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联动机制探析
2022-06-25夏风云王立慧熊芳苑
夏风云 王立慧 熊芳苑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高校学生成长环境有了诸多变化。本研究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内涵特征及类别,研判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联动的必要性,从而满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联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摆在突出位置,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有必要探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相关内涵及联动机制,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功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内涵特征及类别
(一)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内涵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与教育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三大要素与影响因子。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采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内容等,也包括二者间产生作用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聚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神经中枢”,也对二者产生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涌现,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类别
依据教育介体内容,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依据教育介体途径,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分为传统的以固定的校园、班级、课堂、教材、教师等为主导的线下教育,拥有海量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时学习、移动学习和无边界学习的线上教育,以及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传统教育教学全流程全领域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依据教育介体课堂路径,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分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以及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为主要内容的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外实践第二课堂;依据教育介体环境,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依据教育介体传播方式,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分为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联动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高校育人要求呼唤“大思政”格局
构建“大思政”格局,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坚持思想引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贯通联动、统筹发力、发挥实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才的全面培养、素质教育的有效实现,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长成才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学生成才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任务,也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目标的重要取向。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介体联动的根本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领域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是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遵循路径。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帮助其正确认识外部局势,从而找准自身发展方向显得尤为紧迫。学生成长成才既有总的远景目标和方向,又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并使之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又要求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教育找寻人生方向、实现人生价值,最终实现“人人皆愿意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伟大教育图景。
三、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联动机制
(一)以“思政共享共建机制”为纽带,形成“大思政”育人观
1.加强院系交流,深化思政育人新理念
一是要明确高校教师培养标准,制订教师培养方案,以统一的教师培训活动为平台,推动各院系、各部门的思政育人工作形成相互学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做好思政育人经验总结工作,将优秀案例汇集成册,进一步宣传推广先进育人经验理念;三是要充分挖掘身边榜样先锋事迹,以教育教学骨干为引领,带动全体教师育人理念更新完善。
2.加强校际合作,拓展思政育人新领域
一是通过会议、主题论坛等形式,在观点交流中明确高校思政育人目标,把握高校思政育人方向;二是积极完善校际思政共享共建机制,通过订立高校间思政共享共建备忘录、协议书等文本,在课程建设、师资交流、学生发展等领域深度协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借助新技术,构建“互联网+思政”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化育人,做到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从而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3.加强校企联动,挖掘思政育人新资源
帮助学生做好在校学习与未来工作之间的衔接。一是要树立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两大主体的育人功效,将思政工作贯穿学生课堂学习和生产实习的全过程;二是要挖掘学校优质科研资源与企业优势项目资源的联结点,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将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三是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同步发挥育人功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
(二)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联通学生发展全过程
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赖于完备的育人体系,而包含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兼顾学生各阶段、各环节的发展需求。高校应当统筹贯通、协同联动,明确各部门与各岗位职责,用全员思政理念不断汇聚、整合育人力量,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高校在思政课程统筹方面,要从把握思政课教学重要性出发,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提高教材选取质量、完善教学评价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始终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深化实践育人成效是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通路,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要以学生为本,挖掘特色做法,形成教育长效机制,动态关注学生发展全过程要求与后续影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与自立自强的品格。同时,要提高育人意识,优化管理方案,坚持守正创新,探索组织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新路径、新方向,通过形成科学全面的组织育人观、管理育人观与服务育人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主阵地,实现教育主客体联动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产物。它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与学校管理的物理空间,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它更是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思维空间,体现着高校对于思政育人多种介体的集中优化、整合发力。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离不开思政教育的主体(教师)与客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实则也是思政育人工作不断深化落实的生动体现。高校要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工作,落实“一线规则”,将校院领导、管理、思政、服务的各方力量汇聚到学生中间,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及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统筹全校各类育人资源,以党建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同时,要以学生社区为中心,将成长成才服务全方位地輸送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此外,要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推动,将高校“三全育人”优势资源、队伍和特色,全员覆盖到社区每个学生的成长当中,不断加强党团建设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学生工作,不断营造思政育人文化软环境,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吴涯.“四种课堂”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N].光明日报,2020-09-22.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韦庆昱,吴玉剑.高校领导干部深入联系青年学生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
责编:应 图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重点项目“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路径创新研究”(编号:L19ASZ001)
作者简介:夏风云(1981— ),男,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立慧(1968— ),女,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熊芳苑(1997— ),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