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之旅》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以歌曲《晚安》为例

2022-06-21

黄河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套曲织体舒伯特

江 磊

引 言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在19世纪上半叶创作的一部艺术精品,作曲家虽疾病缠身但依旧为其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很多研究者对这部套曲的艺术价值颇感兴趣,我认为《冬之旅》这部套曲对美声演唱实践以及美声唱法之德奥古典音乐教学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目前对于该套曲具体的音乐作品和演唱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积累还有欠缺,本文力求完整地分析《晚安》这首标志性作品的音乐特质和演唱实践。

一、《冬之旅》的音乐特质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既浪漫又兼哀伤,但其音乐却不失丰富的情感和斑斓的色彩,他创作的《冬之旅》全篇共有24首歌曲,歌词均取自德国著名诗人威廉·缪勒的诗歌,本文选取《冬之旅》这部套曲中第一首歌曲《晚安》(Gute Nacht)进行分析,这首作品作曲家使用了多种技法来烘托情境的变化,有效的渲染了气氛,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巧妙地塑造着一个孤独无助的“悲惨流浪者”的形象,同时优美的旋律和钢琴伴奏相辅相成进一步烘托了意境,全曲充满着忧伤的情绪。本文现就其在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伴奏织体、歌词意境、旋律特色等代表性音乐本体要素方面一一进行分析解读。

(一)调式调性的运用

细心观察整部声乐套曲《冬之旅》其实不难发现其中小调歌曲占了绝大多数,因这套作品创作于1827前后,这时的舒伯特日益病入膏肓,在该套曲中作曲家把小调作为主调并将其调性特有的忧郁、婉柔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及同主音大小调的频繁转换和歌词内容铺垫等等互相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孤独的悲幻画面,奠定了整部作品阴郁暗淡的感情色彩,因而多少也能反映出当时舒伯特自己的身心状态。

歌曲《晚安》是整部《冬之旅》声乐套曲的开篇之作,歌曲以d小调作为主调并贯穿全曲,歌曲在暗淡的音响下进行着,描绘出流浪汉在旅途中的内心世界,然而冬之旅时也并不是一直苦闷悲惨,在主人公的世界里,也会偶尔充盈着美好的想象,在乐曲中也短暂出现了一个个的大调性色彩的乐句,歌曲的乐思也临时转向了bB大调和F大调,随着乐曲即将进行到尾声时,在曲71小节处情境出现了变化,调性改变成了同主音大调D大调,暗淡的音响色彩突然明亮了起来,其同样也是整个歌曲的一个高潮点,像是在诉说自己不舍离开复杂的内心,而在乐曲尾声时又回到现实当中,歌曲重新回到主调d小调,像是流浪汉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心爱的人,暗淡的音响色彩重新回荡直至整首乐曲结束。

(二)曲式结构的安排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常采用分节歌的形式进行创作,即创作时会采用不同歌词去填同一段曲调旋律,本文分析的d小调歌曲《晚安》也是一首分节歌,从曲式结构上看,这首歌曲是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该曲大致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3小节)

如图1,歌曲以6小节长度的引子开始了全曲的阐述,其使用的伴奏织体/贯穿整个乐曲,但其整体旋律进行呈音阶式下行,作曲家在引子中加入了下属和弦以及极不稳定的导七和弦增强音响色彩渲染并烘托紧张气氛,在引子终止于该小调的属和声后,引入声乐部分随即形成属-主的和声关系巩固主调d小调的调性以及音响效果,人声部分是一个由6个乐句组成的乐段,这一乐段结构为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每一个乐句都相当的方整匀称,均由4个小节构成,其中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对叠句,并在两句结尾处有k46-d7-t的和声呈现,第三第四乐句将第一第二乐句进行模进处理,第五第六乐句又进行动力再现,重现乐思,最终该乐段终止在d小调主和弦上结束。

图1

第二部分:(33-65小节)

该部分中的乐段是第一部分乐段的变化重复,其基本与第一部分相似,第二部分乐段以进行曲的节奏以及中速的速度进行着,下行的旋律线条依旧不变,伴奏织体也基本与第一部分相似。

第三部分:(65-105小节)

截取的图2部分是第一部分乐段的动力再现同时也是这首乐曲情感的高潮,乐曲将其暗淡阴郁音响的d小调直接转变为明朗色彩的同主音大调——D大调上,但这次转调并不是严格传统形式上的手法,其基本是改变调号后在同一音位旋律上改用大三和弦直接改变音响效果进行陈述,但在短短二十七小节后,在乐曲进入尾声时又回归到了同主音d小调上,如此刻意的变化更加突出流浪者的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在幻境和现实中来回穿梭的痛苦。

(三)钢琴伴奏的织体与和声

舒伯特创造性地发展了钢琴伴奏的地位,在实际演出中让伴奏者的地位与演唱者齐平,钢琴伴奏不再是简单的陪衬和背景渲染作用,舒伯特根据具体的诗词内容来进行创作伴奏,甚至在部分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起到了旋律“先锋”的角色。在创作声乐套曲《冬之旅》时,舒伯特根据取用穆勒的诗歌内容设计钢琴伴奏的音型、和声织体等等,使其表达的音响效果符合诗歌所刻画的孤独的冬季旅途人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如图3,歌曲《晚安》在伴奏织体上,全曲基本是采用以八分音符的柱式和弦的织体均匀且平稳的行进着,大多作为旋律的和声支撑而存在,从引子开始,钢琴伴奏织体采用断连奏的方式进行着,整体音响效果干脆利落,和声呈现主-下属-属-主的功能性进行。每个部分的第一第二乐句的和声都很干练,音响效果也很清晰明了,从第三乐句开始,伴奏织体引入了16分音符,节奏音响上更为紧密而且加入了很多和弦外音以及副属和弦,从而丰富了该歌曲的和声色彩。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钢琴织体形态基本没有太大改变,第二部分的钢琴伴奏声部以丰富主要旋律的和声音响为主,第三部分中声部排列的相对密集并且出现了不同的和声织体,在运用和弦外音营造紧张的气氛的同时很好地突出了乐曲中人物的形象,同时舒伯特在需要凸显的地方都在钢琴声部上大量地使用了强音以及pianissimo记号,用以突出和衬托人物主人公复杂且细腻的内心世界。

图3

(四)意境化的歌词

歌词:“我来时是孤单一人,我离开的时候,还是孑然一身。五月有遍地的鲜花,那是对我的垂怜。……道路上的雪,都已积厚,黑夜中的出路,唯有我自己找寻。……爱情多是离别,上帝已经将它安排……晚安,我的爱!我不愿打搅你的美梦,不会让你从熟睡中醒来……”

《冬之旅》声乐套曲的歌词取自德国著名诗人缪勒的诗歌集,其极富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位孤独凄凉无助的旅途人在冬夜里漂泊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很直观的人物形象。歌曲《晚安》歌词的第一句就表述自己十分孤独,自己永远在流浪,字里行间充满着无奈苦涩,主人公在孤独的世界里游荡,只有移动的月影与他相伴,自己喜欢的人却不敢靠近,甚至在即将告别时也不愿惊醒打扰到她,只是在她的门前轻轻写上晚安二字后转身离开。

(五)旋律的歌唱性

歌曲《晚安》的主旋律自始至终都是一支连续级进下行的线条,与上行的高涨洋溢的旋律不同,下行的旋律走向往往表现较为低落的情绪,而恰恰是这种下行的设计也巧妙地跟他使用的小调独有的感情色彩相呼应,舒伯特在旋律声部的每一个乐句前都使用了八分休止符,紧接着用弱起进入酝酿情感,使得歌唱更具有“呼吸感”,巧妙地使该作品在演唱时的情感更易饱满,在歌曲后半段,当主人公即将离开自己的爱人却不愿惊扰她时,歌曲由d小调转为音响色彩明朗的同主音D大调,旋律线条也使用了附点音型来增强顿挫的节奏感,表明了流浪汉当时复杂的内心状态。

二、《冬之旅》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作为夯实演唱者声乐演唱技巧以及提高自身音乐艺术修养的一部佳作,在美声演唱界享誉盛名,不论是男低音、男中音还是男高音,《冬之旅》几乎是所有男性歌唱家都跃跃欲试的目标并视其为不可多得的音乐艺术瑰宝,著名的英国男高音歌唱家伊恩·波斯特里奇甚至认为,这部套曲应该与莎士比亚和但丁的诗歌、梵高和毕加索的画以及普鲁斯特的小说一样,成为人们艺术生活的一部分。

但套曲《冬之旅》不像演唱一曲咏叹调那般,完整演绎好这部作品需要演唱者将整部作品24首歌曲连贯地演唱出来,包括连续的情绪、张弛度以及拥有持久的身体机能和高超的演唱技术等等。想要演唱好这部作品,也要求一个歌者不仅仅拥有优美的音色,更要求其语言能否准确地进行发音,对力度速度是否正确地表述,能否正确表达歌词的意境以及刻画歌曲人物形象等等,下面我将具体根据套曲中第一首歌曲《晚安》的特点,主要从德语语言、速度力度、歌者二度创作等几个方面探讨演唱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歌唱中的德语语言

任何语言都有自身的一套体系,学习德语歌曲时切勿借鉴我们的母语或其他语种体系发音,若将其过多带入德语学习中就会造成影响,在开始学习德语语言时,我们应该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做系统且全面的学习。

德文字母除了26个拉丁字母外,还有四个变体字母,其分别是ä、ö、ü和ß,而在这首歌曲中都出现了这些字母,例如träumt、stören、hör、türe、daß等等,读这些词时要注意发音的口型,将字母ö与ü区分开,切勿弄混淆。

在学习德语时,我们要特别注意练习五个元音的发音:a o u e i,在美声演唱时正确优美的声音取决于保持良好的元音发音,而在演唱德语作品时,辅音也是要十分关键的因素,辅音唱的好能极大地发挥出德语的语言特色以及所要表达的语句语气,而在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时,我们需要分清长元音、短元音、浊辅音、清辅音的发音规则,以元音a举例,在单词中a元音后无辅音或跟一个辅音字母、元音后紧跟不发音的字母h以及双a元音重叠的情况下a元音则发长元音/a:/,其余情况基本发短元音/a/,在发浊辅音和清辅音时要分清声带是否参与振动,同时在德语学习中也有字母会存在不同的发音,例如d可以发出/d/ /t/的两种读音,若辅音d位于词首或者词中时,发音与现代汉语的辅音“d”相同,发出/d/的读音,若辅音d位于词尾时,则发音与现代汉语中的辅音“t”相似,发出/t/的读音,在学习时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必要时可以系统地学习德语,在演唱时语言一定要准确无误。

(二)速度力度在演唱(奏)中的巧妙运用

歌曲《晚安》在速度方面以中速进行演唱演奏,在此曲中是展现一个流浪汉冬夜漂泊的形象以及其心理变换的过程,演唱(奏)时需要融入作品本身,速度切记不要赶,不要急。

另想要演唱好这部套曲一定要演唱(奏)好舒伯特安排的力度表情记号,在笔者看来冬之旅套曲需要演唱者拥有轻唱低吟、欲强先弱的控制技巧,以歌曲《晚安》为例,该曲出现了大量的pp和强音记号,尤其在唱弱起和渐强渐弱处理时,准备工作一定要切实做好,例如我们在演唱渐强前时不能太强,一定是以较弱的音开始的,不然后面需要推强的地方歌唱会很牵强,渐弱也是一样,在张弛有度的前提下声音千万不能虚,很多人追求的弱其实是虚,这是不对的,弱也是需要在强大的气息支撑下歌唱的,在弱唱时,我们横膈膜的气息控制和腔体的运用是极为关键的,从技术角度来看,可在演唱前做一些针对性的技巧练习,例如练习发长音S和fu控制气息以及训练开闭口哼鸣等等。

(三)二度创作之个人理解

“只可动我唱,不可改它写”在这里需要指出,演唱者在演唱时进行二度创作一定是在理解作曲家风格和歌词表达的意境后,锦上添花般在演唱时加一些自己的表达,但切记不能过于浮夸,德语作品是十分严谨的,也切记不能随意乱加动作或删减作品篇幅,在做到作曲家在创作中所标注的谱面记号的同时,不改变原曲的意思演唱自己的理解,保留其艺术的严谨性。

在演唱歌曲《晚安》以及冬之旅其他歌曲时,歌者需将自己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要唱作品本身并融入角色,笔者在学习时研究观看过很多歌唱家演唱冬之旅套曲的宝贵资料,例如著名歌唱家菲舍特·迪斯考、伊恩·波斯特里奇、身残志坚的夸斯托夫等等,发现他们在演唱该部套曲时几乎没有肢体动作,但往往在演唱第一首《晚安》后眼里就泛着泪花,他们的表情神态与诉说般的演唱以及和钢琴伴奏的完美配合使之能够迅速地将观众带入漫天飞雪的冬日旅途,关于二度创作笔者觉得可以在重复或再现乐句时可以试着采用半假声演唱的技巧,整部套曲的重复再现和变化再现处还是很多的,这样处理如果得当可以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整部套曲中充满着悲剧性的色彩和幻想飘渺的特征;每个人对于一部作品的理解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差异,所以表达的也各有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音乐作品都需要经过打磨成一个恰到好处的表达才能够出神入化。■

猜你喜欢

套曲织体舒伯特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