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寓言中发展阅读能力

2022-06-24刘余甘密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语言表达能力寓言

刘余 甘密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认为,寓言与儿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儿童掌握知识,认识自然,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让儿童在寓言中生长,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鹿角和鹿腿》一文选自《伊索寓言》,课文所在的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笔者认为,选编本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促使学生感受寓言的趣味性和哲理性,探索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激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浓厚兴趣;二是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寓言   语文要素   语言表达能力

《鹿角和鹿腿》选自《伊索寓言》,该文章层次清晰,情节曲折,以鹿的心情变化为线索,以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叙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课文对鹿的心理描写很细腻,4次写到鹿的自言自语,揭示了鹿的心理变化,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生活对话,感悟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表面现象判断事物的好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后习题的第一题,即“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为导向,紧紧围绕鹿的心情变化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感知课文内容,对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反复朗读,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描写,关注作者使用的表达方法,并仿照例句进行创作,对语言知识加以迁移运用。

于漪老师曾说:“语文课要上得一清如水。”这个“清”除了教师本身对学科、对文本的透彻领悟,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点拨。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将“文理”放在心中,将“学情”看在眼里,把“文理”与“学情”巧妙融合在一起,由此确立教学目标:(1)认识“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等4个多音字,会写“鹿”字,理解“匀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4)体会描写鹿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并进行仿写;(5)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仔细思考了如何让学生在寓言中成长,以及如何把握单元语文要素,推动课堂的发展,有效凸显语言文字的价值,具体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凸显文章内容的“巧”与“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要求通常是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而中年级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概括文章。在教学中,笔者把语文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课后练习中“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进行了有机整合,向学生提问道:“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道:“课文主要写了丛林中有一只鹿,它发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于是在池水邊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抱怨自己难看的鹿腿。当一头狮子向它逼近时,它撒腿就跑,美丽的鹿角卡在树枝上,差点儿让它送命,难看的鹿腿却让它狮口逃生。”笔者继续问道:“大家是顺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去描述的,还是以文中的关键词语为线索的?”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意识到读故事的时候只要抓住关键信息,就能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清楚。接着,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进行故事情节的梳理,并请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向大家复述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学习任务清单: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并相机进行板书,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词:美丽、难看、欣赏、抱怨、差点儿送命、狮口逃生。笔者告诉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信息,有梯度、有侧重点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清楚,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应生硬地将关键信息“塞”给学生,而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注重朗读训练的“实”与“趣”

文字本身是不出声的,朗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快捷、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的思想内涵,进入故事的情感状态和精神世界,从而使朗读训练更加扎实、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朗读训练的“实”与“趣”,抓住文中描写鹿的思维、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通过朗读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问道:“鹿是怎样欣赏自己鹿角的美丽,又是怎样抱怨自己的鹿腿呢?默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学生通过分析,画出了“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这一句话,并重点标出了“身段多么匀称”“精美别致”“美丽的珊瑚”。笔者再次发问:“匀称是什么意思呢?”并出示一张鹿的图片,让学生领会鹿的身材比例是多么和谐。

接着,笔者又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鹿角的描述上,并出示了一张鹿角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鹿角长什么样。最后,笔者要求学生体会语气词“啊”,并从中感受鹿的心情,感受鹿发现自己长着美丽的鹿角之后的惊喜之情。在完成了这些分析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全文朗读,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那么,在抱怨自己难看的鹿腿时,鹿是怎么做的呢?笔者圈画出课文的相关部分:“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并要求学生解读语气词“唉”,提问道:“你从中读出了小鹿此时怎样的心情?”在学生讨论完之后,笔者接着提问道:“你能想象小鹿噘起嘴,皱起眉头的样子吗?这表现了小鹿怎样的心情呢?”此时,笔者相机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出小鹿的面部表情。最后,笔者要求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紧紧围绕鹿的心情变化展开教学,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课文,欣赏鹿角的美丽;识图对比,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读好语气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朗读训练的“实”与“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为揭示文章的寓意奠定基础。

三、重视迁移写话的“扶”与“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通过“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些面部细微动作,向学生传达了神态描写的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扶”“放”结合,迁移写话,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说:“对动作、表情的描写,表现出了小鹿当时的心情。学会了这种方法,咱们就能使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生动。”接着,笔者在课件上出示了几道题目,让学生补全空白处的话,以显示对话者的心情。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进行写作操练,对课文中的神态描写理解得更加深刻。

总之,在《鹿角和鹿腿》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特别凸显“巧”与“度”, 注重朗读训练的“实”与“趣”,重视迁移写话的“扶”与“放”,促使学生在寓言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语言表达能力寓言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