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根本、关键、抓手、动力

2022-06-25刘军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政课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话语权,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亲切感,首要的问题就是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价值意蕴

高校思政课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思政课亲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政课的根本落脚点是通过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该学科的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本情况,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方法和艺术,合理运用教育语言。亲和力不足,容易事倍功半,只有选择合乎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科学方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现实困境

就目前高校的具体教学实践而言,思政课亲和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亲和力不够。教学内容是连接师生的重要纽带,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育实效。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引入与时代发展、社会生活等同步的内容,就无法很好满足学生需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学生对高校思政课部分内容评价不高的原因之一。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就是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内容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凸显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影响思政课的亲和力。

第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强。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开展教学,还需要用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部分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教师人数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2019年,有学者调研发现,国内多数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在1∶100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1200,远低于国家要求的1∶350的比例。除此之外,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语言较为艰深晦涩,偏重理论教学,导致教师队伍亲和力意识不强。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单纯将学生看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能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角度出发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一方面,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在高校思政课堂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和逆反情绪。虽然有些思政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慕课、微课、讲座、实践教学等手段,但大多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多是走马观花旅行式参观,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实际和需要开展,只是为活动而活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切实改进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打造让大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以学生为中心是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要树立服务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行为等。思政课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困惑迷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解决学生成长的实际问题,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去引领、指导现实实践,进而赢得学生的认可和赞同,有效提升亲和力。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凝心聚魂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一是要把政治性作为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方向原则决定了要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就必须把政治性作为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只有教师自己坚定信仰,才能對党的创新理论和教材内容高度认同,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去辩证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是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整体化。要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让他们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及具体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方法营造紧张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挥思政课“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体系化、科学化和透明化。在人才选拔中,要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在日常生活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完善教学方法是抓手

一方面是創新教学模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教学主要依靠理论灌输,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网络中有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另一方面是创新第二课堂,在实践中开阔学生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是很好的教育平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的第二课堂。因此,高校要大力倡导开门办思政课,加强高校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在革命遗址等处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有机统一。

(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课程思政建设是动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的“独角戏”角色,让学生很难对思政专业课产生亲近感。课程思政则充分挖掘各个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打破了思政课“孤岛化”窘境,让每门课程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的各个课堂。教师要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思政教育“味道”。比如,在物理课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两弹一星”科学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炽热情怀;在文学鉴赏课程中,引导学生领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气豪迈;等等。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刘方荣,李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J].大学,2022(6).

[3]王娜.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2).

[4]朱聪,张静.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策略[J].河南农业,2022(6).

作者简介:刘军(1980— ),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