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学生的音乐“具身认知”

2022-06-24陈美华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小学音乐

陈美华

摘   要:音乐的“具身认知”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样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记忆、思考、想象,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与体验,促进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立美”和“创美”;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音乐学科的特质,将音乐学科的特质与学生的音乐认知心理链接起来,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形成对音乐情感的领悟。

关键词:小学音乐   具身性认知   激活认知

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初阶段”,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初启蒙”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思考和音乐想象,从而激活学生的“具身认知”。通过音乐的“具身认知”,學生能深度感受、体验音乐,从而能体会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具身认知”具有体验性、建构性、层次性和生长性等特点。

一、音乐感知:音乐“具身认知”的门户

感知是学生音乐“具身认知”学习的门户,是一个窗口。学生的音乐感知需要教师的细心培育,是从低阶逐步迈向高阶的一个过程。“音乐感知”是指“以听觉为核心的音乐学习活动”。借助“音乐感知”,教师能引导学生辨别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等属性。

培育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倾听,更不是将学生抛入“音”的海洋,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听的训练(音准的听辨训练、节奏的听辨训练、旋律的听辨训练、音色的听辨训练等)。为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谱来示意,借助舞蹈动作来表现等。比如,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和狼》时,为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彼得和狼》的动画片。如此,学生能一边欣赏音乐,倾听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节拍的强弱;一边通过画面的变化,去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将音乐听的内容和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变化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借助声音来强化对角色的认知、对角色性格特质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及时介入,对学生的音乐感知偏差予以纠正,从而让学生的音乐感知更为精准、更为深刻、更为持久。

音乐感知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学力,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本身形成立体性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能的前提、基础与条件。

二、音乐记忆:音乐“具身认知”的根基

学生的音乐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特性,夯实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深化学生对音乐相关内容的记忆。音乐记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能沉潜在人的意识深处、情感深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创意的、适合学生音乐学习内在心理需求的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助推学生的音乐记忆。

音乐记忆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无序走向有序。音乐记忆不仅依靠听觉,而且依靠视觉与动觉。这些视觉、动觉始终都与学生的听觉联通。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所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听音乐。”比如,在欣赏《爱的祝愿,爱的罗曼斯》时,笔者鼓励学生一边走一边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不同的旋律设计出不同的队形、动作。如此,将学生的听觉与动觉联通起来,当学生听到了重复的旋律时,就会做出相同的动作。这种通感,能让学生对作品结构的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学生很快就发现,歌曲可以简单地分为三段。音乐记忆,让学生原本无序的音乐学习变得有序。

音乐记忆就是要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音乐欣赏的经验,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对音乐的记忆。当学生通过记忆积累了相关的音乐学习经验时,他们音乐审美的提升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三、音乐思维:音乐“具身认知”的核心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感受、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赋予音乐学科中的音乐元素多样化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寓教于乐。实践证明,如果一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忽视了音乐元素,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思维的激发、引导,就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方法,更不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比如,在教学《划船歌》时,笔者借助“节拍”,以“节拍”作为学生理解音乐的元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律动,弱拍静止、强拍划船,让“拍”的乐曲风格呈现出一种“拍”的状态,从而借助“节拍”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印尼劳动人民划船唱歌的场景。“节拍”作为一种音乐元素的重要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走向、情绪风格等。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不是固定元素的积累,而是随着对音乐作品的学习被赋予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乐句划分、乐句对比。音乐思维是一种知性化的思维,融合了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知识与情感、元素与非元素。

音乐思维是学生音乐“具身认知”的核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学生的一切感觉、记忆活动都离不开他们的思维,思维决定着学生“具身认知”的效能。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音乐思维的培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音乐思维,不仅要引导学生的冥思与冥想,更要引导学生的声势参与、符号参与、表演参与。

四、音乐想象:音乐“具身认知”的关键

想象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学生能超越已有的认知,将音乐学习触角伸向经验与生活。在想象中,学生能与音乐、情境、自然形成一种默契;能将作者创作的音乐境界还原,把握作品的意境之美。音乐想象,是一种虚实相生的心理活动。

很多音乐作品的内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音乐想象。比如,在教学《咿唷嘞啦》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然地加入动作,在学生探寻到合适的拍手节奏之后,让学生逐渐加入脚踏的节奏,从而让学生的手脚协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有学生说,自己仿佛来到了非洲;有学生说,自己仿佛已经感受、体验到了非洲丛林中激越的歌声;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欢腾的热闹场面。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感受、体验、触摸到音乐的自由、热情、轻松,能把握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领悟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旨。

“具身认知”就是要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口、耳、眼、脑等,让这些感官协同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感知、记忆、思考与想象。波兰美学家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认为:“身为艺术家,或是借助于对现实的模仿,让现实免于湮没;或是借助于探索,探寻自然的法则;或是从事创造,诞生前所未有的东西。”学生借助音乐“具身认知”,不仅能理解音乐,更能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形成对音乐美妙而深奥的领悟。

参考文献:

[1]浦利华.从“学习音乐”到“用音乐学习”的转向——论多元音乐教育哲学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价值取向[J].中国音乐教育,2014(10):27-31.

[2]王伟.贝内特·雷默的音乐美育思想探析[J].齐鲁艺苑,2012(3):33-37.

[3]罗凌.音乐教育哲学论争的后现代思考[J].艺术评论,2012(8):142-144.

[4]戴轩辕,万敏.小学音乐舞蹈项目课程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21(2):63-6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小学音乐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同步行为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具身认知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