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

2022-06-24吴天乐

江西教育C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音乐剧小学音乐

吴天乐

摘   要:通过音乐剧活动方式,能让学生感知音乐,体会角色情感,激活音乐参与的能动性,获得良好的艺术审美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音乐剧,能让学生在歌唱、表演、对话、情感交流中发展综合艺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剧   课堂实践

音乐剧是综合的艺术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诸多艺术实践,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发现、感知、体验、鉴赏中获得健康的审美取向。小学音乐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到多样、活泼、趣味的表演中,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激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

一、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堂上,音乐剧活动的设计,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参与表演,在体验中感知音乐、鉴赏音乐。音乐剧以故事性、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学生跟随情节的发展,从音乐的转变中获得情感,深入体会音乐剧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二)能够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

音乐剧以“小舞台”的方式,整合了音乐、舞蹈、美术、语言等,能推动音乐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音乐课堂,融入音乐剧活动,学生就能将所学的音乐知识、技能融入角色扮演中,让才艺得到展现,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在音乐剧的表演中,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参与其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信、探究与创新,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常规音乐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是引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这就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因此,引入音乐剧活动时,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音乐剧活动的设计,教师要结合音乐学科的需要,主动学习音樂剧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音乐剧编排能力。比如,将音乐与故事、美术、表演、戏剧等知识相融合,参与音乐剧剧本的编写、创作与排演,让学生能够融入音乐剧剧情,更积极地参演音乐剧。

二、音乐剧在音乐课堂上的实践

在艺术表现上,音乐剧通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进而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促使他们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一)在音乐剧中发展学生的歌唱能力

歌唱是音乐剧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艺术手段。从歌唱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吐字、旋律、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歌唱中,正确发音、清晰吐字,把握好歌曲的旋律与音准,声情并茂地传达音乐的情感。比如,在欣赏《校园的早晨》时,笔者先以聆听歌曲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接着,围绕歌曲展开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首歌曲的感想。学生发现,这首歌曲的节奏欢快、明亮,充满了活力。最后,笔者把握音乐形象,设置音乐剧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顺着音乐节奏进行表演,有学生表演“体育运动”,有学生表演“读书”,有学生表演“歌唱”,有学生表演“合作交流”等。小小的音乐剧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学唱热情,让音乐课堂充满了活力和趣味。

(二)在音乐剧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参加音乐剧的表演,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把握了音乐情感(或开心,或悲痛,或紧张,或冷静)。丰富的剧情表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表演空间。每个学生都能从对音乐剧的体悟中,展现自我。音乐剧的即兴性特点,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音乐剧的创编,需要有故事、绘画、背景音乐等,在准备道具材料时,笔者发动学生,由学生分组展开制作(舞台的背景,所用的道具、服饰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美化音乐剧场景。比如,在欣赏《春之歌》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该歌曲,让学生思考:“该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于是,学生的想象力被激活,有学生想到“鲜花盛开的春日大地,鸟语花香”。围绕该歌曲,笔者和学生讨论与之相契合的音乐剧背景、道具。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了很多展现春景的舞美道具(有绘画、剪纸,以及利用纸箱制作的造型景观,还有小草、蜜蜂、花朵等头饰)。丰富的舞美道具,让音乐剧课堂充满了欢乐。

(三)在音乐剧中增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对话、交流、合唱中,推动剧情的发展。借助音乐剧,教师能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在排练中,由于剧情的需要,学生要能够与人相处;当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不同时,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在遇到角色扮演困难时,要相互帮助,共同演好音乐剧。音乐剧的创编,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结合剧情,分组展开角色表演。小组的设置,要倡导“异质分组、同质分组、自由分组”等方式,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比如,《祝你快乐》这首歌曲,是一首铜管合奏曲,曲调轻松、快乐,充满朝气。围绕该音乐作品,笔者布置创编任务,让学生设定音乐角色,绘制音乐剧背景,讲述故事情节,提炼角色动作与表情等。各小组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展开行动,收集相关材料,讨论创编思路和方案。笔者通过对各组创编方案的对比和评估,评选出优秀音乐剧方案。

三、音乐剧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音乐剧是建立在音乐的剧本之上,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的音乐表演活动。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对剧本、舞台、道具、动作设计等进行提前的预演和设计。音乐剧本要能够吸引学生,内容要简洁,不宜繁杂;故事要完整,情节发展要清晰,针对剧情中的冲突设置不宜过多;歌词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歌唱。比如,在《大雨和小雨》的音乐剧创编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笔者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按照“雨前”“雨中”“雨后”顺序,分别设置不同的音乐律动活动,并结合歌唱内容,融入与下雨有关的背景音乐,营造有趣、神奇的音乐剧情境。

(二)顺应学情

对舞台情境内容的设置,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舞蹈等为主,引入“二度”改编,让学生便于参与和完成。其他准备环节(如布景、舞蹈动作、对话内容、道具准备等),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对低段学生,舞蹈动作要少一些,以自由律动为主,从而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对中段学生,可以将简单的连贯性舞蹈动作融入故事的发展。对高段学生,应增加音乐创编内容,围绕剧情来设置较为多样的舞蹈和歌唱内容。在布景设置上,以黑板为主,设置情景画。在道具方面,可以准备一些头饰,或者由学生自制服装道具,以此增强音乐剧的情境氛围。

(三)合理的课时安排

对音乐剧的实施,教师是“总设计师”,要结合音乐剧的表演,合理设置课时。通常,第一课时着重讲解音乐剧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特点,把握音乐剧的形式与教育价值。第二课时明确音乐剧的内容,细化歌唱、舞蹈等教学。设定某一音乐主题,展开故事情节讨论,提炼角色,丰富歌舞内容。第三课时,注重歌、舞、剧情的演练,深化学生对音乐剧的体验。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教学,要关注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在音乐剧的参与体验中,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进而获得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刍议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1(16):88-90.

[2]周荣春.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剧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1(7):65-6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鲍徐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音乐剧小学音乐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