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探论

2022-06-25马艳红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民办高校

马艳红

摘 要:现阶段民办高校的清风校园建设,不同程度地面临理论研究滞后、共同体意识欠缺、针对性不强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中华廉洁文化与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存在天然的联系。中华廉洁文化是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廉洁文化的有效路径。本研究重点从明确方向提升融入高度、要素统整加大融入力度、创新驱动增强融入效度等方面,探究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华廉洁文化;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长效机制

中华廉洁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社会思想库”和“文明灯塔”美誉的高校,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潮的重要使命,历来是传播知识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在当前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语境下,探究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意义深远。

一、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现实之困

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关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又关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更关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审视现阶段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场域及其语境,“复杂多变、矛盾叠加、理性失衡”成为重要注脚,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呈现诸多问题。

(一)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理论研究滞后,核心价值提炼欠缺

实践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研究就要跟进一步。而现阶段,多数民办高校在清风校园建设的精神内涵、核心价值以及任务取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欠缺,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这固然与民办高校缺乏理论研究人才和校园文化底蕴有关,但民办高校对清风校园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民办高校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其在清风校园建设的内生逻辑、运行规律等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存在认知模糊。比如,对清风校园建设的对象、主体及其目标任务、关键维度的认知存在偏差,对清风校园建设长效化、特色化创新的生成机制和有效路径的认知存在盲区。此外,民办高校理论研究的滞后,直接导致其对清风校园建设核心价值缺乏提炼,集中体现为民办高校清明政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清净校风的“四清”建设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使得党风廉政、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等大学精神文化协同育人的功能受限。毫无疑问,党风廉政、师德师风、校风学风等大学精神文化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均有其建设规律,应有一定的区别。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各个子系统之间又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因而,应在厘清它们各自核心价值及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机对接和互融互构,以便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协同育人的效能。

(二)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共同体意识缺失,文化自觉自律自信尚未形成

依循斐迪南·滕尼斯关于共同体的诠释,我们认为,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共同体,是基于“建设清净校风、打造清廉校园”的共同愿景,遵循清风校园建设的规律和运行逻辑,自觉践行清正廉洁思想文化的群体。观照当前阶段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共同体意识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其一,全域统筹清风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科学动态评价和预警监管等长效机制不健全,导致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保障机制流于形式。其二,清风校园建设载体、媒介协同效应的失落与式微。清风校园建设长效机制不健全、整体联动合力不足的实然状态,使得清风校园建设各主体廉洁修身的自觉自律自信素养和责任文化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力度和效度。

(三)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价值塑造和引领乏力

尽管民办高校认识到清风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导向,但仍普遍存在清风校园建设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当前阶段,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多针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群体开展廉洁勤政教育,而对广大教师廉洁从教和对广大师生廉洁修身的养成教育相对欠缺,大多停留在相关文件精神和规范要求的传达层面。落细落实和监管督查层面的短板,使得民办高校清风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价值塑造和引领乏力。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特色化的、创新化的长效工程,只有对清风校园建设各个主体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的教育宣传,才能标本兼治地建设好清风校园。

二、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价值意蕴

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的差距,使得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清风校园建设工作更加必要和迫切。当前阶段,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厚植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文化底蕴,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满意度

清廉文化是人们关于清廉的认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几千年来,清正廉洁、崇廉尚洁的价值追求和廉政为民的责任担当是中华民族清廉文化中最具独特标识的元素,也是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精神谱系的重要根基。

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价值旨归是政风清明、教风清正、学风清新、校风清净、立德树人。中华廉洁文化强调清正廉洁,推崇为政以公、勤政为民。无论从理论看,还是从历史逻辑看,中华廉洁文化都是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将中华文明史中厚重的清廉文化底蕴和灿烂成果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有助于净化民办高校的育人化人环境,也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此外,积淀和厚植清风校园建设的文化底蕴,细化并涵育民办高校师生风清气正的价值取向和意志品質,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民办高校的社会满意度、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应有之义。

(二)助力中华廉洁文化的传承创新,增强中华廉洁文化的政治引领力和价值塑造力

传统的中华廉洁文化集中体现为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关于廉洁从政、共创廉洁社会的诉求和理想。而中国共产党人的清廉文化,是对传统的中华廉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初心和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条件、社会制度的限制,因而需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中华廉洁文化也不例外。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亟待厘清融入内容、融入方式、融入载体和融入路径等,而这些问题的廓清,对增强中华廉洁文化的政治引领力和价值塑造力意义重大。

三、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长期化、深入化、创新化、特色化的系统性工程。因而,在对接和融入过程中,需要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在“精准”要义的指引下,筑牢共同体意识,突出传承性和时代性,依循融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规律,探索和实践中华廉洁文化与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精准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关键路径。

(一)明确方向,提升融入高度

一方面,找准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民办高校应站在营造崇廉尚洁良好社会氛围的高度,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度,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化人的功能和作用,把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和渗透于民办高校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的整个过程,持续涵育和提升民办高校教师清正担当、廉洁勤政、廉洁从教和师生廉洁修身的自律意识和精神气质。

另一方面,持续压实工作责任,破解现阶段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实效性、长效性不强的现实困境。民办高校应充分挖掘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不同工作岗位的元素和规律,明晰清风校园建设各主体的职责,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真抓实干的建设格局。

(二)要素统整,加大融入力度

其一,将伦理文化元素与制度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和统整。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既关乎伦理道德文化的重塑,又关乎制度体系的构建。因而,多维度挖掘中华廉洁文化的时代价值,处理好传统与未来的关系,实现从伦理文化到制度文化的跃升成为首要任务。其中,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不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治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互联互通互构非常关键。

其二,整体性、协同性导向与重点要素相辅相成。清明政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清净校风、立德树人是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应然状态。因而,紧扣时代脉搏,精准定位融入的整体性、协同性导向尤为关键。融入的理论维度,重点是涵育民办高校师生对清正廉洁文化的理性认知和心理情感认同。融入的实践维度,重点是引领民办高校师生建立认知、情感、意志品质与践行能力的联结,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层、从外化到内化的转变和飞跃。

(三)创新驱动,增强融入效度

依循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阶段性、过程性特点,在融入资源体系、载体阵地、方法评价等维度精准发力,持续将各方面的创新驱动转化为育人化人实效。

第一,优化融入内容,构筑多层次的融入体系。甄选资源、全域统筹,明晰融入导向和融入重心,强调针对不同主体各有侧重地融入。领导干部群体应着力融入为政之道、为政之德、为政之艺的廉政文化,不断夯实廉政勤政、为政清廉的思想根基。重点岗位人员应着力融入中华廉洁自律文化,不断筑牢拒贿反贪、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教师队伍应着力将中华倡廉笃勤和以身作则、不为物欲迷惑、清廉高洁的文化有机融入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强化廉洁从教、廉洁执教的自律根基。青年学生应着力将中华敬廉崇洁文化有机融入清风正气和廉洁修身教育,不断营造风清气正、以廉育人的校园氛围。

第二,创新融入路径,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传统泛化、简单化的加法融入范式,导致中华廉洁文化传输和价值引领浅表化和流于形式,弱化了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的实效。因而,民办高校亟待探索和实践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清风校园建设的特色化、长效化机制。比如,适时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通过学习研究清廉文化、创作傳播清廉文化文艺作品、清廉文化主题教育等方式,深度解读中华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线上线下双重联动,以点带面,提振清风校园建设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引领清风校园建设各主体自觉成为中华廉洁文化的践行者。

第三,强化融入过程,构筑立体精细的动态监管机制。从系统科学和生态学视域看,动态跟踪、精准研判与调整是民办高校推进融入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定期开展访谈调研,构建清风校园建设各主体细分的动态信息库。其次,基于对各主体的精准画像,运用大数据技术细化分析制约融入工作的关键因素,并识别其风险等级。最后,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短板,为制订个性化、特色化的动态实施和监管方案提供基本遵循。

中华廉洁文化具有极强的引领力和涵育力。当前阶段,中华廉洁文化精准融入民办高校清风校园建设,是文化传承、价值塑造、思想引领的多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是民办高校进一步提升清风校园建设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吴益民.全媒体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廉政文化研究,2020(4).

[2]罗新阳.以清廉文化涵养健康政治生态[J].观察与思考,2018(3).

[3]问青松,袁北星.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内涵的多维解读[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12-22.

[4]赵耀宏.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N].光明日报,2019-08-02.

[5]许全兴.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N].光明日报,2021-05-18.

[6]彭长华.伦理视角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

[7]张小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孔子“节用而爱人”思想的启示[J].决策探索(中),2021(6).

[8]李景瞳,聂华.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河学刊,2021(5).

责编:瀚 海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民办高校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