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2018-11-15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湿病腰痛妇人

李满意 刘红艳 娄玉钤

【摘 要】 经行痹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经行痹的相关论述较少,且不系统,通过对经行痹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经行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经行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风湿病(痹病);经行痹;经前期综合征;特殊痹;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

经行痹又称经行身痛,是指每次经行或经行前后的妇女出现身体疼痛的痹病。其特点是身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经净后逐渐减轻,严重者则经净数日仍身痛不止。因此,经行痹是从疾病特定发病时间命名的风湿病,为特殊痹之一[1],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2-3]。经行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历代医家对其系统论述较少。为了正确认识经行痹,以便于临床准确运用,本文对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复习和整理。

1 经行痹的病名

古代医籍中虽无“经行痹”之名,但对其多有论述,多以经行腰痛、经行身体疼痛及经行肢体关节疼痛等表现进行描述。如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曰:“月水至则腰脊痛。”宋·齐仲甫《女科百问》首先论述“经行身痛”。《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类证治裁》等也论有本病。现代娄玉钤首先提出“经行痹”之名[4]。

1.1 经行腰痛 《针灸甲乙经》最早有相关记载,其曰:“月水至则腰脊痛。”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攻刺。”《女科百问》曰:“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严用和《济生方》曰:“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证治准绳》等后世医家对此也多有论述。

1.2 经行身痛 《女科百问》最早明确提出经行身痛,其曰:“经水欲行,先身体痛。”《万病回春》《证治准绳》《济阴纲目》《简明医彀》《张氏医通》《女科精要》《女科指掌》等后世医家多从其说。

1.3 经行痹 经行痹之名首见于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其将女子经行或经行前后出现身体疼痛的痹病称为经行痹,确立经行痹的定义,完善其理法方药,并将其归为特殊痹范畴[4]。其后,经行痹之名多被采用[5]。

2 经行痹的病因病机

经行痹多由素体虚弱,经期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而致病。

2.1 外邪侵袭 久居寒湿之地,寒濕侵袭,或感受风寒湿等邪,滞留于经脉、关节,血为寒湿凝滞,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以致气血不通而身痛。如《太平圣惠方》曰:“风冷客于胞内,损伤冲任之脉,……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宋代《圣济总录》曰:“风冷所乘,致气脉不顺,所下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风冷之气,与月事相击,故因所下而腰背拘强脐腹刺痛也。”《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或月水当行,失于调摄,伤动胞络,阴阳不阳壅燥,下脏邪冷结伏,致……脚膝疼重,举动少力。”“或劳伤冲任,内积风冷,……月水将行,腰腿重疼。”宋·杨倓《杨氏家藏方》曰:“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攻注腰脚疼重。”《女科百问》曰:“或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及手太阳手太阴之经,故月水将下之际,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明·朱橚《普济方》引《仁存方》曰:“妇人血风冷,月水不调,攻刺脐腹腰腿疼痛。”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认为本病“此由外邪乘虚而入,或寒邪,或风冷,内伤冲任,外伤皮毛,以致周身疼痛”。龚廷贤《万病回春》曰:“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疼者,乃触经感冒也。”

2.2 气血亏虚 素体血虚,或久病大病失血未复,致气血两虚,经行时,阴血下注胞中,气随血下,经脉气血愈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而致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由劳伤血气,致冷体虚,……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圣济总录》曰:“妇人虚劳,月水不利,百节酸痛。”“若冲任气虚,为风冷所乘,致气脉不顺,所下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风冷之气,与月事相击,故因所下而腰背拘强脐腹刺痛也。”“室女禀受怯弱,月水不调,或来或止,身体疼痛。”《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浑身痛倦。”“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杨氏家藏方》曰:“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攻注腰脚疼重。”“冲任气虚,经脉不调,或多或少,腰疼腹痛。”“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营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清·张璐《张氏医通》曰:“经候欲行,身体先痛,气血不足也。”冯兆张《女科精要》曰:“经行体痛者,……若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故经行身痛也;……血海不足,有时至而周身之血亦伤,故欲行而身体先痛也。”徐大椿《女科指要》曰:“营卫两虚,外邪留恋而内干冲任,故必恶寒身痛然后经行。”

2.3 瘀血气滞 情志不遂、七情郁结等可致气滞瘀血,血气不调,月水滞涩;或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不通则痛,而致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膈也。”《圣济总录》曰:“妇人血气不调,月水滞涩,身体麻痹瘙痒疼痛,……背脊拘急,骨间酸痛。”“室女经络凝滞,攻腹疼痛,肢体烦热,骨节酸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浑身痛倦。”“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杨氏家藏方》曰:“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攻注腰脚疼重。”《女科百问》曰:“血风虚,经候涩滞,经脉不通,四肢麻木,肌体浑身疼痛。”《万病回春》曰:“经行着气,作心腹腰胁疼痛者,乃瘀血也。”《张氏医通》曰:“经水将来,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女科指要》曰:“邪郁经府,经久不解而气虚邪陷,故寒热经少体瘦肢节疼痛焉。其原始于任劳多郁,伤气滞血而邪得留恋不解耳。”

女子以血为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但若“失于调养,而冲任虚损,天癸之气,乖于常度”,导致外邪侵袭、气血亏虚、瘀血气滞等,经脉瘀滞,痹而不通,肢体疼痛,而致本病。概括起来其病因病机不外“虚邪瘀”三个方面[6]。主要病机是气血不足,经脉瘀阻,不荣不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肾气血亏虚,标实为风寒湿等邪及痰瘀气滞。病位在肢体关节肌肉等,与肝肾等脏腑及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

3 经行痹的主要表现

“月水至则腰脊痛。”(《针灸甲乙经》《证治准绳》)“月经不调,或月前或月后,……腰痛如折,两脚疼。”(《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普济方》)“腰背疼痛,月水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月经往来不时,苦腹胀满,绕脐下痛,引腰背,手足烦。”“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复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月水不利,时绕脐苦痛,手足烦热,两脚酸。”(《千金翼方》)“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太平圣惠方》《妇人大全良方》《普济方》《万病回春》《济阴纲目》《妇科玉尺》)“妇人……腰膝疼痛,背膊虚烦,月水不利。”“妇人月水不调,或多或少,苦腰痛,四肢骨节痛。”“妇人月水不利,……背膊烦疼。”“妇人月水每来,脐下疼痛,如锥刀所刺,及腰背痛。”(《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妇人月水每来,……四肢烦疼。”(《太平圣惠方》)“妇人月水不断,……腰腿酸痛。”“妇人月水不利,……身体疼倦。”“妇人月水不调,……两脚酸疼。”“妇人经候不调,或过多,腰疼重。”“妇人月候不调,……腰胯痹痛。”“月水不调,或来或止,身体疼痛。”“妇人月水不利,累月不快,身体烦热,骨节沉重。”“妇人血气不调,月水滞涩,身体麻痹,……背脊拘急,骨间酸痛。”“月水不利,百节酸痛。”“妇人血水不利,体热烦闷,少腹腰脚沉重疼痛。”“月水不利,骨节酸痛,……筋脉拘急。”“月水不利,遍身疼痛。”“月候不快,欲来即攻脐腹疼痛,腰痠沉重。”“妇人经水不调,腰背疼痛。”“……与月事相击,故因所下而腰背拘强。”(《圣济总录》《普济方》)“妇人月水不利,或前或后,乍多乍少,腰疼腹痛。”“妇人月候不调,或多或少,或先或后,腰脚疼痛。”“妇人月水往来,乍多乍少,脐腹不调时时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妇人经水不调,腰背疼痛。”(《圣济总录》)“经候涩滞不通,……肢体麻木,肌热生疮,浑身痛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养生必用》《妇人大全良方》《世医得效方》)“经脉将至,腰腿沉重,痛连脐腹。”(《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普济方》)“月水当行,……齿摇发落,脚膝疼重。”“月水将行,腰腿重痛。”“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时作腹痛,腰胯疼。”(《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证治准绳》)“月经初来,便觉腰中切痛,连脊间如刀锥所刺。”(《证类本草》《普济方》《本草纲目》《本草图经》)“经候涩滞,经脉不通,四肢麻木,肌体浑身疼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女科百问》)“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或小腹急胀,攻注腰脚疼重。”(《杨氏家藏方》《金匱玉函要略述义》《普济方》)“经候不调,或多或少,腰疼腹痛。”(《杨氏家藏方》《女科百问》《普济方》)“妇人经候不调,脐腹胀痛,腰腿无力,烦渴潮热,身体拘倦。”(《杨氏家藏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女科百问》《产宝》《证治准绳》《济阴纲目》《张氏医通》《女科指掌》)“经水欲行,先身体痛。”“经欲行而腰痛也。”(《女科百问》)“月事已行,淋沥不断,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济生方》《证治准绳》《女科经纶》)“经水不止,鲜红,项筋急,脑痛,脊骨强痛。”(《东垣试效方》《卫生宝鉴》《普济方》《医学正传》)“临经预先脐腰痛。”(《兰室秘藏》《名医类案》《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济阴纲目》)“经行微少,或胀或疼,四肢疼痛。”(《丹溪心法》《医学正传》《医部全录》《妇科玉尺》)“经候不行,时作痛腰胯重疼。”(《丹溪心法》)“妇人血气不和,月事不匀,腰腿疼痛。”(《产育保庆方》《普济方》《济阴纲目》《女科精要》)“月脉不调,疼痛气闭,腰腿倦弱。”“月水不调,攻刺脐腹腰腿疼痛,面色萎黄,寒热麻木,四肢困弱。”(《仁存方》《普济方》)“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时作腹痛,腰膝肿,疼刺。”“月经往来,腹脐肿,腰痛。”(《普济方》)“行后常流清水,小腹大痛,渐连遍身,胸背腰腿骨里皆痛。”(《石山医案》《名医类案》《证治准绳》《古今医案按》)“经水两三月一至,遍身作痛。”(《女科撮要》《证治准绳》《续名医类案》)“经行后身痛,腰甚痛。”(《医学纲目》《证治准绳》)“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疼。”(《万病回春》《简明医彀》)“经行着气,作心腹腰胁疼痛。”“妇人遇经行时沿身疼痛、手足痹麻。”(《万病回春》)“经水将来,腰疼腹痛。”“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经过则安。”(《张氏医通》)“经行体痛……经行身痛。”(《女科精要》)“经候不匀,……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经行寒热身痛。”“经来之时,恶寒,发热,身体疼痛。”(《医宗金鉴》)“经行恶寒身痛,脉浮细涩。”“寒热经少,体瘦肢节疼痛,脉数弦浮软涩。”(《女科指要》)“经前身痛拘急,……痛在经后。”(《类证治裁》)

历代文献详细形象地描述了经行痹的临床表现,综合文献所述,经行痹的主要症状有:行经期间或经来前后,肢体疼痛痠楚或麻木不适,呈周期性发作;局部无红肿,关节无畸形。根据其证候特点,西医学的经前期综合征(水钠潴留),以及其他风湿病经行期间加重或出现经行痹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4 历代医家对经行痹的论述

《针灸甲乙经》最早论有本病。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论有妇人月经期间有腰背痛和两脚疼痛等。《太平圣惠方》论述女子月经期间可出现“苦腰痛,四肢骨节痛”“腰痛如折,两脚疼痛”“背膊烦疼”“腰膝疼痛,背膊虚烦”“四肢烦疼”等症状,多由“劳伤血气,致冷体虚,而受风冷客于胞内,损伤冲任之脉”等所致。《圣济总录》也论述有妇女月经期间多见身体疼痛,多由“失于调养,而冲任虚损,天癸之气,乖于常度”而致。《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也有本病相关论述。《女科百问》的第八问列有“经水欲行先身体痛或腹痛”:“答曰: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卫周身者也。血气盛,阴阳和,则形体适平;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营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或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及手太阳手太阴之经,故月水将下之际,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普济方》承《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前人论述本病。《张氏医通》认为:“经行之际,与产后一般,将理失宜,……若其时劳力太过,则生虚热,亦为疼痛之根;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经过则安。”《女科精要》曰:“经行体痛者,盖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畅,若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故经行身痛也;或曰血海有余者,时至而溢,血海不足,有时至而周身之血亦伤,故欲行而身体先痛也。”清·吴谦《医宗金鉴》专门列有“经行寒热身痛”曰:“经来寒热身体痛,当分荣卫与虚实,有汗不胀卫不足,无汗而胀荣有余。”并注解曰:“经来之时,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者,当分荣卫虚实。若发热,恶寒,身痛不胀而有汗者,属卫虚荣不足;若发热,恶寒,身胀痛而无汗者,属荣实卫有余也。”

5 经行痹相关问题

经行痹与经行感冒:两者都可在经期出现身痛。但经行感冒有外感风寒史,且为偶然发病,无随月经反复发作的特点,且伴有发热、恶寒等表证;而经行痹则每次经行或经行前后出现身体疼痛,经后痛减或渐消失。两者不难鉴别。但经行感冒不及时治疗,迁延日久也会发展成为经行痹。

6 经行痹的治疗

6.1 经行痹的治疗原则 经行痹的治疗原则是“以通为用”。实证者,通络止痛,或散寒除湿,或理气活血;虚证者,以补为通,益气养血,和营止痛。可配合外治法和食疗等。

6.2 历代医家对经行痹的论治

6.2.1 晋唐宋元时期 《针灸甲乙经》针灸治疗本病曰:“月水至则腰脊痛,……水道主之。”《证治准绳》从之。《备急千金要方》用当归丸治“腰背疼痛,月水或在月前,或在月后”“牡丹大黄汤治月经不调,或月前或月后,……腰痛如折,两脚疼”“牛膝丸治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复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普济方》等从之。《千金翼方》用“温经丸治妇人……月水不利,时绕脐苦痛,手足烦热,两脚酸”。《太平圣惠方》用鳖甲丸“治妇人月水不利,……背膊烦疼”;白薇丸治妇人“腰膝疼痛,背膊虚烦,月水不利”;芎藭散“治妇人月水每来,……四肢烦疼”;《普济方》等从之。《圣济总录》用鳖甲丸“治妇人月水不利,……身体疼倦”;牡丹丸“治妇人月水不利,或前或后,乍多乍少,腰疼腹痛”;秦艽汤治“月水不利,百节酸痛”;泽兰丸“治妇人月水不利,累月不快,身体烦热,骨节沉重”;金花散“治妇人血水不利,……少腹腰脚沉重疼痛”;赤芍药汤“治妇人月候不调,或多或少,或先或后,腰脚疼痛”;鳖甲汤“治妇人月候不调,……腰胯痹痛”;干姜丸“治妇人月水不调,……两脚酸疼”;牡丹皮汤“治妇人经水不调,腰背疼痛”;黄芪饮“治妇人经候不调,或过多,腰疼重”;当归没药丸“治妇人血气不调,月水滞涩,身体麻痹瘙痒疼痛,……背脊拘急,骨間酸痛”;乌贼鱼骨丸“治妇人月水不断,……腰腿酸疼”;延胡索散治“月水不利,骨节酸痛,……筋脉拘急”;没药散治“月水不利,遍身疼痛”;赤芍药丸治“月水不调,或来或止,身体疼痛”;没药丸“治室女月候不快,欲来即攻脐腹疼痛,腰痠沉重”。《普济方》等从之。《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用小白薇丸治妇人“月水当行,……脚膝疼重”;当归丸治“月水将行,腰腿重疼”;暖宫丸治“经脉将至,腰腿沉重”;滋血汤治妇人“经候涩滞不通,……浑身痛倦”;红花当归散治妇人“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疼紧硬”。《丹溪心法》《普济方》《证治准绳》等从之。《女科百问》用趁痛饮子、滋血汤治疗本病。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对于“经行微少,或胀或疼,四肢疼痛”,用四物汤“加延胡、没药、白芷与本方等,淡醋汤调下末子”;《妇科玉尺》等从之。

6.2.2 明清时期 《普济方》承《圣济总录》等前人用白薇丸、干姜丸、黄芪饮、鳖甲汤、赤芍药丸、泽兰丸、当归没药丸、秦艽汤、鳖甲丸、金花散、没药散、牡丹皮汤、红花当归散、资血汤、乌贼鱼骨丸等方治疗本病:用“牛膝散治妇人月水不调,或多或少,若腰痛,四肢骨节痛”“大黄散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月前或月后,……腰痛如折,两脚疼痛”;当归地黄丸“治妇人血气不和,月事不匀,腰腿疼痛”;桃仁丸治妇人“月经不调,疼痛气闭,腰腿倦弱”;延胡索散治妇人“月水不调,攻刺脐腹腰腿疼痛”;调经汤治“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痛,……攻注腰脚疼重”;紫桂丸治“经脉不调,或多或少,腰疼腹痛”;柴胡调经汤治“经水不止,鲜红,项筋急,脑痛,脊骨强痛”;当归丸“治妇人月水每来脐下疼痛,如锥刀所刺,及腰背痛”等。明·高叔宗《丹溪治法心要》治疗本病“身体疼痛,……经行之先作痛者,小乌沉汤加枳壳、青皮、黄芩、川芎,气实者用之,上煎空心服”。《万病回春》曰:“经行着气,作心腹腰胁疼痛者,乃瘀血也,治当顺气消瘀,痛自止也。”“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疼者,乃触经感冒也。加减五积散,治妇人遇经行时沿身疼痛、手足痹麻,或生寒热头痛、目眩等症。根据本方去干姜,加羌活、独活、牛膝,姜枣煎服。”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内补当归丸治“月水将行,腰腿重痛”;用越痛散、玄胡索汤(《济生》)治疗本病;列有医家李东垣的医案:用柴胡丁香汤治妇人临经预先脐腰痛;另外,还列有薛己等本病医案。孙志宏《简明医彀》曰:“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疼,乃触经感冒也。加羌活、白芷、苍术、防风、紫苏、香附。”清·景冬阳《嵩崖尊生全书》用起痛汤治疗本病。《张氏医通》辨证治疗本病:“经水将来,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四物加红花、丹皮、蓬术、延胡索、香附、木香;实热,加黄连;发热,加柴、芩。”“经候欲行,身体先痛,气血不足也:桂枝汤加芎、归,稍用熟附二三分;经后痛者,虽曰虚寒当补,然气散亦能作痛,须视其受补否;不受补,四物加炮姜、艾、附;受补者,八物加炮姜、艾、附。”《医宗金鉴》列有“经行身痛证治”,表里辨证治疗本病:“经来身痛有表发,无表四物羌桂枝,经后血多黄芪建,芪桂芍草枣姜饴。”并注解曰:“经来时身体痛疼,若有表证者,酌用前麻黄四物,桂枝四物等汤以发之;若无表证者,乃血脉壅阻也,宜用四物汤加羌活,桂枝以疏通经络,名羌桂四物汤;若经行后或血去过多者,乃血虚不荣也,宜用黄芪建中汤以补之,其方即小建中汤——桂枝,白芍,甘草,姜,枣,饴糖加黄芪也。”《女科指要》曰:“趁痛散治经行恶寒身痛,脉浮细涩者。”“柴胡散治寒热经少,体瘦肢节疼痛,脉数弦浮软涩者。”林佩琴《类证治裁》在“调经论治”中曰:“(经痛)有经前身痛拘急者,散其风,越痛散加秦艽;……痛在经后者,补其虚,八珍汤加香、砂。”虚实辨证治疗本病。

7 经行痹的转归预后

经行痹的预后一般良好。本病只要治疗得当,预后较好。但若失于调摄,或治疗不当,较易反复;只要正确辨证治疗,病情顽固者,疼痛也可减轻,症状可以缓解。

8 结 语

经行痹病位在肢体关节肌肉,与肝肾等脏腑及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多表现为经欲行而身先痛,痛在肢节或肌肉,经后痛减或渐消失。月经期间疼痛是经行痹的特点,其病因不外虚邪瘀三个方面;主要病机是气血不足,经脉瘀阻,不荣不通。经行痹的治疗原则是“以通为用”:实证者,通络止痛,或散寒除湿,或理气活血;虚证者,以补为通,益气养血,和营止痛;可配合外治法和食疗等。大多数经行痹预后良好,个别病情顽固者,较易反复;只要正确辨证治疗,症状亦可缓解。另外,根据规范化研究,把风湿病(痹病)作为一级病名[7],那么经行痹就是二级病名(特殊痹)下面的三级病名。而把经行痹归为特殊痹范畴,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9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2] 娄玉钤.风湿病命名与分类的规范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40-844.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45-1846.

[5] 张云彬.玉屏风散及桂枝汤加减治疗经行痹20例[J].光明中医,2007,22(3):32-33.

[6]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7]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病名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37-41.

收稿日期:2018-06-15;修回日期:2018-07-10

猜你喜欢

风湿病腰痛妇人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风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门晒太阳 风湿病患者要注意这些方面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总干眼 看看风湿科
犬人
犬 人
高僧与妇人
治劳伤腰痛药酒
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