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法对妊娠合并乙肝患者母婴阻断效果

2022-06-21吴秀秀杜文玲占思思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单药乙肝抗病毒

吴秀秀 杜文玲 占思思

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325800)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经血、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为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同时母婴垂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途径[1-2]。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50%的患者经母婴垂直传播。妊娠期合并乙肝对患者肝功能代谢产生负担,导致肝功能异常[3-4]。严重影响妊娠妇女生理代谢功能,增加妊娠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预防乙肝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为重要关键。目前,临床以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为主要阻断措施。但临床数据显示,仍有8%的新生儿出现免疫阻断失败。因此,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5-6]。为寻求更加有效的阻断方式,本文研究通过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疗法对妊娠合并乙肝患者进行治疗,对母婴阻断效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13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纳入标准[7]: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诊断标准;②孕周>24周。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②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疱疹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③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⑤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⑥肝硬化、肝癌、肝衰竭;⑦沟通障碍;⑧既往史采用干扰素、其他核苷类似物治疗;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不耐受。本书研究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产前检查,分娩后24h内对新生儿肌内注射200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单药治疗组:采用抗病毒疗法(替诺福韦)治疗,300mg/次,晨空腹温水吞服,1次/d;联合治疗组:在单药治疗组基础上联合被动免疫疗法(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次,肌内注射,1次/月。连续用药至产后1个月。

1.3 检测方法

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室温凝固,离心分离血清。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酶标仪检测A450值GGT水平。②透射比浊法检测炎症因子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IgA、IgM、IgG水平。③RT-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逆转录处理后获得cDNA,使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反转录反应条件:25℃ 10min,40℃ 60min,85℃ 5min;扩增条件:94℃20s、72℃ 30s、60℃ 30s,35个循环,采用2-∆∆Ct方法计算HBV DNA表达量。

1.4 母婴情况分析

统计两组产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以及母婴阻断成功率。统计新生儿早产、黄疸、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行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单药治疗组69例,年龄(28.1±4.1)岁(23~33岁),孕周(28.9±1.7)周(27~31周);联合治疗组60例,年龄(27.5±3.0)岁(24~31岁),孕周(28.5±1.3)周(27~30周)。两组年龄、孕周比较无差异(P>0.05)。

2.2 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ST、GG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2.3 ALT水平及HBV-DNA载量比较

ALT水平及HBV-DNA载量治疗前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及HBV-DNA载量比较

2.4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阻断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指标比较[例(%)]

2.5 新生儿免疫指标比较

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较高,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较低,新生儿IgA、IgM、IgG水平均较低(P<0.05)(表4、表5)。

表4 两组新生儿各抗体阳性比较[例(%)]

表5 两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6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新生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表6)。

表6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血、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其中母婴垂直传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由于妊娠期特殊生理过程,治疗安全和可靠性极为重要。相关研究显示,妊娠期胎儿生长发育,导致各种营养成分、代谢产物增加,对孕妇肝脏代谢带来负担,造成母体肝炎加重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如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成为关注问题[8-9]。

相关研究显示,临床多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对母婴垂直传播进行阻断,但仍有部分新生儿发生感染。尤其是妊娠末期,高病毒载量极易造成新生儿宫内感染[10]。目前,临床治疗乙肝多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替诺福韦属于逆转录酶抑制剂,对HBV、HIV具有拮抗作用。相关研究显示,替诺福韦对病毒复制中的抗病毒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对胎儿不会造成影响,且耐药屏障较高[11-12]。被动免疫疗法以注射人乙型肝炎免疫球为主,属于免疫球蛋白抑制剂,具有免疫调节、清除乙肝病毒作用,多用于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13]。

大量研究显示,正常妊娠情况下,肝脏血流量相对降低、基础代谢提高,肝脏负荷增加,导致多数健康孕妇出现轻微肝功能异常;而妊娠期合并乙肝导致孕妇肝脏负荷能力降低,导致肝细胞生成或代谢的酶、物质发生变化[14]。临床上常用肝酶检测指标包括AST、GGT、ALT等,其中ALT在乙肝感染妊娠妇女血清中最为常见,当肝功能受损时AST、GGT水平升高同时ALT呈异常高表达。因此,检测AST、GGT、ALT水平能够对孕妇肝损伤程度评估提供一定依据[15-1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妊娠合并乙肝患者通过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疗法进行治疗,患者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好转,治疗效果显著。

HBV-DNA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体内呈异常表达,检测HBV-DNA水平能够对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清除程度进行评估[17]。相关资料显示,HBV-DNA载量≥1×106IU/ml成为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对肝脏功能造成损伤;HBV宫内传播与母体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控制孕期HBV-DNA水平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关键[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改善患者肝功能。

临床常用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HBV DNA阳性等指标对乙肝治疗效果、母婴阻断率进行评估。相关研究显示,替诺福韦联合免疫球蛋白对妊娠合并乙肝患者进行治疗,HBsAb阳性率较高、HBsAg阳性率较低,母婴阻断率较高,且未对新生儿发育造成影响,安全性高[20-21]。本文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说明二者联合能够有效清除乙肝病毒,提高母婴垂直阻断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有效性高。

临床研究证实,携带乙肝病毒新生儿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严重威胁新生儿生长发育。免疫球蛋白是临床常用的血清免疫功能指标。相关研究显示,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升高。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评估。IgA、IgM、IgG作为血清主要免疫球蛋白,当机体出现过敏反应时水平异常升高[22-2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患者的新生儿IgA、IgM、IgG水平降低,说明联合治疗可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清除率,改善新生儿免疫能力,阻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被动免疫疗法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可有效降低HBV-DNA水平,提高患者肝脏功能、免疫功能,提高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HBV DNA阳性,改善新生儿免疫能力,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母婴阻断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单药乙肝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疗效与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