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建设统计学一流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17罗良清陶春海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五育统计学

罗良清 陶春海 李 勇

(1.江西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统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2007年,教育部部署开展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关键环节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组成的教学组合,目的是满足专业和课程群的建设,其主体是互相沟通协作的教师,其平台是专业建设和系列课程。新时代背景下,统计学作为新工科类代表专业,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尤为重要。

一、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所遇瓶颈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教学团队建设中成员能力结构单一,无法有效实现互助合作的现实性问题

教学团队成员的结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表现为年龄梯度不科学、行业背景单一、师资自给率高、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低、学术氛围沉闷等,阻碍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科学地看,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基础是团队成员,尤其是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即补足短板,人尽其才。因此,本文提出要解决能力结构单一的教学团队无法有效实现互助合作的问题。

(二)跨学科教学团队在角色转换以及交流合作中存在的不适应性问题

从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体制看,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较为独立或分散,这不仅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还影响合作的有效性。许多高校在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项目时积极性很高,但在组建团队时,缺乏对成员合作的把握,多为临时组建或拼凑,没有长期建设的基础,少有实质性建设。合作方式的优劣是决定教学团队是否优秀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要解决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角色转换以及交流合作中存在的不适应性问题。

(三)团队成员在自身“五育并举”能力提升中的弱化甚至部分能力缺失的问题

高校教师大多重视学术水平上的智育素养的提升,而忽视其他四育素养,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五育并举”意识弱化,另一方面是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团队认知存在偏差。教学团队成员五育能力弱化,与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特别是考核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紧密相关。目前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中,科研占比较高,教学效果以及德、体、美、劳育方面的考评却显得“无足轻重”。多数高校与教师将工作重点落在科学研究上,对教研项目则“兴趣缺乏”,甚至部分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动力来源于科研项目的主导,缺少教学热情,极大影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要解决团队成员在自身“五育并举”能力提升中的弱化甚至部分能力缺失的问题。

(四)学生培养中五育失衡的发展性问题,即“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

各高校近些年对于加强大学生劳育美育有诸多探索,但在专业领域与劳育、美育的结合方面较少涉及。当前新工科类的劳育、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有: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教育形式单一,综合性不强;对劳育、美育核心与本质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资源有限;专业课程特色与劳育、美育结合度、配合度不高等。因此,解决统计学作为新工科专业在教学中忽视德育、体育、劳育、美育并重的问题是建设新时代统计学教学团队的关键所在。

二、江西财经大学探索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创新实践

江西财经大学在探索科学有效的团队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现跨学科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创新“五育并举”人才培育路径,解决教学问题。

(一)探索跨学科教学团队“兴趣+教学+专业”建设模式

关键因素:团队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影响力,团队成员的兴趣特征、专业特征、教学特征。

不同模式组合:在跨学科教学导向的团队组建中,教学是主导因素,单一模式的团队组建缺乏凝聚性和科学性。团队通过大量教学研究,提出可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动机水平,分为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二是外部规约,分为强规约、中规约和弱规约,据此可建立矩阵表,见表1。

表1 跨学科团队组建模型矩阵(二模式组合)

由表1可以看出,单一模式下的兴趣导向的动机水平虽最高但外部规约最弱,单一教学导向模式下虽外部规约最强但动机水平最低,而专业导向的外部规约处于中等,但动机水平最低。通过建立矩阵发现,只有团队成员的动机水平较高、外部规约较强时,也即“教学导向+兴趣导向”才可能形成较为有效的教学团队组建模式。此外,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和交叉性学科,引入“专业导向”则能够更好地发挥统计学团队在项目式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现跨学科教学团队四大运行机制

跨学科教学团队成员要转换角色,明确团队合作目标及方式,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四大运行机制。

一是以应用性导向机制明确团队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自2010年起,由团队带头人探索并积极实践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第二,发展好网络课堂建设;第三,注重团队成员五育素养提升。明确提出团队成员应成为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进而有效落实对学生的五育融合培养。

二是以多维创新机制调整团队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建立问题清单并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第二,以问题为媒介发展浸润式教学;第三,充分利用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开阔统计学相关理论课的思维视野。

三是梳理“系统思维”,增强团队在教学改革中的资源补给。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第一,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团队大数据项目库的建设力度;第二,创新团队人力资源投入机制,提高团队总体学术水平;第三,深挖并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统计学课程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团队外部实践联络及沟通机制,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长效互动提供保障。

四是完善激励措施,增强团队教学改革动力。第一,教学能力考核方面严把关,建立科学的激励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培育“重视问题、解决问题”的文化氛围,将问题思维融入团队文化建设,弘扬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五育并举”人才培育路径

跨学科教学团队的组建,其根本出发点是更好地培养人才,因此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路径是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具体培育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五育人才培育路径

本框架以构建“五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为顶层设计的目标起点,设计系统的“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团队培育路径。重点围绕教学团队结构、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学术带头人、教学工作8个维度进行量化设计,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全面培养和“社会适应、学科适应”的适应培养。即以团队带头人为示范引领,开展“思政育人+赛训育人+实践育人”的教学研究,并通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平台建设”等方式创新教学工作各项举措,最终实现育内融合、育间融合、跨育融合的全过程五育人才培养路径。

三、江西财经大学建设统计学教学团队的实践探索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核心是培养一流人才,关键要有一流教学团队。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2009年召开的教学改革研讨会明确提出要秉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理念,以江西省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统计学为建设平台,以江西省教学名师为带头人,围绕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建设一支具备高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高社会服务水平的“三高”统计学一流教学团队。

在明确团队建设任务目标的基础上,2010年起由统计学院首席教授罗良清作为团队带头人,正式组建统计学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始终围绕相关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就“建设高素质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成员地位待遇、健全团队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阶段深入探索。

(一)高素质队伍组建实现了规模适中、梯队合理、专业互补

团队带头人具有二级教授职称和江西省教学名师称号,在全国统计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团队成员作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金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出“自由而富有个性的统计专业人才培养‘五育全面观’”,以及“统合‘目的’与‘规律’之内在张力的统计专业人才培养‘五育适应观’”。取得的成效有:2012年获统计学省级教学团队,2014—2019年5次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人才培养质量获社会肯定。

(二)团队师德建设实现了成熟化、系统化、完备化的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重要一级指标纳入团队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以德育德”构建了“教师之德”影响下的“学生之德”,团队成员获得了师德标兵和巾帼标兵等称号,统计学院获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三)团队业务水平建设实现了“五育”的综合提升

将教学研究成果作为团队“智育”考核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团队的“体育”和“劳育”能力,并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重点,在夯实统计基础知识、探索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展示统计学科之美,提升团队的“美育”素养。2012年以来,建设的两门课程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高质量统计学教材8部,获得江西省优秀教材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

(四)薪酬激励机制建设促进团队凝聚力提升

团队和个人实现双赢,成员对团队归属感明显增强。以罗良清为带头人的统计学教学团队连续八年实现了稳定增长。健全团队管理制度实现了团队战斗力的提升,通过在组织、学术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显跃升,获得国务院扶贫办“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水平的团队”的评价。

四、江西财经大学建设统计学教学团队的实践效果

(一)团队成员凝心聚力抓教学改革,成绩斐然

一是多项教育教学成果获肯定。分别于2014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2017年(两层次)、2019年(两层次)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次。二是多项在线精品课程立项。2015年《爱上统计学》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9年《轻松学统计》立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立项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2020年《例解宏观经济统计学》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走进数据科学》立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是多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立项并完成《基于问题驱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十多项省级教改课题。四是发表数十篇教改论文。在《中国大学教学》《统计教育》等教学期刊上发表《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等教改论文20余篇。五是出版8部精品教材。主编的统计学教材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教材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先后被教育部列为“现代管理类创新系列教材”和“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等,被全国50多所高校选用为专业教材,教材质量和指导效果得到教师及学生的高度评价,并于2016年在国内率先出版英文版《商务统计学》。

(二)团队三育工程有效落实,五育人才培育成效凸显

通过将“思政育人、赛训育人、实践育人”融入学生“五育”提升中,进而实现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第一课堂建设中,将学科竞赛融合到第二课堂建设中,将实践项目融合到第三课堂建设中,五育人才培育成效凸显。近几年经济统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率接近10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学校常规就业率第1名,是学校唯一进入全省就业率前十的经管类专业;学生立项国家大创项目15项,获各类国家级与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120余项,对南昌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统计调研报告获时任省长批示;在公开刊物发表了40余篇科研论文,考研录取率(30%左右)历年来稳居学校首位,培养的学生得到国际顶尖学校统计学科的认同(如李园园、刘维敏分别获美国顶尖学校统计学博士项目)。2020年学生的“‘纸短情长’纸艺文创体验空间”项目进入“挑战杯”全国决赛。

(三)团队带头人示范引领,拓展统计学教学应用路径

团队带头人作为全国经济统计学科联盟及全国经济统计学专业数据工程方向教学联盟的负责人,成功申报“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监测研究中心”“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并以创新实践平台成果为特色申请获批2013年度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统计学专业教学实践方案》获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配套实践教学方案一等奖,将统计学本科实践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全国统计类院系推广,扩大了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其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的示范与辐射效果,并推动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2018年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精算学两个新专业,2019年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改革的示范引领得到政府、社会及同行高度认同

一是获政府高度肯定。连续三年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团队承担贫困县退出核查项目,国务院扶贫办给予“罗良清教授及其团队以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水平,圆满完成了考核评估工作”的评价。

二是获社会广泛肯定。近四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发布的年度经济统计专业排名中,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连年被评为5星,稳居全国前五。

三是获同行专家高度评价。时任教育部统计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曾五一教授这样评价:是“真正把统计学深入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是非常接近高水平统计工作实际的实践教学”的团队。

在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下一步团队将结合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推进“五育融合”,致力寻求以课程教学、组织管理、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生态的整体变革,其中根深蒂固的效率主义、分科主义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构建的教育教学机制将成为推进下一步“五育融合”的最大障碍。面对挑战,团队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搭建评价体系,提升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的能动性。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