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
2022-06-23张克中
张克中
【编者按】 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准绳。“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仍需明晰教什么与怎么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实施,在内容选择与方法选取上,较必修课程存在更多可能。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约请教研员与一线名师共同探讨。且看他们的主张与方案。
摘要: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曾经是一个热点问题,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后这个话题不再为人所关注。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实行任务群教学的新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糊涂了怎么教,也依然糊涂着教什么。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依然是个值得关注并继续思考的问题,主张依据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范围内来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
一、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
早几年,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在学者、专家的引领下,大家讨论得很激烈。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后,所有人的兴趣点不在这里了,这个话题迅速降温,如今似乎更没有什么人去理会它。然而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一线教师依然不知道面对教材文本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倡导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新背景下,老师们不仅糊涂了怎么教,也依然糊涂着教什么。我们希望当初研究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学者、专家重新出山,重提旧话,重拾旧题,在新课标背景下将未竟的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课题进行下去,以帮助实践一线的教师。在学者、专家推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之前,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从实践的视角,与一线教师共同思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问题,什么是教材文本教学的依据,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确定文本的教学内容。
在讨论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确认教材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这是一个前提。在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熱点问题的时候,关于依据,有学者提出并流行过一段时间的“三根据”说,即根据课标、根据经验、根据文本体式。客观地说,学者提出的“三根据”符合了彼时的语文教学实际,也让一线教师意识到课标在具体教学中的重要性。但这种主张总体上仍然是基于教师讲授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教师的经验与文本的体式如果也作为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实际上会直接导致两个教学实践结果:一是课标被教师自觉扔在脑后,二是教学没有统一判断标准后一团乱象。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经验没有标准,它不是学科理性与学科规律。有人可能会说语文教学之前就是一团乱象,对的,那正是经验教学的必然结果,而当我们将经验教学作为一个学理依据强调后,就更会加重教学的乱象。可能也会有人说,“三根据”说中第一条就是“根据课标”,教师确定文本教学内容怎么会将课标扔在脑后呢?其实,当三个根据并列提倡时,就已经决定了这个结果。在“根据经验”面前,出于习惯与传统的强大力量,“根据课标”基本上就成了空话,“根据文本体式”一定会落到碎片化的知识,它们到最后都会统统回归于“经验”。与此不同,2017版课标奠定了实践性学习的理念,在实践性学习观下,教师经验、文本体式只能是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而不是依据。如果强调2017版课标的意义与价值,我以为实践性学习的理念是最为突出的。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课程标准。教材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只能是课标,它是实践一线的“教学宪法”,教学经验等等不应该具有与其同等的约束地位。
对实践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课程标准有四个东西是特别重要的,一是课程理念,二是课程目标,三是课程内容,四是评价标准即学业质量描述。国家课程理念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课程质量是评价课程内容的实施是否实现了课程目标的标尺,它是确保国家课程理念正确落地的评价保障。这是一个闭环的学科标准结构。本文不是谈质量评价,所以学业质量描述分析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本文关注的是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下的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于课程内容即18个学习任务群来保障课程标准12条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下文的陈述中,有关课程目标下的表述多是借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来表达,这里先作一个说明。
学科课程理念界定的是学科育人的原则和课程实践的基本路径,就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来说,其基本理念就是借开放、多样、有序的课程,用实践性学习形成学习者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理念将课程的旨归、原则与实践路径陈述得非常清楚,要实现立德树人的语文课程育人目的,必须用开放、多样、有序的课程,必须采用实践性学习的路径。就本文的写作目的来说,开放、多样、有序的课程也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课程理念在本文的实际意义就是实践性学习路径,即课程理念下的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于实践性学习前提的。加上上文所述的课程目标在本文的实际意义,我们现在就可以简单总结如下:基于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在实践性学习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具体目标与内容要求所作出的教学内容判断。
二、文本所处的课程位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有了前文的交待说明后,我们就会意识到,同样一篇文本,处在不同的课程结构中(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它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不同的;处在不同的学习任务群里(这里指同一个课程结构阶段的不同学习任务群),它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这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材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反对依据经验与文本体式进行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因之一。前者是水平等级在约束,后者是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在约束,而它们之间又有相互交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在本文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给出诸多的限制条件之后,我们将《孔雀东南飞》置于不同的课程位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群),看看会给文本教学内容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一)将《孔雀东南飞》置于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
这是《孔雀东南飞》在统编教材(2020年版)中的实际位置,根据课程结构和教材编排,这个单元对应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教材单元对应学习任务群的用意是什么?很简单,教材编写者意图通过该单元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完成单元对应的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依次类推,当学生完成了教材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所有单元后,就应该完成了课程内容中的前12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达到学业质量4级水平的要求,基本实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12条课程目标。在教材中,《孔雀东南飞》尽管只是与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相对应的一篇课文,但我们的教学也必须依据该学习任务群的部分或整体目标要求进行,具体取舍可以根据单元篇目和学生实际作统一规划,这里只是一种原则性的教学内容确定的研讨。我们先将课标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呈示如下:825836AB-131B-4BF7-A706-4DA35E818BBC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个“学习目标与内容”共五条,教师对《孔雀东南飞》教学內容的确定就应该根据这五条或者五条中的部分要求作出文本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考虑到本单元还有《氓》《离骚》《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等文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2)可以置于一个特定的文化场景中(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专题讨论交流会)来完成,因此《孔雀东南飞》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1)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习,能够有深度地完成对刘兰芝、焦仲卿的认知判断;能够体察个人悲剧背后的文化因素;能够认识到诗歌蕴含的悲悯情怀。
(2)借助相关资源,可以概括出乐府诗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孔雀东南飞》在中国诗歌史中的重要地位。
(3)梳理全诗所有的偏义复词和重要的文化常识,与自己曾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接和分类整理。
(4)根据研习体会,参阅其他资源,能够写作一篇有个人思考见解的《孔雀东南飞》文学或文化评论。
在如上的4条学习目标(内容)中,(1)(2)对应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1)和部分(5)的要求;(3)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3)的对应;(4)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4)的对应。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内容,这种确定就不再是根据教师的经验,也不是根据文本的体式,而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另外,请大家仔细观察这4条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表述方式,它们都是用能愿动词来陈述学习者学习之后的变化。这种表述与语文教师通常的表述最大的区别是——基于学习者,陈述学习者学习后的变化,变化可观察、可测量。这是基于实践性学习前提下的学习目标的表述,是基于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的表达。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年5月独家策划(二)将《孔雀东南飞》置于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如上,同理,统编必修教材上册第三单元对应课标中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抄录如下: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在以上4条“学习目标与内容”里,前两条指向阅读理解,后两条指向写作表达。指向阅读理解的内容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感受艺术形象”“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者创作意图”“欣赏作品语言表达”,要从多个角度鉴赏作品,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而且学习者最好要有自己的阅读发现。指向写作表达的目标内容中,要求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文体样式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或者能够用自己需要的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根据任务群学习目标的这些要求,考察必修(上)第三单元现有的其他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将《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下:
(1)通过仔细阅读分析作品内容,能够说出刘兰芝、焦仲卿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能够梳理出诗中关于生命、婚姻、家庭、个人尊严与文化伦理等问题的思考。
(2)仔细揣摩分析诗歌语言与人物形象塑造间的关系,把握全诗语言运用的精致细腻;体会诗中偏义复词的运用,欣赏其对诗歌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并能举例说出自己的审美体验。
(3)尝试将全诗改编成独幕剧,总结不同文学样式在表达相同文学主题时的不同呈现方式。
(4)根据阅读感受,查阅相关资源,写作一篇读诗笔记。
这里的教学内容(1)(2)对应的是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的(1)(2),教学内容(3)是对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1)(3)的对应,教学内容(4)是对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1)(2)(4)的对应。但对应又不是全部的对应,如“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目标与内容(1)中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没有被考虑在内,这一目标要求可以由教材单元中的其他篇目来完成。而教学内容确定中的(3)(4),既是对学习任务群5中写作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学习任务群5阅读理解目标的具体落实。这四条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实践学习,则是一个教学设计问题,是另一个话题。
(三)将《孔雀东南飞》置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我们先来看看课标中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学习目标与内容”部分是如何表述的: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825836AB-131B-4BF7-A706-4DA35E818BBC
(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有老师可能已经看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内容是“古今中外论说名篇”以及“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与《孔雀东南飞》的内容相距太远。是的,一般情況下,我们不会将《孔雀东南飞》置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去教学。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中有培养学习者思辨能力的要求,有培养学生“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的表述,有学生“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陈述,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并不是单单靠“论说名篇”“时事评论”来形成,文学作品的阅读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假如我们将《孔雀东南飞》置于“学习任务群6”下学习,其教学内容应该如何确定呢?本文认为可以表述如下:
(1)阅读全诗,能够借助诗中人物言行,分析焦刘婚姻悲剧的原因;通过对不同的悲剧归因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判断。
(2)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阅读思考,写出主题为“《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之我见”的文章。
(3)查找并阅读其他人围绕《孔雀东南飞》所写的不同见解文章,根据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思考分析,有针对性地写出一篇辩驳文。
以上三条教学内容,我们视为是对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具体回应。虽然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可能一一对应课标要求,但同上文陈述的理由一样,《孔雀东南飞》仅仅是作为教材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那些在三条教学内容中没有对应到的学习目标,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教材文本来解决。
三、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专业性要求
通过以上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到,将《孔雀东南飞》置于不同的课程位置,这首诗歌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这种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我们以前可能是由于教师经验的不同而形成,现在是由于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的不同而形成。我个人认为,这种变化与差异是学科教学的专业迭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呈现的不同学习任务群下同一文本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很难说是“专业性”的不同。换句话说,我们这种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建立在更专业的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由此会引出一个讨论的话题,即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其专业性要求有哪些?
首先是依据学习任务群确定教学内容的专业自觉意识。这话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非常容易走向这种专业意识的反面,自身经验的教学惯性力量非常强大,即使面对课程标准中的具体任务群学习内容,思想也极容易滑向“经验”。语文教师普遍确立依据学习任务群确定文本教学内容的专业自觉意识仍然需要相当的时日,但这是一个专业性要求,也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的专业方向,学科专业教学需要我们的专业自觉意识的“不由自主”。
然后是借文本内容化解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的能力。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往往是抽象的,整体的,方向性的,文本教学内容的确认是借文本内容实现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这中间有一个文本内容与学习目标的结合问题,它要将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具体化为文本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还要有将课程目标分解为文本教学目标的专业能力。
另外,水平层级判断也是语文教师在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必备的专业基本功。我们在依据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文本教学内容确认时,还必须对学习内容的水平层级作出合适的确认。因为在不同的课程结构中,学生学习的水平层级要求是不同的,如何将教学内容确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层级,这是一个专业问题。本文虽然在案例中已经或多或少地考虑了这个问题,但仍不是一种专业的讨论和表述。基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这个问题应该是一次更加深入的专业探讨。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教学的实施,教材文本教学内容的确认这个问题变得愈加重要。本文只是以单篇文本《孔雀东南飞》为例,粗浅地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思考,如果我们将这一问题置于单元整体教学前提下,可能面对的挑战会更多。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学者、专家参与,与一线教师一道,在真实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研讨交流,以便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课程实践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从而让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更专业。825836AB-131B-4BF7-A706-4DA35E818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