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参汤治疗本虚标实类疼痛疾病的应用研究*

2022-06-20金香淑柴晶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经行胸痹心痛

金香淑 柴晶美

(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吉林 延吉 133000;2.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以本虚标实为病机的疾病,多以气虚、血虚常见;致病因素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浊等,这些致药因素可引发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临床症状多以疼痛为主。基于此类病机,临床当从益气活血祛瘀,祛痰止痛,通窍活血等角度立法成方。二参汤以丹参、党参为君,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兼补气血,辅以川芎、延胡索、木香增强行气止痛之功,可治疗本虚标实类疾患,且随证加减扩展应用面广,其具体研究如下。

1 二参汤在胸痹 心痛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1 胸痹 心痛的认知胸痹、心痛临床多见发作性憋闷以及疼痛,病位以左胸部为主,或见膻中位,症状多为气血津液病理性反应,如气滞血瘀,瘀血夹痰等;感受寒邪,闭阻心脉而引发。常见病因多与饮食、情志、劳逸失度失调相关,亦可见与年龄或受其他疾病所累而致,正气亏虚是该病的主要病因。

对照西医学的研究,该病临床特点归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范畴,可根据疼痛程度与西医诊断出的疾病阶段进行简单划分。见表1。

表1 胸痹、心痛分型(按疼痛程度划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化,过量的营养摄取和劳动强度的变化,会导致人体内外环境出现变化,因此患病的证候也有了一定的改变,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分类也因此发生变化。现代认为,胸痹病机为心脉闭阻,其病位在心。邓铁涛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多因气虚、心阴虚、心血虚所引发,出现心脉痹阻的情况[1]。其中,痰证多见于中早期,痹证则为中后期多见。本病病机重点为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程日久,缓解期会出现涉及心、脾、肾气血阴阳亏虚的情况,《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也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次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由此可见,胸痹虽病位在心,但也会关联其他脏腑,相互影响,其中心气虚,心血虚多见。

1.2 临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灵枢·经脉》有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胸痹、心痛的气虚血瘀证,属本虚标实之证,血瘀为标,且因气虚而起,心气失常则血行无力,继而出现血滞心脉,发为本病[2]。本病病位在心,涉及多脏,多由于心、脾、肾亏虚引发。《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在临床诊断中,脉诊可以清晰地把握病程。

气虚血瘀引发的胸痹、心痛,多因患者饮食不节,情志失度或年老体衰所致,患病之始,多见心气不足引发血脉运行失常,继发瘀血阻滞心脉[3]。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作为构成和维持人体的基本物质和运行基础,在生理上的关联性在病理上也会有体现,因此在患病一定时间内,气虚和血瘀常兼见,以互为因果的状态出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治病必求于本”。因此采用益气活血逐瘀之法来治疗本病。二参汤中使用党参可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之以治正气亏虚之弊,兼以养血,且无过燥之嫌。《本草正义》中云:“党参……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辅黄芪增加补气之力;重用丹参,活血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加水蛭、三七,辅其破血逐瘀而止痛;加麦冬、薤白祛心腹结气之力;川芎、延胡索、木香有行气止痛之功;加甘草行调和诸药之效。本方通过益气补机体正气之亏虚,养血补脏腑亏虚,行气破血消病止痛,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益气养血与行气破血并重。

1.3 临床应用于气虚痰阻型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中气虚痰阻之证,痰阻血瘀常并见,《灵枢·百病始生》曰:“气上逆则六俞不通……蓄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典籍中对于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痰瘀并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医宗粹言》中认为:“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日瘀血夹痰”。文中具体论述了痰阻与血瘀的关联和发生发展的过程,还根据病机提出了导痰消血和破血消瘀2 种治法。

胸痹、心痛病位在心,但涉及多脏,且多见气血津液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因此心痛同时也兼见各种气血津液失常的症状,临床应根据不同兼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4]。胸痹心痛中气虚痰阻之证临床多痰瘀同治,通过清痰活血之法,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关幼波教授认为,痰血同源,易于交结,且皆随气行,病理状态下发生气滞,则痰阻血瘀[5]。治法提倡活血治痰。二参汤中重用丹参,活血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加鸡血藤,增其行气补血止痛之效;使用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之能,治正气亏虚之弊,兼以养血,且无过燥之嫌;加陈皮、半夏、茯苓燥湿理气以化痰;川芎、延胡索、木香有行气止痛之功,加甘草行调和诸药之效。本方通过益气补机体正气之亏虚,行气化痰祛瘀消病止痛,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痰瘀同治兼补正气。此外,临床研究也证明,方中化痰药与活血祛瘀药并用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抗凝、降脂、抑制变态反应性损害[6]。

2 二参汤治疗经行头痛的研究

2.1 经行头痛的认知经行头痛病位在头,且与女子生理特点相关,发病有时,与月经周期呈关联性。《素问·脉要精微论》中云:“头者,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与头目而为之精”。女子行经之时,气血归行冲任,气血流注加速,去留明显,期间如有邪气外侵,素体有虚、情志不遂、肝失疏泄等问题,则会出现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的情况,使得妇女经期前后出现头痛。经行头痛虽因脏腑失调所引发,但临床多见素体有虚,抵抗力较差的患者感受病邪而发病。因此病因病机研究中,不仅要考虑血虚、血瘀以及肝火,还应将素体临床使用二参汤时发现,其对于血瘀型经行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因此纳入研究范畴,通过研究理、法、方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二参汤的功效,应用到临床中。

2.2 临床应用于血瘀型经行头痛《医学准绳》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血瘀型经行头痛清窍失养,瘀血阻络。《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谨守病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历代医家对于血瘀的治法随着认识的加深逐渐统一,《普济方》云:“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为之调血”。现代医家多秉承王清任通窍活血之法:“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通窍活血法应用面广,可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的血瘀之证。二参汤使用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日华子本草》对于丹参在妇科应用早有充分的认识:“丹参……止血绷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妇女干血劳或小儿府证,都因瘀血内停,新血不生所致,必须活血化瘀,推陈致新”。故方中辅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延胡索增活血行血,祛瘀止痛之功;增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之能治疗素体体虚,免除继发问题出现。

3 讨论

本虚标实的疼痛类疾病,多见气血津液失调,引发气虚、气滞、血虚、血瘀、痰阻之证,且患者多素体体虚,或先天禀赋不足,抵抗疾病能力差,缺乏适应环境变化的准备。研究发现,在治疗胸痹、心痛用药中,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的使用频次居于前列,其中丹参使用频次在各方中最高,其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位列君药,治疗标实之证。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可治正气亏虚之弊,兼以养血,且无过燥之嫌,用与本虚之证。辅以川芎、延胡索、木香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治疗本虚标实类疾患,且随证加减拓展应用面广,二参汤治疗血瘀型经行头痛就是临床应用时观察新发现。临床上二参汤还可以结合针灸增强通络止痛之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经行胸痹心痛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经行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最短小说
经期为何睡不醒
心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