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

2022-06-21

黄河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沂蒙山声调小调

苏 娇

引 言

民歌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集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反应了民众的生活趣事、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歌在世界各处都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我国,民歌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到近代,从《诗经》到《浏阳河》,民歌发展史即我国历史发展史。山东民歌,反映了我国山东地区人民的特色,大致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小调、、花鼓调、山歌三类。而小调独具乡土气息,最贴近群众生活,自然创作数量最多,最深入人心,流行最广,《沂蒙山小调》则属其中翘楚。

一、沂蒙山小调的起源

《沂蒙山小调》不仅在整个沂蒙地区乃至国内享誉盛名,其还与《茉莉花》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的民歌,扬名国外。沂蒙山小调从产生伊始,发展至今已有七十余年,从战火纷飞到建立国家,从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其发展史,正是我国的发展史,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广大民众,变了的是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不变的始终是人民心中对于新中国、新生活和自由的坚定追求和向往。可以说,国内外很多人正是怀着《沂蒙山小调》中所描绘自然风光的美好艳羡,才认识沂蒙山,走进沂蒙山,了解沂蒙山。其起源于临沂音乐,却又不同于临沂音乐。其产生背景承载着浓重的红色文化基因。抗战时期,尤其在1940年前后,我国山东沂蒙地区乃至全国整个范围,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日本人的侵略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肆虐,使得我军不得不在文艺宣传上大下功夫。为了使舆论效果在客观上能够起到打击一切敌对分子、鼓舞抗日士气的目的,沂蒙山小调应运而生。《沂蒙山小调》最初名为《反对黄沙会》,由阮若琳作词,李林作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反对黄沙会》不断发生变更,广大群众口口相传的过程中,逐渐添加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以及沂蒙山美好风光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也被更名为《沂蒙山小调》。反观《沂蒙山小调》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时期下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含义,但它始终都在鼓舞、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正是因为它的不断创新、变革,才使得“生于”战乱年代的它,可以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仅没有没落、淘汰,反而更历久弥新。

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征

一是从曲式结构上来分析,《沂蒙山小调》分4个乐句,多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结构形式,第三句承接第二句的结束音,最后一句则为总结句。结尾处还引用了“re、do、la、sol”这样的偏调,具体来说,是“re sol mi do”四个音贯穿第一乐句,以“re- sol- mi-re”作为起音,第二乐句也同样以“re- sol”作为起音,但是第二乐句中又在末尾处添加了“la”这个音,即第二乐句用到了“re sol mi do la”五个音,第2、第5小节中虽然第2小节以“mi”起音,第5小节以“mi sol”起音,但是由于第5小节起音“mi sol”中“mi”为重音,所以两个小节中,主音可以说是一致的;同样此两小节的二、三拍也是一致的,均为二八节奏;第一、二乐句第3小节节奏均为三拍组成。因此,假如以第一乐句作为起因句,那么第二乐句则是第一乐句的承接句。

每个乐句又可以分为3个小节,第二节承接第一节的结构,第三句不同于前者的曲调,曲调一般分为1、2、3、5、6五个调式(对应为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徽调式、羽调式五种),《沂蒙山小调》多采用徽调式,四个乐句后多落音在2、1、6、5上,节奏相对一致,但却由弱到强,逐句下趋,逐渐递增,且为了使旋律衔接自然,又在结尾处引用了“re、do、la、sol”这样的偏调,也在客观上使得整首乐曲独具特色,抒情效果更加明显。其中这与河北民歌《小白菜》在曲调骨架上来说,有相似之处,但是音乐形式上却是前者比后者更为丰富。此种句式结构对于歌曲整体旋律的歌唱性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是从语言上来分析,多运用方言、衬字及儿化音。山东方言中,往往用去声调(四声调)来代替平声调,且“哎”这个衬字的运用极为常见。同一词,字的调值不一样,所体现的意义也不相同。例如在《沂蒙山小调》开头句:“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啊,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嗯啊”,此句中的“说”,在普通话中为平声调,但是在此首小调中,要读方言去声调,即四声。“山”和“光”,包括后边一句“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嗯啊,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嗯啊。”中的“水”、“吹”、“低”、“羊”也都为阴平、阳平、上声调唱为去声调,与“山”、“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声调多用这种偏重的去声调,与山东人民粗狂、豪放的性格息息相关,是《沂蒙山小调》的特色之一,也是其他山东民歌的亮点之一。

衬字的运用是民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往往给人以短小轻快之感,独特又灵活多变,对于整首曲子的表达可谓一个升华。《沂蒙山小调》中“哎”、“嗯啊”等衬词的运用几乎贯穿全篇,具有特殊的鼻音色彩,比如第一段中的“光”,第二段中的“羊”,日常普通话发音分别发“guang”、“yang”,在《沂蒙山小调》中分别发ng后、全鼻音,而第二段中的“看”,日常普通话发音发“kan”,在《沂蒙山小调》中发n前、半鼻音,这不仅体现了山东方言独有的亲切、质朴的韵味,更加反映了山东人民爽朗、豪放的性格特征。

另外,儿化音的运用使得整首曲子幽默感十足,地域特色浓厚。在第二段“风吹草低见牛羊”中,“低”字即加入了儿化音。

三是从旋律上来分析,多在纯四度基础上,加入了跳进的旋律,既有向上四、五度跳进与向下二、三度级进,向上二、三度级进与向下六度跳进,也有向下二、三度级进与向上跳进,有向下跳进与向上跳进。本质上引入了加变宫的徽调且贯穿始终,其旋律或者采用了向上级进后转为向下跳进和级进,或者采用了向上跳进后转为向下跳进和级进。全篇来看,曲调都以徽音结束,且从高向低过渡。此种旋律特点在山东民歌小调中极为常见,其产生与应用与山东人民的地方特色息息相关,更加有利于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沂蒙山小调》。这种作为反转的拖腔的运用,使旋律更加优美抒情,也体现了山东人民特有的质朴的乡土气息,更加表达了人民对于家乡的赞美和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其主旋律多借鉴王世惠的《山东民歌与演唱》。

三、沂蒙山小调的演唱技巧

一是从情感上来分析,任何乐曲,演奏成功的灵魂所在是情感,“声情并茂”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演唱,没有情感的演唱,即使技法再高,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演唱《沂蒙山小调》之前,演唱者首先应将自己置身于沂蒙山人民的角色中,充分了解沂蒙山地区的地理风貌及《沂蒙山小调》创作的历史渊源,只有演唱者从内心了解、认同沂蒙山的美好风光,才能自然而然对沂蒙山风光产生深厚的热爱之情,演唱时才能情感真挚、生动感人。《沂蒙山小调》前两句正是对于沂蒙山自然景色的赞美,演唱时,第一句要保持高涨的热情,在“上”字上下功夫,演唱“上”字时,要使用下滑音,且保持干净利落的状态,充分引起观众对于沂蒙山风光的好奇之情。第二句在具体介绍沂蒙山的“青山绿水”、“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情形时,需要保持内敛的情绪,相对平和的音调,将此情此景娓娓道来,音量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情感与技法实现完美融合,为观众描绘沂蒙山景色的同时,将演唱者对于沂蒙山秀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后两段“高粱那个红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满地仓。”、“咱们的共产党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喜洋洋”则从正面描述了当前沂蒙山地区人民富足、美好的幸福生活,以及对党的感激之情。演唱时,情感应层层递进,尤其在演唱对党的感激之情时,更应当激昂慷慨,感情丰沛,将内心深处对党的领导的由衷赞美表现的更加深刻、自然。

二是断腔唱法的运用,断腔唱法更加有利于表达曲调的抑扬顿挫,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这也是南北方作品的一个重要区别之一。例如《沂蒙山小调》中首句的“山”、“好”等相互之间的过度就使用了此类唱法,使得整个演唱更加婉转生动,沂蒙山上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

三是从呼吸与咬字上来分析,呼吸之于每首曲子,是基础、根本,稳定的呼吸、流畅的音调是《沂蒙山小调》演唱成功的重要一环。只有呼吸稳定才能确保整首曲子气息稳定,音色统一、和谐,节奏把握的准确。例如首句演唱时,两个“人”之间存在一个四度的跳进,演唱时,气息不能飘忽,必须下沉,才能保证呼吸的稳定顺畅,使跳进呈现的自然而真挚。而二句中“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嗯啊”中,“山上”之间更是存在一个五度的跳进,此时,需要更加注意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

咬字是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整首曲子的必要步骤。咬字清晰才能使观众理解曲子表达的意思,才更加容易激发观众的同理心,引导观众进入曲子所表达的情绪,与观众产生更深刻的共鸣。反之,咬字模糊,观众对于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就会模糊,歌曲与文字不能有效融合在一起,对于演唱者情绪的表达不能给与很好的理解,最终造成观众与演唱者直接共鸣较少甚至难以达到共鸣的局面。咬字往往从字头、字腹、字尾三方面着手。字头通常都以声母来发音,字腹则侧重韵母,字尾则为归音。在演唱《沂蒙山小调》时,首句“人”需运用夸张的口吻发音,字头要发“r”音,发音时,上下牙微微合拢,用舌尖抵住上颚,利用上下牙冲开阻力爆发成音;字腹为“en”,“r”与“en”之间需要快速过渡。“山”,先发“sh”,后发“an”,发“sh”同上述发“r”音时运用的技巧相同,最后需要快速归音到“an”。而对于“哎”、“嗯啊”等这些衬词的演唱应“轻声细语”,只需要舌尖抵住牙齿轻轻滑出即可。《沂蒙山小调》中往往第一句结尾的尾音是第二句开头的头音。例如,“re”音既是第一乐句的尾音也是第二乐句的首音,“do”音既是第二乐句的尾音也是第三乐句的首音。这种首尾呼应,正是应用了民间非常流行的“鱼尾咬”的技法,既增加了整首乐曲的节奏感、韵律感,又有利于演唱者流利连贯的表演。

山东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代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沂蒙山小调》的产生、发展,更是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山东地区民歌的经典之作,在我国整个民族音乐领域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当下全球一体化的大形势下,民歌要实现其发展,在世界音乐领域绽放光彩,就需要持续研究其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为民歌的进一步传承与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沂蒙山小调》

猜你喜欢

沂蒙山声调小调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Colorful you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