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山西二人台音乐中的扬琴艺术价值

2022-06-21

黄河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曲牌扬琴乐曲

杨 帆

一、二人台音乐艺术

二人台是山西地方剧种之一,它产生于山西省河曲县。广泛流传在山西的忻州、雁北地区和内蒙西部、陕西北部以及河北张家口、宁夏、甘肃等地。在不同的,地域性的差异其中也包含了各具特色的、风格迥异的四大艺术流派。即南台(晋西北)、北台(内蒙)、东台(张家口)、西台(陕北)。二人台包括小戏、歌舞以及器乐表演唱等形式①,因其多为两人(一丑一旦)表演,故称“二人台”。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二人台是一种戏曲剧种。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北部、河北张家口一带。由当地的“丝弦坐腔”吸收“社火”歌舞及蒙古族民歌演变而成②。有近百年的历史。初为曲艺走唱形式,表演者二人,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可分饰几个角色。后发展为戏曲形式。伴奏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等。

二人台音乐最重要的两部分艺术形式即是二人台曲牌和二人台声腔。最传统的二人台音乐形式也为现代二人台音乐提供了大量的发展与创作空间。二人台声腔作为二人台艺术的旋律主要载体,从曲式结构和调式音阶来看,本身传承者大量明清时期的音乐元素与特性。在声腔剧本中可以挖掘出美学价值和特定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也为研究山西地方民族歌曲夯实了史料基础,后期在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中,也为我们做课程教学与地方性民歌元素在专业课程中提供可借鉴性的思路。而传统的二人台音乐艺术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二人台曲牌音乐,二人台曲牌音乐则是由传统的二人台主乐器“三大件”——笛子(俗称“枚”)、四胡、扬琴主要演奏,其它乐器都处于辅佐地位。“三大件”若有一件缺少,就会大大削弱二人台音乐的民族特色。例如,同一个曲调,如果不用枚而用梆笛,就会失去粗犷豪放的气韵;如果不用四胡而用二胡,就会感到音量不那么宏厚,奔放的感情不足;如果用手风琴代替扬琴,就会失去整个二人台音乐的民族风味,好像外国人说中国话,总感到不那么地道。因此,对于二人台音乐来说,“三大件”必不可少。

二人台乐队在演奏牌子曲时通常没有固定的配器曲谱,乐手主要靠对曲牌的了解、熟悉,把乐曲牢记于心,根据乐器的不同功能、特点,自主配器,自由发挥。不同的乐队因演奏者对牌子曲的理解程度、技艺水平、艺术修养等差异所奏出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一个艺术素养较高的乐队,乐手之间往往能够配合默契,不同乐器之间疏密交错,主次分明,按照“你进我出,你繁我简,你高我低,你长我短,你停我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等原则演奏。

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基本有四种调性,即F调、降E调、隆B调、C调。二人台乐队定音皆以笛子为标准。笛子根据上述四种调性有四种指法,即:1=F,以第五孔作do,筒音为E,称为“硬四字”;1=E,以第四孔作do,筒音为F,称为“下五眼”;1=B,以第一孔作do筒音为C,称为“满六字”;1=C,以第三孔作do,筒音为A,称为“三眼”。二人台的四胡根据上述四种调性定弦时分别为F调,定2-5弦;E调,定3-6弦;B调,定6-2弦;C调,定5-1弦。

二、二人台音乐中的扬琴艺术价值

扬琴,二人台称“打琴”,是后加入的一件弹拨乐器,之前二人台乐队是用三弦作为弹拨乐器。在二人台“丝弦坐腔”产生之前,在内蒙古草原上早有流行“小曲儿坐腔”的形式,当地人称“蒙古曲儿”、据考证认为是“丝弦坐腔”的前身。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中也将扬琴称为打琴,是较晚吸纳进来的乐器。二人台艺人最初使用的扬琴,是自制的十四路小扬琴;梯形、木质,只有两条琴码,三排音,后来又逐渐发展为十六路、十八路……以致目前使用的转调扬琴。

(一)演奏技法艺术价值

二人台中使用的扬琴在演奏技法上与普通扬琴无异,其叫法上与传统扬琴演奏技法有所出入。二人台曲牌音乐中的扬琴演奏技法极为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演奏特色价值,曲牌中每一个乐曲不同的板式运用着不同的演奏技法,这些演奏技法搭配着曲调与不同乐段相应和,构造出了多样化的音乐形象由。在戏曲表演中往往剧本与唱腔都需要乐器来撑场,通过演奏的强弱、快慢、渐快再或者音乐术语的转换与节拍的变换这就构成了二人台曲牌演奏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演奏技法如“单挑梅花键”、“左手放颤”、“琴揽花奏”、“催板奏法”、“八度翻奏”等等同时因为这些演奏技法的独特性也造成了二人台音乐地方色彩浓厚的特点。二人台音乐中的三大件乐器不仅是扬琴演奏也更需要枚、胡琴类乐器使整首乐曲曲式结构严谨、协调统一,三大件乐器演奏技法的交互使用,在乐曲的整体效果上面显得十分的出色,因而在扬琴演奏技法在也会适当的吸收一些其他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与技巧,这样不光是对扬琴演奏技巧本身的丰富更是发展扬琴艺术的有效高效的路径之一。③

十四路自制扬琴音位图

其中二人台音乐中常用的扬琴演奏技法如下所示:

1、自由翻八度(八度翻奏):将旋律中的某些弱音翻高八度,强音降低八度,使之华丽丰满。

2、左手单轮与八度双音手法(左手放颤):左手单轮时右手奏单击,它与八度双音奏法一般用于曲中加强力度处,以增强激愤、悲壮效果。

3、催板奏法:多用于“带鞭戏”的火爆曲子,以加强节拍重音和强调节奏。

另笔者在承担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中,也将山西二人台曲牌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在板式结构与扬琴运用的演奏技法做了梳理与归纳,希望为研究二人台音乐中扬琴艺术提供可借鉴性的参考价值。(此表为具有代表性的十四首二人台曲牌音乐一览表)

山西二人台音乐中的扬琴牌曲一览表

(二)曲牌伴奏艺术价值

音乐形象是通过构成它的旋律去体现的,无论它的唱腔还是乐曲都离不开演奏乐器去表现。各个剧种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主奏乐器来形成本剧种的特殊风格。所以,演奏乐器就是某一剧种风格和特色的载体。离开主奏乐器去谈剧种特色那将是不够全面的。

扬琴在曲艺音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价值与意义,就山西本土戏曲音乐中可见到扬琴这件乐器的剧中已有二人台、翼城琴书、道情音乐、曲沃琴书、晋剧等,在这些非遗曲牌代表剧种中扬琴都具有曲艺伴奏的显性功能,这更多的体现在乐曲开始、乐曲暖场、乐段衔接、色彩转换的常态化表演中。中国戏曲音乐中,戏曲乐器伴奏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乐段衔接作用,二人台音乐中扬琴作为“三大件”之一的“衣着”,在乐曲的伴奏织体与旋律色彩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演奏与曲谱记载中都清晰的可听见看见乐段过度的色彩转换,与其他乐器一同奏乐从而构成音乐中的“过门”常常用或长或短的间奏音乐为演员提供休息机会,从而形成二人台音乐的又一鲜明特征。另二人台音乐中扬琴由于加之有“催板、轮音、旋律加花、八度齐竹”等演奏方法。在曲牌实际演奏中能够稳定的掌握乐队速度,协调统一节奏,根据乐曲的曲色彩与唱腔的板式结构能够有机的做乐队张力与幅度的变化,在表达乐曲情绪欢快时,扬琴则常配有“琴览花键”“单挑梅花键”“催板奏法”等表演特征;在表达乐曲情绪细腻委婉时则配有“轮音奏法”“八度翻奏”“颤竹”等表演特征。在二人台音乐曲牌演奏中扬琴以填补笛子四胡的空隙,起着将乐器调和在一起的作用。在乐曲的高潮和牌子曲板式结构的“捏子板”中都起到夸张性渲染,层层推进,一气呵成的功能表现,在舞台表演审美中扬琴作为伴奏乐器载体更好地诠释着二人台戏曲音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哲理较好的营造曲艺艺术氛围。

三、二人台音乐在高校扬琴教学实践中的活态传承价值

山西作为非遗文化建设的基地之一,在文化旅游、考古文物、人文素养建设方面始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随着国家“非遗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非遗元素融入到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课程中,另有设立非遗保护教学实践基地、开设地方性非遗艺术本科专业、高校艺术类非遗选修课、小组讨论课等等非遗活态传承模式。而基于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下的扬琴教学,是否也可以有效的将戏曲类非遗二人台曲牌传承与发展是我们作为扬琴教学者、民族音乐传播者、传统文化保护者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作为一名山西高校扬琴教师,在自身专业教学与艺术课题科研中始终将非遗音乐元素全过程融入教学与研究中,就“非遗语境下”--扬琴教学发展的结合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可供借鉴:

(一)非遗二人台曲牌演奏与审美能力建设融入扬琴教学培养目标

在扬琴教学实践中融入渗透二人台音乐表演艺术、二人台器乐理论研究、二人台曲牌编配实践、二人台音乐美学理论等培养要求,对二人台中扬琴演奏技法再进一步的进行体系化训练。其次,细化培养目标。将二人台曲牌实际运用到教学中,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主课的同时,在日常训练中有阶段性、目标性的将曲牌演奏风格特点与扬琴表演艺术相结合,更好地能够为日后戏曲表演人才、扬琴表演人才培育优秀的演奏家。

(二)加大力度建设校企二人台实践派出基地

高校本科生音乐培养环节中,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培养过程,越来越多的校企实践基地都与省内艺术非遗传承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左权民歌、绛州鼓乐、晋剧研究等实践基地。二人台作为山西特色非遗戏曲的代表之一,也可以探索出一条非遗传承与高校教学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例如可以与周边的专业山西二人台戏曲剧团、山西二人台传统艺术研究院、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等等院团合作,学生们参与这些院团演出实践可以为高校拓宽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剧团负责安排排练与演出,并保证学生演出实践的天数和场次,学生毕业还要有专门的毕业汇报演出。这种实践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演出的环节中,感受到二人台曲牌的舞台表现性与审美,在演出实践中可以锻炼学生们对二人台舞台艺术的把控力与理解力,毕业后可以很快融入剧团的演出,也大幅度提高了学生们的就业率。

其次,还有一种实践方式是本专业内老师组织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和演出,将二人台曲牌节目亮相到大型校内舞台上。例如校团委、校艺术团、艺术系组织的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等,老师可和学生一起走到舞台前面展现二人台舞台艺术成果,加快广泛的将二人台这种民间艺术传播至学生与教师视野中。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实践都需要充分发挥二人台艺术的优势,控制其劣势,发挥出实践在教学环节中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的作用。

(三)健全校外二人台扬琴非遗保护实践场所与机制

民间艺术是在特定历史与环境中所产生的文化物质积淀,浓缩着民间人文内涵、民间朴实的情感具象表达。民间歌曲、民间音乐、民间曲艺等都是重要的传承载体,这些都是在地方性区域的语言、生活、民俗等多种因素所产生的艺术形式。所以经常带领学生采风和实习,学生在采访老艺人、观看老艺人演奏的过程中受益匪浅。高校非遗专业在校外设立非遗保护学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课堂教学是有益和必要的补充。高校开设二人台校外扬琴非遗保护实践基地,不只是普及二人台扬琴艺术非遗知识,还担当着培养非遗二人台曲牌扬琴演奏传承的责任,无论是对于高校扬琴教学者、扬琴艺术研究者、扬琴艺术传播者来说都应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去传播,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 高忠严.文艺生态学视野下的河曲二人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78-81.

② 杨树远.论二人台体裁归属的独立性[J].音乐时空,2012,(05):27-28.

③ 辛欣.建立健全河曲二人台档案势在必行[J].山西档案,2011,(05):42-44.

猜你喜欢

曲牌扬琴乐曲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浅析中国扬琴重奏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悲伤的乐曲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