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协同下的开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2022-06-17黄羽
黄 羽
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输出能力的体现。写作教学是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写出意思连贯、用词准确、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文章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开放大学英语写作的重要教学目标。笔者在文献研究中发现,开放大学专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词汇量不足。学生对某个话题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却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合适的词语或不能正确使用词汇,这也是英语教师在教授写作方法和技巧时面临的一大难题。[1]支架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篇章结构;词块理论指导下的“词块法”可以帮助学生自如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开展写作。本文以开放大学学业测试中常见的写作话题“环境保护”为例,探究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协同下的“支架式词块教学”在开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开放大学英语专任教师提供参考。
一、理论概述
(一)支架理论与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scaffolding)一词最早从建筑行业中借鉴而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借用了“支架”这个词并将其应用到教育领域。[2]基于学者们对支架的不同定义,可以总结出教育领域的支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学习者达到可以自主完成任务的阶段之前,需要支架协助他实现目标,否则任务可能无法完成;其次,支架是一种工具,可以减少学习者的歧义或模棱两可的认知,从而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第三,支架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提示,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成几个部分,帮助学生轻松、彻底地接受新知识;最后,如果学生想要达到自己无法达到的更高水平,则需要一个支持他们的支架,而提供帮助的支架可以是学习策略、工具或指南。[3]
我国学者张建伟和陈琦在《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一书中定义了“支架式教学法”,这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提出后,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尤其体现在技能培养的课堂中。何克抗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实施的五个基本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明确的过程指导。在整个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支架始终贯穿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支架不仅涉及基本词汇,还包含了话题情境、整体结构和协作评估等影响最终写作成果的诸多因素,多方面支架的搭建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熟悉写作话题、操练写作词块、构建写作框架,帮助学生在独立写作阶段实现较为轻松的输出。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国内许多学者逐步重视支架式教学,并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更少关注其中的写作教学。
(二)词块理论与词块教学法
基于美国心理学家Mile 提出的组块(chunk)概念,Becker 于1975 年提出了“词块”(lexical chunks)概念,他认为,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的板块结构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4]在语言学习中,词块是预制的多词组合,由聚合词、搭配词、惯用语、句子框架和引语等组成,能够进行整体的记忆、存储和提取,是真实交际中以高频率出现的大于单词的语言结构,它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并且形式较为固定。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公式化、预制性的词块,包括习语、词语搭配、短语和不连续的句子框架等,在写作的过程中,词块可以直接提取,能够有效降低写作难度、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词块在写作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来遣词造句、减少中式英语,还能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熟练程度,在写作时能更加准确、流畅地输出。
语言学家Lewis 认为,理解和产出词块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早前学者的研究,他提出了词块教学法(the Lexical Approach)。该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词块理论,让学生形成语块意识,并借助已习得的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5]词块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度,有利于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得体性,[6]而这正是开放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习者的写作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该理论对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很少有学者将词块教学法运用于成人学习者,仅杨永芳尝试将词块教学法运用于网考辅导教学中。[7]
二、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协同的重要性
当前国内英语教育界较为流行的写作教学法主要有结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传统的写作教学大都采用结果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语法规则和写作成果,写作是一个机械输入和机械输出的过程;过程写作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重视学生的主观性,但缺乏对语篇的系统训练;体裁法则注重写作的语境和目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写作表达观点的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可见,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学情融会贯通地采用综合教学法。结合开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性,挖掘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协同的价值,并探究实施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为完善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和丰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要想建造完美的写作大厦,就必须打牢基础,词块作为必不可少的地基,辅以必要的脚手架进行谋篇布局,打造坚实的整体。以词块为基本点、支架为连接线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写作教学中既要注重语言支架搭建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也要注重篇章结构支架搭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开放教育领域探究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协同下的支架式词块教学法,为学习者的写作学习搭建词块支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协同下的开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由于开放大学学生的入学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又存在工学矛盾的现实问题,[8]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支架,也需要学生高效利用已有资源储备相关词块。写作教学过程中,支架搭建的过程就是师生进行有效合作互动,为完成写作任务做准备的过程,由教师提供例子、支持、指导和输入,引导学习者逐渐独立,而支架渐撤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习得写作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进行独立写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协同下,笔者探索了话题写作的“输入—内化—输出”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通过在输入阶段情境支架的搭建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内化阶段的词块分类、搭配和范文分析等为学生构造丰富的内容支架和结构支架,在输出阶段开展个性化协作讨论探究、成果展示、混合式批改与反馈等,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评价支架。
支架与词块融合的写作教学模式
支架教学与词块教学在理论上的结合具有科学性,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基于支架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笔者思考了如何在开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式词块教学法”,并以开放大学学业水平测试中常用的单元话题——环境保护为例,探究“词块”与“支架”结合的具体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一篇词汇正确丰富、篇章结构完整、语言准确地道的环保倡议信。
(一)搭建情境支架,学习主题词块,提高学生的词块意识
环保问题是开放大学公共英语写作关注的重点话题,[8]学生对该话题并不陌生,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相关词汇、短语及句型。笔者结合开发大学的特点选择文本配图丰富、颜色鲜艳吸睛的英语教材,在环境保护这一单元中,教材配有环境破坏现状、解决建议及倡导绿色生活的图片及视频资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头脑风暴、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励学生描述图片和视频内容,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引导其快速进入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典型的“5W”问题引导学生提取大脑中与该话题相关的词块,如water/air pollution,endangered animals,…is bad for the harmony of environment,the reasons for…,take measures to,ride to school,turn off a device 等,并在梳理的过程中补充与环境保护话题相关的新词块和新表达,如教材中的be suffered from,environmental awareness,the side-effect of fast growth of economy,sustainable/renewable resources,it’s high time to…,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be glad to see…等。在进行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情境的导入,在主题情境中学习词块,由图片、视频等逐步引导或是总结本单元的相关对话、阅读材料等输入新词块,不能直接罗列并孤立地讲解。
(二)搭建结构支架,内化主题词块,强调话题语篇的构建
语言的有效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而语言的内化是决定输出质量的关键,学生个人对话题的独立思考、小组内的合作以及对应的词块、语篇练习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内化,为语言输出打牢基础。教师首先可通过词块分类、搭配、改写、连线、翻译、句型拓展、篇章挖空等方式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新内容,增强词块生成技能。其次,教师可根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享活动以丰富话题内容,如,Share your green actions with the class.What can you do to become“greener”?再次,教师可提供范文,让学生独立分析段落大意、衔接及篇章结构,绘制文章框架图并展示或与同伴分享,并共同讨论,补充完善。教师也可提前提供大致框架,如What(problems)—Why(causes)—How(solutions),引导学生树立语篇意识。最后,针对倡议信的要求,可利用教材中节约食物的倡议信,先让学生观察倡议信的特点并归纳相关短语和句型表达,再对倡议信的格式进行系统的讲解,并对词块进行拓展练习。在进行语言内化的练习中,要结合学生熟悉的话题或情境,做到以文带词、以词带文,真正学会运用词块,此外还需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用图表框架等为学生搭建结构支架。
(三)搭建评价支架,发挥反馈实效,检验词块产出能力
语言输出是检测语言输入和内化效果的重要方式,内容的输出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将口头的内容细化完善为符合写作格式和要求的文本。结合向读者或听者发出保护环境倡议的要求,教师可以先设置一系列的口头输出活动,如进行环保“游说者”角色扮演,针对部分环保行为正确与否进行辩论,进行线上倡议演讲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词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更加自然流利地输出。教师还可以设置多样的笔头输出任务,如制作呼吁环保的海报、准备倡导环保比赛的演讲稿、给大众或某个特定群体写倡议信等。在完成初步的口头或笔头输出任务后,教师可以对词块的输出成果进行评价,以表扬激励为主,给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在最终的写作任务中尽可能多地运用正确的目标词块,并关注文章的整体结构。除了教师的评价,给学生提供自评、互评的支架,让学生在内容、语言、结构上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文章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自评和互评也是有效检测词块产出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提供涵盖格式、词块、结构和内容的自评、互评表,并对评价标准进行讲解,为学生检查错误、互评批改搭建清晰的评价支架,帮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深层内化,助力更加精确的语言输出。
在写作的不同阶段为学习者搭建多角度、全方位的支架,引导学生既关注文章内容,又注重行文逻辑和篇章结构,可以帮助他们克服逻辑思维不清晰和文章结构散乱等问题,还能训练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质量。大量预制性词块的输入和内化,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输出的过程中进行整体的提取,有效避免母语或中介语的干扰,减少语内和语际错误,降低写作焦虑,提升书面表达的质量。支架理论与词块理论对写作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大化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丰富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提升写作教学实效,促进开放大学公共英语写作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