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学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2-06-18许诺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舞蹈学专业教学中,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

关键词:舞蹈学;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一、舞蹈学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一)从我国舞蹈教育方针和目的来看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是我国舞蹈教育总方针和总目的,舞蹈院校的课程设置需包括:政治课、文艺史论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文化課。

湖南第一师范舞蹈学院的课程包括:通识基础课/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限选课、实践课/必修课、通识拓展课/任选课。

(二)从舞蹈学院不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异同来看

课程设置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的专业需要和教育层次进行不同的设计。

一师“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九大类:通识基础课/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限选课、实践课/必修课、通识拓展课/任选课、教师教育基础课/必修课、教师教育技能课/必修课、教师教育拓展课/限选课。

一师“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六大类:通识基础课/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限选课、实践课/必修课、通识拓展课/任选课。

从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一师对于不同舞蹈专业方向的学生所设计、安排的课程是有所区别的。

(三)从社会的需求来看

舞蹈学生应具有怎样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单向型舞蹈人才越来越不受欢迎,双向型舞蹈人才供不应求。

“一师”是一所师范类学校,学校特色包括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要以小学教育为主,在大三时我们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按学校的培养计划被分配到各小学进行实习,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

(四)该课程合理性分析

1、合理的地方。“一师”舞蹈学专业方向的课程安排的非常全面,从专业上来看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涉及面很广,基本上涉及了各个舞种。从理论上来看不仅包括了舞蹈专业理论知识还涉及到跨专业理论等知识。比如我们要学书法、声乐、钢琴、普通话等课程,特别是乐理、钢琴等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考中小学音乐编制的竞争力。

2、不合理的地方。舞蹈学专业方向的课程太过于繁杂,有许多课程的开设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比如“教育研究方法”、“舞蹈课程与教材研究”等课程对于我们来说难以理解。同时缺少剧目排练课,这使得舞蹈学专业的学生表演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舞台表现力弱于舞蹈表演的学生。

对于论文的写作,只开设了一门“舞蹈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的课程”,而且开设的学期只有一学期,使得我们没有有效的提高论文写作的能力。

二、舞蹈学专业课程优化的原因分析

(一)以舞蹈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优化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体系

在该课程设置中遵循了“舞蹈专业国家标准”:课程体系中与专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主要涉及及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应不低于60%,在保证专业特色的前提下,兼顾学生全面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公共基础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及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综合素养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舞蹈学专业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好的自律能力和热爱舞蹈艺术的执着精神,具备维护真善美的等艺术品格。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包括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编创、剧目排练课。目的是为了培养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接触不同风格的舞种,在舞蹈专业实践上进行复合型学习。

3、专业主干课。专业主干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针对舞蹈学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主干课中设置了舞蹈史论类课程,如中外舞蹈史、舞蹈赏析、艺术概论等课程;舞蹈科学类课程,如舞蹈训练学等课程;舞蹈教育类课程,如舞蹈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在“专业主干课”当中开设了舞蹈学基础理论、舞蹈学导论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舞蹈学这一概念要十分清晰,才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再如教学法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教与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4、实践课。实践教学板块主要包括排练、表演、教学等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见习实习,同时毕业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和实践两个部分,既考察学生思考总结能力也考查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鼓励毕业论文的写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考核一般以毕业论文为主,实践为辅,考察学生学术研究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

在主干课中我将“论文写作基础课”安排在整个大三,首要就是为了解决锻炼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的逻辑思维、术语表达、格式标准等;同时将“论文指导课”安排在整个大三和大四上学期,在解决了论文写作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选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以便达到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

实践课中包含了见习和实习两个部分,这就要求舞蹈学专业的学生主动观摩教学、参与实践教学,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最后落笔于文字。

5、通识拓展课。这个板块的课程属于包含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类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下,鼓励下学生跨院系、跨学科选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拓宽知识面,进行跨学科、交叉学科的交流,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以就业率、就业方向为核心完善教学体系

从就业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没有舞蹈必修课及舞蹈专岗,而舞蹈学专业又偏向舞蹈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入中小学工作要占用音乐教师编制,均要考核音乐方面的知识,进入中小学后,还有教授音乐课程。

因此针对就业现状我在课程体系中将乐理和视唱、基础钢琴课加入到了专业基础课当中,以提高舞蹈学专业方向学生的竞争力。

乐理基础知识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重要,要了解基本的节奏型,基本的节拍,学会听音乐数节奏;基础钢琴主要是针对大多数舞蹈学专业毕业去向而开设的课程,因为教师编制面试环节就是上一堂音乐课,要具备识别五线谱、简谱、旋律、弹唱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该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

结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加强学生综合性艺术创造能力,培养跨专业复合型舞蹈艺术人才,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应建立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体系、优化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改善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方法、创新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实践,不断探索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深化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佟丽丽.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如何促进就业[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12).

[2]侯敏.从就业趋势来思考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J].艺海,2009(9).

[3]周琼.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多元融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架构[J].四川戏剧,2020(5):168-170.

[4]李鑫.核心素养视域下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行性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6):116-121.

作者简介:许诺亚,性别:女,出生年月:1999年8月14日,籍贯:湖南省益阳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教学方向。D05A37BE-201C-4BB4-88DA-81A51BA32970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