心无所属,相应地造成农村党员管理难、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对于网格化党建而言,部分党员认为建立网格化平台不难,但动员群众融入和参与网格化治理较难,对网格化治理持不理解、不支持的观望态度。此外,网格党建绩效考评量化体系尚未成熟,部分党员主动参与和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成效不明显。

(二)党建活动“两张皮”,网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党建平台和党建资源,导致一些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党建工作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结合不紧密,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等。网格党建与社会治理的融合,离不开党员作用的发挥,而目前网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网格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信息技术偏差、待遇偏低等“四偏”现象突出;二是村级网格员难以做到“专职专网”,有的网格员由村两委或村管理员兼任,没有足够精力投入到党建网格工作中;三是网格队伍缺乏后续的有生力量参与,造成党建网格工作缺乏后劲和活力。

(三)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网格党建参与社会治理场景缺乏。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多采用传统党组织设置方式,部分支部党员数量庞大,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强;部分支部谋划党建活动少,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党员归属感较低;部分支部活动经费不足,制约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从网格党建参与社会治理而言,网格党建需要融入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治理场景中,与农民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但是传统的党建活动模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网格党建参与社会治理数据功能不足。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于城市而言较滞后,农村网格党建覆盖的范围又远超于城市网格的覆盖范围。信息化建设是农村网格党建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优化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加速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信息化赋能网格党建显得更为必要,但是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党建信息与农村相关条线信息并未一体收集,同时缺乏面向村民的信息平台,信息数据服务村民的功能还没有发挥。

二、网格党建引领农村社会网格化治理

随着网格治理的兴起,网格党建融入社会治理就必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实现党建网、综治网、服务网等多网合一。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积极探索农村网格化党建,立足建立组织体系、发挥服务功能、解决民生问题、健全长效机制,以小网格构建农村党建大格局,推动农村地区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一)坚持问题导向,创设治理载体。一是强化组织覆盖,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传统的农村党组织以身份为标准,划分机关、退休、流动等设置,出现党组织教育管理服务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为此,松江区结合社会治理网格化,形成“支部建在片区上、党小组建在网格内”的基层党组织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村居党(总)支一片区党支部一网格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体系。目前,松江区已建成网格党支部230个、网格党小组412个。二是强化网格服务,探索“网格+服务+治理”模式。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基层党建资源贫乏等问题,松江区围绕网格党建创新服务载体,将各类资源下沉到网格党支部的同时,注重为党员和村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添加治理内容,逐步让网格服务和网格治理融为一体。

(二)注重功能发挥,整合治理网络。一是着眼网格作用发挥,做实党建网格。用服务做实党建网格,网格党建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松江区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带动群众共治,通过居村党群服务站(点)亮灯亮标识、党员亮出党员身份、党组织亮出服务项目,让“民心网格”植入人心。同时,注重发挥党建网格“党建联系点、党群学习点、党员奉献点”的作用,丰富党建网格服务内涵。二是强化自治共治联动,完善治理网格。网格党建关键要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普通群众的归属感。网格化党建以“网格+党员中心户”为基础,将网格内有威望、有群众基础的党员骨干作为“党员中心户”联系人,协助做好舆情监控、政策宣传等,为畅通诉求提供快捷、高效的渠道,让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服务中。

(三)拓展网格党建外延,构建服务与治理的一体机制。一是加强分类管理服务,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网格化党建结合乡村实际,从加强分类管理服务入手,立足构建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尤其在镇级层面形成鎮党委委员、村班子成员、网格长包网联户机制,常态化、零距离地同网格中的村民家访、接访、互动。同时,村党组织在网格中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责任区,以党建引领加强网格化管理。二是精准回应所急所盼,全力满足多元需求。网格党建推动网格内资源共用共享,推进网格党建常态化运行。松江区以推进“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行动为契机,全区85个村的各网格党支部根据村民需求,分别与国企、“两新”组织、大学城区域化党建单位等近400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形成“基层吹哨,部门来帮”的新局面。

松江区践行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服务治理在网格上,从织密组织体系、发挥“三张网”作用、拓展网格党建三方面,打造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精准到位、运行高效的农村网格党建,打通影响农村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基本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推进了党建网络和社会治理网络的深度融合。

三、农村网格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经验启示

提升农村网格党建的治理效能,需要网格党建与农村社会治理全方位的要素融合,构建高质量的农村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一)组织覆盖到网格,夯实网格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网格党建实现党组织与网格设置的一体化,党员服务进网格,农村事务治理进网格,实现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的组织设置融合。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社会治理单元的高度契合。实现网格党建的治理功能,就要通过网格党建的组织覆盖,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内容中,构建“基层党建+社会服务治理”工作模式。

组织创新是基础。为适应社区“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的需要,网格党建以网格党支部的覆盖为基础,以党小组为基本形式,让每一位党员到网格报到并发挥作用,网格党建的覆盖为基层党建治理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组织保障,也为农村社会网格化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系统治理是关键。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与农村网格化治理整合的前提是农村社会治理的系统性、完整性,这既要遵循党建工作的逻辑,也要遵循农村社会治理的逻辑。从强化农村党建网格化的治理功能着眼,进而构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网格责任体系、协同治理机制、党员评价监督等网格党建治理新格局。

(二)作用发挥到网格,党员积分管理提升治理成效。党员作用的发挥决定网格化治理效果,网格党建依托网格单元分派组织任务和考核管理党员,网格化治理依托的是党组织本身的组织资源,同时将组织资源转化为农村社会治理的组织保障。

强化党员网格上的管理。网格化治理的核心是优化农村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一体化的工作方式,要明确界定党建网格员的职责构成,并针对不同层级网络员制定合适的职业化标准,为网格党员管理奠定基础。主要是加强对网格长、网格员的培训、完善激励机制、严格督查考核等方式,全面提高基层党建网格化的管理工作水平。

强化党员网格上的责任。网格党建让党员的责任体现在网格服务的效能上,创新党员在网格管理评价的方法体系。按照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到网格、责任承诺到网格、考核评价在网格”的原则,依托网格单元管理服务事项发挥其先锋作用,有序开展党建网格化治理。

(三)资源整合到网格,提升网格党建信息化水平。党建引领网格既包括政治方向的引领,也包括社会动员、资源整合的功能。就社会治理而言,全面准确掌握社会治理对象和内容的基础性信息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农村数字化基础薄弱,更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网格党建的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强化科技赋能网格。农村社会治理具有范围广、服务对象分散的特点,信息技术支撑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农村社会数字化赋能尤为必要。当前,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科技手段,就是将信息化技术优势与基层民主治理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构建“互联网+网格服务”治理模式。“网联网”可以高效整合信息资源,通过便捷有效的服务突破村民居住分散的弊端,提升网格数字治理效率。网格化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使基层党组织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合作”,推动单一型党建向全面抓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多任务转型。同时,能够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四)阵地建设到网格,构建网格服务治理的网络体系。党建网格服务通过健全立体化的管理服务体系,变粗放管理为精细治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管理为双向治理。党建引领体现在服务引领,也体现在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围绕治理开展网格党建工作。要以党建网格作为党群联系的连心桥,制定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并签订承诺书,做好上传下达、矛盾调解等服务工作。农村治理的主体是村民,网格党建服务村民、凝聚村民,同时也要引领村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真正实现从网格管理到网格治理的转变。通过培育不同领域的志愿者、带头人的方式,吸引农村新乡贤和返乡创业人员参与到农村治理,提升村民对网格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人人都是网格员,人人都有责的良性格局。

(五)一体治理到网格,形成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协作机制。网格党建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引领者,能够通过网格治理平台完善政社协同机制,在发挥网格党建引领的同时,在充分考虑党组织与村民社会组织差异的基础上,健全多方协商沟通机制,尊重不同主体参与治理的权利。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到网格治理离不开专业的社会组织,包括经济组织和各类文化公益组织,它们是农村社会治理的生力军,比如,农村专业合作社、志愿者组织等,需要党组织的支持培育和主动引导,以形成农村社会治理的合力。在具体的网格治理中,党员作用的发挥是实现网格党建与网格治理的支撑点,农村社会治理协同最终也体现为党员服务与治理身份的自觉认同。治理协同要求把治理的事项放到网格,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深入网格小组,在网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村民个体打造成紧密的共同体,凝聚、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网格化社会治理方式具有综合协同、共建共管、合作共治、互通共享和智能精准等特点和优势。农村地区网格化党建的目标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网格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是基于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的一体覆盖,以此强化党员网格服务考核,引导村民参与到网格治理和农村事务管理的活动中,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多方参与的格局,以实现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协同治理视域下政社合作机制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