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创业教育“融入式”课程体系
——以金融学专业为例

2022-06-17谢明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大学生

谢明柱 陈 燕

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下,以创业代替就业成为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缓解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策略。但当前高校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数量有限,因为他们对创业的重视度不够,创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创业基础技能掌握有限。[1]就安徽省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而言,近3 年学生毕业后的一次平均就业率不到86%,能够进入金融行业就业的比例不到45%,两年后的金融行业留存率低于30%。较低的就业率以及与所学专业不符的高流失率,在毕业生中已是常态。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为高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创业提供了机会。所以,关注金融学专业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成为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融入式”教学是指将创业教育内容、手段和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但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将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实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2]创业教育是一种相对新颖且比较复杂的教育内容,在没有经典理论支撑的前提下,若要将其很好地融入课程体系,需要基于现实,从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实际情况等设计、组织创业教育内容,这对于切实提升高校金融学专业就业率和创业率,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一、创业教育扎根课程体系路径

扎根理论是一种基于大量实践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宗旨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从现实情况入手,从实际资料中归纳和概括经验,并上升到理论。[3-4]创业教育融入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在扎根理论框架下,从现实情况出发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扎根设计。

(一)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的扎根原则

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需要综合、全面地分析现实情况,其扎根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程特征原则。课程类型和具体特征是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的基本扎根原则。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类型很多,不同专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创业教育的接受和支持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别。教师在将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和特点,所在学校的条件、资源,设计和组织课程具体内容适合学校条件允许的创业教育内容。

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导向原则。创业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缓解当下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促进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而最终效果则取决于创业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要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为导向设计、组织创业教育内容,将最符合市场需要和发展趋势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创业教育效果。

三是学生创业意向原则。不同类型学生的创业意向存在差异,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要扎根于学生的具体创业意向。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方向,从不同课程类型角度出发设计创业教育具体内容,以最能吸引学生、最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方式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二)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的实施

1.融入创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将创业意识培养融入课程是“融入式”课程体系设计的首要内容。创业意识对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及行为方式有深刻影响,也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应该考虑向大学生准确、及时传递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精神,结合社会经济现实和相关专业特点引导其对创业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将创业意识深深扎根于脑海。[5]此外,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责任心、敢吃苦、勤思考等创业品质也是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2.融入创业内容,学习创业方法。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课程特点,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除了结合各课程特点将相关教学案例、课堂讨论等向创业方向偏重外,在专业核心课上,还需要增加2周针对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将课程中的主要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现实,扎根于实践,培养其适应创业需要的创业意识和方法。而在选修(考查)课程中,不但主要教学内容要围绕创业展开,还要增加更多的实验实训内容,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空间。

3.开展创业实践,锻炼创业技能。其一,将创业案例融入教学大纲。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以对成功的创业案例讲解和分析为主,引导学生学习创业方法和知识。

其二,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企业运营、效益的分析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相关课程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激发创业热情。

其三,实地观摩,亲自动手。带领学生参观创业企业和创业园,在切身感受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的同时,也可以向创业前辈学习经验和创业技能。引导他们参与各种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锻炼创业技能。

(三)创业教育“融入式”课程体系框架

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类型比较复杂,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考查)课程三大模块。将创业教育融入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内容,扎根于社会经济和学校实际情况,在不同模块课程中融入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此外,还需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更加深入的创业实训教育。创业教育融入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1)。

图1 金融学专业创业教育“融入式”课程体系框架

二、创业教育“融入式”课程体系内容

第一课堂中,教师要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分析,以最佳的形式将创业教育融入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方法和创业技能。而第二课堂中,开展多内容、多形式的课外活动实施创业教育,让学生感受创业教育带来的乐趣,锻炼他们的实际创业技能。

(一)第一课堂

1.专业基础课程。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对创业、就业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以创业意识的培养为主。将创业观念、创业意识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对创业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是此阶段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根据基础课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设置课程知识体系,重点是融入更多的创业理念,通过相关教学案例、概念等向学生介绍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育创业意识、思维,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比如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导入创业概念,基于创业案例学习和分析货币职能形成、社会资金流动、市场利率决定等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创业观念。此外,还可以用成功创业人士的事迹向学生传达创业需要的各种素质和品质,为他们以后的创业活动提供思想准备。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占金融学专业课程总数的一半左右,是培养学生金融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主要课程,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创业实践中的能力,掌握基础的创业方法。除了通过案例、相关政策将创业观念、意识融入课程之外,更主要的是增加创业实践和方法的内容。各门专业核心课程可增加2周的课程设计内容,开展相应的创业实训。引导学生将该门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可以用创业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来模拟创业,并撰写相应的创业实践报告。比如《金融市场》课程要求学生从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筹措为例开展创业实训,学习如何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开展企业融资,以及不同融资方式给创业型企业带来的影响,并撰写金融市场研究报告和创业企业融资报告,掌握创业的融资技能和方法。此外,在该门课程开设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创业竞赛、社会实践等,授课教师给予相应的期末总评分数转换。

3.选修(考查)课程。将创业教育融入选修(考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一是将创业者素质、技能等创业教育课程归到选修(考查)课中,以备那些创业意向比较强的学生选择;二是新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如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后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课程主要知识点的讲解服从于创业需要,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主要知识点学习之外,还要向学生介绍创业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学生进行创业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各类课程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内容(部分)

在将创业教育融入相关课程的同时,还要配置合理的测评体系。授课教师要结合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形式以及教学效果具体形式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测评体系,给予学生创业学习成果不同比例的期末总评分数转化。比如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创业教育学习效果的具体形式,比如对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研究报告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等赋分,而后转化为期末总评成绩不高于30%的比例。具体各类课程创业教育测评如表2所示。

表2 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测评方案

(二)第二课堂

1.创业训练工作室。建设“金融创业训练工作室”,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创业项目,在实践中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选取具备市场发展价值的创业项目,专业教师及学生团队共同创建“金融创业训练工作室”。教师作为教练,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根据创业项目的具体情况,邀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金融人士出任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融资、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指导。学生依据自身发展需要、专业特长,在创业项目中负责资金管理、市场调研、商品生产等工作,在训练中学习各种创业技能,实现创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共同提升。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创业团队提供帮助,如场地、教师绩效奖励、学生学分奖励等。

2.大学生创业园。学校从“创业训练工作室”及相关创业竞赛中选取相对成熟、可行性高的团队在创业园中进行创业孵化,并提供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创业园要全面展示育人功能,将创业与就业体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与经营中不断实现自身专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增长,提升创业积极性。[6]学生是为大学生创业园带来对应资源与服务的主体,如提供无偿的办公场地或工作室,提供水、电等基本服务;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开展讲座,为所有入驻创业园的团队提供财务管理、融资、营销、专利申请等各种服务。入驻团队在创业园中得到了有效锻炼,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成长,提升创业项目的孵化率和创业成功率。

3.“大创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是国家推动大学生“双创”的重要抓手,是从政府层面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政策,能够获批“大创计划”项目的大学生不但可以得到来自政府、学校、企业的创业资金支持,还可以得到各机构在管理、销售、宣传等方面的帮助,是有效推动大学生创业教学的重要第二课堂。高校在政府部门“双创”政策框架下,除了大力在学校宣传“大创计划”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申报外,还应该扎根于实际,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和创业意向出发,甄别和选择有较强创业意向的同学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申报,安排教师“一对一”指导,从项目选题对现实经济发展的价值、项目的可行性、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等方面进行精准辅导,以提升项目获批率和创业实际效果。

4.多样化创业实践。多样化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延伸,是扩展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渠道。高校可以将校级或学生社团的创业竞赛、创业沙龙、创业公益讲座等融入各种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基于相关课程展开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研究,宣传创业理念,推动创业效果的提升。比如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观高校所在地的创业园,到创业型企业实习,学习创业经验;在学校创建“创客一条街”,让创业获得聚集效应,实现“众创”的聚集区;创建“创意联盟”,并举办相应的讨论大会,激励那些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创业“点子”得以实施;定期举办校、院、社团等不同层次的创业计划竞赛,激励学生创新,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业思维与实力。

为了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创业实践,提升创业技能,在年度综合测评时要给予学生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成果一定比例的分数转化,辅导员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效果测评的主要负责人。为了避免测评的主观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成果必须是具体的、可以量化的,比如主持“大创计划”项目申报的同学可以给予3%~5%的综合分数转化,而获批的省级、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的主持人可以给予10%~15%的综合分数转化,实质性参与的同学可以给予3%~10%的综合分数转化。而“大创计划”项目有实质性进展的,比如建立工作室、注册公司等开展创业实践的,依据相关建设、运营材料可以给予主要负责人5%~10%的综合分数转化,给予参与人1%~5%的综合分数转化。每位同学的多项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成果的分数转化可以叠加,但是总体不高于20%。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创业教育第二课堂“融入式”课程体系框架

(三)实施效果实例

笔者的工作单位——安徽新华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号召,高度重视在校学生创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自2018 年实施“双创教育2.0 计划”以来,各专业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创业训练、创业孵化,推动大学生创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多次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20年获批国家级“大创计划”115项、省级345项。

学院的金融学专业是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创业教育的实验基地。2019年秋季,该专业扎根于区域经济现状和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了创业教育“融入式”课程体系的试点工作。重新修订了专业培养方案,不仅增加了创业规划、创业沙盘模拟、创业者素质等考查课程,还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量重新做了分配,提高了实验课时量的占比,近80%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学期末都额外增加了2周的实验实训或课程设计内容,近50%选修(考查)课程的课时量全部转化为实验性质的课时。

各授课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强调学生创业意识和观念的培养,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向学生解读、介绍创业,引导他们客观、准确地认知创业在大学学习生涯及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除了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外,在日常教学中,将理论应用于现实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撰写与相关课程密切联系的创业规划书和创业学术论文等,并将这些创业性质的成果纳入课程期末总评成绩,最高可占课程期末总成绩的30%。选修(考查)课程的教学比较灵活,各授课教师灵活地将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考核相结合,不但日常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实训内容,部分课程还融入了创业模拟、创业竞赛、创业实践等内容,对于获得较高级别竞赛奖项、创业成果明显的同学,直接给予期末总评60%的分数转化,大大提升了创业积极性,有效锻炼了创业技能。在第二课堂,由二级学院出面为学生的创业教育寻找学习、锻炼的机会,由辅导员和部分创业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第二课堂内容的安排。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寒暑假及大四期间至少选择两项第二课堂内容。

经过两年的试点,“融入式”课程体系在安徽新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创业教育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专业2019 级所有学生都参与了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的申报,其中获批国家级“大创计划”17 项、省级38项,是非试点年级的近2 倍。其中有12 项目前已经在合肥市创业园区或校创业基地开始孵化,共获得社会各界资金支持近100 万元。此外,该年级学生依托相关竞赛做了大量社会经济调查,针对当下安徽省及合肥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撰写调研报告40余篇,公开发表创业方向的学术论文10余篇。同时,在常规竞赛上,诸如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安徽省大学生保险技能大赛、安徽省大学生银行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奖数量和质量均比非试点年级高出30%以上。

综上,以创业代替就业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国家政策的主导方向。通过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方法、创业技能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刺激社会经济新一轮发展意义重大。创业教育的“融入式”课程体系是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将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各类课程中,实现创业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效结合,既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又进一步强化了创业教育。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存在差异,要充分扎根于社会、学校、专业、课程等现实情况,以最有效的方式将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由于现实资料以及篇幅的限制,在创业教育融入各课程具体内容上的详细程度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就具体某一门课程的创业教育融入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探讨,以补充、完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大学生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