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2022-06-17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征描述维度政治

周 宇

一、研究背景

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粗犷式”的教育引导常常使教育沦为教育者的“一厢情愿”,效果差强人意。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应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其需求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变“粗犷式”整体引导为“精细化”分类引导。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当前学界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只涉及关于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内容、行为方式、行为有序性三者孤立的研究,因此在呈现其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时也只能做大学生群体与其他参与群体在某个单一维度上的简单区分,而未能在大学生群体内部再做类型细分,这就导致在提出策略时只能针对所有大学生开出同一个“药方”。为此笔者试图构建一个能够综合描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的分析模型,实现有效分类,从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分类引导奠定理论基础。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核心要素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1]其概念的基本框架包括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参与方式三个基本要素。网络政治参与是网民以信息为媒介、以网络空间为载体所进行的旨在影响政治过程的政治行为。[2]由定义可以看出,网络政治参与是政治参与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深化,相较于传统政治参与,虽外延有了新的拓展,但其核心要素依旧是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参与方式。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中,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的本质特征、参与客体的政治内容特征、参与行为方式特征,构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的基本描述,可综合呈现其网络政治参与状态,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个核心要素。

(一)参与主体素养

大学生本身具备的参与能力、道德素质、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存在差异,这是影响其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质特征方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有序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目标,笔者将参与主体素养,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养作为大学生内在本质特征加以讨论。

网络政治参与素养是在网络环境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指个人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所具有的基本认知、道德和能力,是预测其参与行为外显效果的重要指标。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素养主要涉及两个内容,一个是网络素养,一个是政治参与素养。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涉及网络安全素养、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素养、网络批判素养四个方面。其中,网络安全素养涉及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应对信息安全的综合能力;网络信息素养涉及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处理、信息评价的能力;网络道德素养涉及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意识;网络批判素养关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生政治参与素养是指其作为参与主体在政治参与中由其政治认知、态度和能力所决定的基本能力。大学生较高的政治参与素养将会产生较为有序的政治参与结果,而较低的政治参与素养将会产生较无序的政治参与结果,因此笔者借鉴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国内学者对有序政治参与的评价集中在理性、适度、[3]程序化、合法化几个方面。[4]其中,理性包括法律理性和政治理性;适度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必须处于社会承受力的范围内,同时参与的力度必须处于制度容纳的区间之内;程序化是指根据政府设置的参与渠道来参与;合法化是指行为或状态的存在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或价值标准,如平等、正义、理性等,行为本身应该是符合整个社会,或者至少是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根本利益的。

在网络素养与有序政治参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初步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养的四个维度:网络政治素养、网络批判素养、网络法律素养、网络道德素养。其中,网络政治素养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息理解;网络批判素养是指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是否能做到不盲从,勇于质疑和求真;网络法律素养是指大学生对与互联网相关法律的了解和遵守程度,是有序政治参与中法律理性的映射;网络道德素养体现的是参与主体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是有序政治参与“理性、平等、正义”的体现。本研究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养维度的探索辅以实证调查研究作为验证。通过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在校本科生进行的测试发现,网络政治素养、网络法律素养区分度不明显,而批判素养、道德素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据此,笔者将道德素养、批判素养作为表征“参与主体素养”的两个维度。

(二)参与客体内容

“政治”的内容范畴非常广泛,马克思的利益分析理论为我们在认识复杂的政治参与现象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工具。马克思强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利益需求逐渐增多,不再囿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利益,开始关心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利益的满足。结合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实践,以利益关系为视角,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可划分为:个人利益相关层、具体化的社会利益层、公共利益层。

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只关心与自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政治议题,而与自己相关性较弱的一律不关注、不参与;而有的大学生愿意参与的政治内容范畴更广泛,他们开始关切社会其他群体利益,甚至开始关心和关注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关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大学生不同的网络政治参与内容是其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和认识在参与对象上的投影,是其公共利益主体意识的体现。不同的大学生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对“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网络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客体内容选择偏好,映射了参与主体“参与内容范畴”的宽窄程度。

(三)参与行为方式

互联网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政治参与区别于传统政治参与,具有“身体缺场”的特性,从而意味着政治信息的发布、传递和互动是通过文字、符号、图片、音频或视频的组织来完成的,即构成了网络言语行为。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网络言语行为纷繁复杂,不胜枚举。按照参与的主动性,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可以划分为网络不参与、浏览式参与、围观式参与、表达式参与、交互式参与五种类型。

网络不参与是指行为主体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表现为对网络政治新闻或事件不浏览、不关注,在网络媒介上对相关议题不评论、不交流、不转发。浏览式参与是指行为主体在事先没有明确信息需求目标或特定意图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媒介在网络新闻或政治文章构成的信息节点间自由游移的信息获取行为。随着“无处不联通”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当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浏览网络信息成为一种“仪式性依赖”时,浏览式参与对大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变得很低。围观式参与是指行为主体针对焦点事件在互联网公共领域上虚拟聚集,以较为一致的行为方式构成虚拟集体政治行动,以网络舆论的形式影响政府决策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对大学生而言,通过网络持续关注焦点事件,或对焦点事件进行评论、点赞等,这些行为方式的参与时间成本较低,操作难度不大,对大学生的主动性要求不高。在围观参与过程中,大学生属于“各自行事”,是对已有信息的“消费”和围观,信息在社群中和社群之间未发生广泛传播和扩散。表达式参与是指行为主体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诉求和意愿或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策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表达式参与的大学生往往有比较强烈的表达意愿,希望通过表达式参与宣示态度、表达社会立场和对特定事件所持的政治主张,同时希望信息在网络空间得到扩散,因此其行为本身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交互式参与是指行为主体通过社交媒体以互动的方式形成对事件的分析和观点的分享,或以组织的方式形成行为的动员,从而通过集体行动影响政府决策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交互式参与的大学生和表达式参与的大学生相比较,表达已不是其全部行为的动因,其更希望通过与他人互动交流、分析、争论,从而强化或改变原有的态度、观点或认知,因此该种类型的政治参与需要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主动性。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到大学生的参与行为状态,不同的参与类型指征着不同的参与行为主动性。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以“参与客体内容”“参与行为方式”“参与主体素养”作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个核心要素,可综合呈现其“参与什么?”“怎么参与?”“参与能力如何?”三个方面的特征。以这三个核心要素为基础,以“参与内容范畴”“参与行为积极性”“参与素养”为三个坐标轴,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图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在该分析模型中,如果能用数字把程度表示出来,即构建起指标体系,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个三维空间坐标点,其网络政治参与特征的“三维画像”便呈现出来;对于大学生群体,可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以实现有效分类。笔者以“数值可以合理反映客体程度,在单维坐标轴上可适当拉开数值距离以便在该维度实现对大学生的区分”为原则进行“指派数字”,以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指标体系。

“参与内容范畴”维度。大学生在“个人利益相关”“社会具体利益相关”“公共利益相关”三个参与内容层次上的不同参与意愿,可不同程度地反映其参与内容范畴的宽窄,三者存在递进关系。笔者对三个层次所反映的大学生参与内容范畴分别赋值为1、3、5。根据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愿的调查结果,可以对大学生参与范畴做出判断。得分越高,代表大学生的参与内容范畴越宽,越具有公共利益主体意识。

“参与行为积极性”维度。在参与行为积极性维度上,笔者依次对不参与、浏览式参与、围观式参与、表达式参与、交互式参与行为所反映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分别赋值为0、1、3、5、7。根据对大学生习惯采用的参与行为的调查结果,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做出判断。得分越高,代表大学生的参与行为越积极。

“参与素养”维度。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养包括网络批判素养、网络道德素养两个指标。网络批判素养由不盲从、质疑、求真三个方面构成。由于从不盲从到质疑再到求真这三种行为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因此分别赋最高值为1、3、5;网络道德素养由理性、平等、正义三个方面构成,三者也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因此分别赋最高值为1、3、5。根据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养的调查结果,可以对大学生的参与素养高低做出判断。

至此,构建起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三个维度上都是从零开始,数值由低到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实证研究中,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大学生个体数据以及群体数据。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根据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找到自己在各维度上的坐标,从而确定自己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的“三维画像”。三维空间坐标点临近的大学生属于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相近的群体,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在该三维坐标系中如果呈现几个区域的聚集性分布,那么相同区域的大学生就代表相同特征类型,也就实现了大学生的分类。理论上,大学生群体可以分成八类,笔者暂且将其定义为类型A、类型B、类型C、类型D、类型E、类型F、类型G、类型H,每个类型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八种特征类型

猜你喜欢

特征描述维度政治
船舶尾流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特征描述技术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面向视觉导航的图像特征评价方法研究
目标鲁棒识别的抗旋转HDO 局部特征描述
用于三维点云表示的扩展点特征直方图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